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请为我喝彩/情感共同体80后作家大系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孟小书
出版社 山东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收录了《请为我喝彩》《凉凉北京》《业余玩家》《狩猎》《舞者》《深幽漫隧》六部中篇小说,不仅展现了当下都市青年的群像,也呈现出了他们的心理和精神困境。故事中的人物大多受过良好的教育,有着相对殷实的家庭背景,但面对生活,仍然困惑、迷茫,这其中的原因很难说清。都市高速的发展,给青年们带来的压力是巨大的。他们面对挫折和失败该如何自处?
作者简介
孟小书,出生于北京。毕业于加拿大约克大学。著有小说作品集《满月》《业余玩家》。曾获十月文学奖,第六届西湖·中国新锐文学奖,第二届“《钟山》之星”文学奖。现为杂志社编辑。
目录
总序 80后:一个情感共同体
请为我喝彩
凉凉北京
业余玩家
狩猎
舞者
深幽漫隧
后记
序言
80后:一个情感共同体
孟繁华 张清华
“情感共同体”,是新近
兴起的历史学流派——情感
史研究的概念。这个历史学
研究流派被称为史学研究的
新方向,它在考量客观事实
的同时,还关注到人的道德
、行为、信仰与情感等因素
。美国学者苏珊·麦特和彼
得·斯特恩斯指出,对情感
的研究改变了历史书写的话
语一不再专注于理性角色的
构造,而情感研究已有的成
果已经让史家看到,不但情
感塑造了历史,而且情感本
身也有历史。当然,研究历
史与情感的关系和研究文学
与情感的关系,是完全不同
的两回事。借助历史研究的
“情感共同体”概念,意在说
明,这个共同体是一个真实
的存在,而并非空穴来风。
将80后作家群体看作一
个“情感共同体”,当然也只
是一个比喻,一如我们此前
将70后看作“身份共同体”一
样。任何比喻都是有欠缺的
,但可以将比喻对象更形象
地呈现出来。另一方面,即
便是80后本身,他们也从不
同的方面将作家看作一个“
共同体”。80后有代表性的
批评家杨庆祥,写了《80后
,怎么办》一书,引起很大
反响,特别是在80后群体中
,反响更强烈。张悦然说:
“十年前80后主要是一种反
叛形象,主要写的是叛逆青
春,那时候的80后肯定不需
要《80后,怎么办》这本书
。但是到了现在,变化非常
大。我的问题在于,这代人
是不是变得太快了一点,好
像青春结束得太早了一点,
一下子就进入了一种很委顿
的中年的状态里面。正是在
这样快速的消失当中,我们
这一代人需要停下来审视自
己。”由此可见,杨庆祥的
困惑切中了一代人的思想脉
络。他书中提出的问题,比
如“失败的实感”“历史虚无
主义”“抵抗的假面”“沉默的‘
复数’”“从小资产阶级梦中惊
醒”“我们这一代没有真正的
青春”“我依然属于弱势群体
”“能够受到一些公平的待遇
就可以了”等,因有极大的“
共情性”,而受到了同代人
的关注。这是80后内部对“
情感共同体”认同的一个佐
证。但无论如何,杨庆祥还
比较客观。他终究还认为“
我们是比50后、60后和70
后更幸福的一代人”。这当
然是另外一个话题。
在现代社会里,每个人
都是当然的单个主体,但每
一代人也必定有某种共性,
虽然这共性也是被建构和解
释出来的。80后的共性是什
么?也许很难说清楚,杨庆
祥的阐释或许也不能说服所
有人。要想为他们找一个最
大的“公约数”,确乎很难。
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这一代人有着相似的文化与
社会境遇,却是事实。这种
境遇在我们看来,或许就是
一种历史的“错位感”与“迟
到感”。他们成长的阶段,
刚好是中国社会迅猛变革与
走向市场化的年代,他们的
童年与青春时代,经历了中
国社会价值观的剧烈转换;
而等到他们长成的时候,中
国的社会已历经世纪之交,
进入了一个阶层逐渐固化、
机遇相对减少的时期。相对
优越的成长环境、比较早地
受到关注,与成年后的某种
失落之间的落差,带给了这
一代人特有的困惑与迷茫。
从这个意义上,与其说
他们是一个“情感共同体”,
不如说是“经验共同体”,只
是这样说不够清晰和强烈而
已。要想说得有效,而不只
是“求正确”的话,那么“情
感共同体”是一个必要和不
得已的强调。但是须知,在
情感体验与情感表达之间,
也同样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人的个性差异在文学表达中
,尤其有决定性的作用,更
何况,人所表达的情感,也
未必是他内心感受到的真情
实感。所以,从根本上说,
即便是同代人,他们的创作
也未必在同一个声音频道里
。因此,恰是这些相同和差
异,一起构成了这代人的整
体特征。我们必须承认,现
在我们讨论的80后作家,与
刚刚出道时的80后作家已经
非常不同。对那时的80后作
家,社会和文学界都有不一
样的看法,比如有的人认为
,他们过早地被市场裹挟和
被书商包装了,他们没有经
历上几代作家所经历的那些
制度性的历练,所以在他们
之中也就“看不到跟经典写
作接轨的作者”。同时还有
一种看法,就是他们除了书
写个人成长经验之外,很难
进行真正的“创作”,对社会
问题和社会公共事务还不具
备处理的能力。
然而时过境迁,经过十
多年的锤炼和努力,以及社
会不同方面的合力培育,现
在的80后已经蔚为大观,且
早已实现了“纯文学”意义上
的承前启后,逐渐成熟并走
向了文学创作和批评的一线
。为了培养文学批评队伍,
中国现代文学馆已先后邀请
了十余届客座研究员,这些
人中的相当一部分是80后,
十余届中已有数十人,其规
模已足以令人生畏。更有第
三届客座研究员,还将他们
自己命名为“十二铜人”,显
然隐含了自我认同的情感关
系。鲁迅文学院多次举办“
青年作家高级研修班”,参
加者也多为80后。更有专门
以培养“文学新锐”为己任的
文学刊物或栏目,比如专门
举荐文学新锐的《西湖》杂
志,以及《人民文学》的“
新浪潮”,《十月》的“小说
新干线”,《北京文学》的“
新人自荐”,《作家》的“处
女作”,《天涯》的“新人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13:1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