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老子本原(精)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论语本原》《孟子本原》《老子本原》《庄子本原》是黄瑞云先生数十年来结合古典文学教学经验的成果,作者在书中一改古人重视文学训诂、忽视系统论述的习惯,力求做到对古代经典整体把握,融会贯通。四本《本原》可以成为学生和一般读者了解孔孟老庄的有用参考。
《老子本原》一书在训解词义时联系各章的前后内容,诠释章句时紧扣全书的整体思想,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辨正关于老子其人的各种谬说,对深邃的老子哲学进行了条分缕析、深入浅出的梳理,对老子既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也进行了有分析的批判。
作者简介
黄瑞云,中国当代著名寓言大师,被誉为“当代中国的伊索”。
湖南娄底人,1932年生。1958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曾在湖北教育学院任教。80年代出任湖北师范学院副院长,1987年晋升教授,为硕士研究生导师。1989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获“人民教师奖章”,1991年开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黄瑞云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湖北省古典文学学会副会长、湖北省作家协会理事、中国寓言研究会副会长等职。
黄瑞云从事中国古典文学教学与研究,也钻研哲学和训诂学,业余从事文学创作,其中尤以寓言为广大读者所知。黄瑞云先生数十年间创作了上千篇寓言,其作品情节有趣、语言精练短小、写作手法多样、蕴含丰富哲理。代表作《黄瑞云寓言》各版本荣获了荣获全国优秀文学作品(儿童文学)一等奖、金骆驼奖、屈原文学奖等奖项,其中《陶罐与铁罐》入选小学语文教材。
目录
序/李正宇
凡例
老子与老子之道
上篇
一章
二章
三章
四章
五章
六章
七章
八章
九章
十章
十一章
十二章
十三章
十四章
十五章
十六章
十七章
十八章
十九章
二十章
二十一章
二十二章
二十三章
二十四章
二十五章
二十六章
二十七章
二十八章
二十九章
三十章
三十一章
三十二章
三十三章
三十四章
三十五章
三十六章
三十七章
下篇
三十八章
三十九章
四十章
四十一章
四十二章
四十三章
四十四章
四十五章
四十六章
四十七章
四十八章
四十九章
五十章
五十一章
五十二章
五十三章
五十四章
五十五章
五十六章
五十七章
五十八章
五十九章
六十章
六十一章
六十二章
六十三章
六十四章
六十五章
六十六章
六十七章
六十八章
六十九章
七十章
七十一章
七十二章
七十三章
七十四章
七十五章
七十六章
七十七章
七十八章
七十九章
八十章
八十一章
古韵分部说明
修订后记
附录一:说“静为躁君”
附录二:天地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黄瑞云《老子本原》述评
本帙引用老学书目
序言
《老子》一书,于先秦
诸子中素以哲理深赜著称。
自战国之世,即有专著“发
明序其旨意”。两千多年来
,解老注老之作,不营百家
,或阐扬道德微旨,或疏解
章句奥义,然得其精微者固
甚多,而失之偏颇者亦不少
。韩非《解老》《喻老》,
即将老子就范法家;后世道
者释老,每多造作玄虚,而
儒士从其兼济独善理想出发
,往往于老中掺入儒学,致
使老子面目,间有失其本真
。近世出有不少解老名著,
力图矫古注之弊,阐幽启秘
,诚多所发明,然用现代哲
学观念比附老子者,亦在处
多有。
瑞云兄多年潜心老氏,
精究古今诸家之说,而始终
把握老子本意,因名其所著
书曰《老子本原》。此书既
能发老聃宏旨,而训诂又极
为精严,由博反约,以简驭
繁,卓然成一家专著。书置
之老学之林,允称学术精深
之作;而于一般读者,又是
会领老子哲学之可靠导引。
古今解老之书,汗牛充栋,
歧义异说更令人目眩意乱。
得此一编,如登高陟巅,层
峦叠嶂,历历在望,而远近
高低,乃得以入目寓心。
老子哲学体系原甚严密
(虽然其中亦有小疵微隙)
,作者抓住其总的体系,排
列为一命题系列,对此系列
涉流探源加以分析,诚为掌
握老子哲学便捷的途径。
老子提出之宇宙本原日“
道”,全部老子哲学即围绕“
道”这一范畴展开。作者认
为,在生产及技术水平都极
为低下的古代,老子能屏除
感官的翳蔽,运用思辨,认
为天地万物之外,有一种永
恒支配宇宙的客观存在,诚
极为卓越。对老子“道”的阐
释,作者反对同西方哲学范
畴简单地比附,既反对看成
是唯心的“绝对精神”,也不
赞成等同于唯物的“物质一
般”;老子原意如何,即阐
述如何,不代为之引申填补
。此或亦研究古代学说之圭
桌。
通过对老子“天地万物生
于有,有生于无”,而“物芸
芸,各复归其根”等命题的
分析,作者论断老子已认识
到宇宙万物无一例外都有其
发生、发展、灭亡的过程这
一真理。对“柔弱胜刚强”这
一命题,作者认为有其一面
的真理性,即谓老子认识到
,任何强大事物,都由弱小
发展而来,而强大事物又都
不可避免要被始而弱小的事
物所取代。但作者同时指出
,老子把这一命题绝对化。
弱小不会无条件地变得强大
,也并非任何柔弱都必胜刚
强。这就在肯定其正确面的
同时,又指出其形而上的疏
失。“无为而无不为”是老子
另一重要命题。作者力辟注
家释“无为”为“无妄为”或“
无强为”的悖谬,而以老子
原话“莫之命而常自然”、“
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为
解,指出“无为而无不为”的
真谛即因顺自然。解释可谓
的当。把握老子全书,以之
前后互证,是作者认识老子
哲学、解释疑难的重要钥匙
,“本”老子之“原”乃见乎此

作者分析老子辩证思想
,时见独启玄关之论。例如
有些学者认为,老子把“静”
绝对化,忽视“动”的永恒性
,因而颠倒了事物的本质。
作者认为恰恰相反,老子不
仅没有把静绝对化,恰好认
为天地万物无不处于永无止
息的变化之中。作者翔实分
析了老子书中“静”“躁”和“
动”的关系,指出老子所谓“
静”不是不动,乃是潜移渐
进的变化;“躁”也不是“动”
的唯一形式,而专指剧烈急
进的运动。“静”“躁”为“动”
的两种形式。老子不否认“
动”的永恒性,而只是强调“
静”即潜移渐进的运动形式
,反对“躁”即剧烈急进的运
动形式,如此分析,诚所谓
“高论未经人道破”,实发老
聃哲学中沉霾千古之奇奥。
古籍研究的基础是训诂
,训诂质量直接影响整个研
究。三十多年前,余与瑞云
俱从学于训诂名家刘博平、
黄耀先、周大璞诸先生门下
,而瑞云独步堂奥,得承师
门,训诂工力之深,于此书
可见一斑。稍一翻阅,即见
胜义纷呈。如第十一章“车
之用”“器之用”“室之用”,
训“之”为“乃”;十三章“完
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之“若
”,亦训为“乃”,皆使全章
旨意豁然。十五章“敦兮其
若模”、二十八章“模散则为
器”,以“模”为“璞”之借字
;三十章“其事好还”,对“
好还”词义的考释,皆可谓
识精见卓。四十一章“大器
晚成”,训“晚”为“无”,谓
句意为大器无具体形体,见
解颇为独到。五十二章“见
小曰明”,训“小”为“少”,
谓句意为见之愈少则愈明,
不从“能察细微曰明”之类以
法家释老之旧说;“用其光”
释“用”为“壅”,请句意为壅
蔽其光明,不取“运用智慧
的光”之类以禅学释老的误
解。此等训解,无不切关老
学精粹之大端。六十三章“
大小多少”四字,曾使多少
注家为之措手,作者解为“
大其小,多其少”,即于小
者少者,要作大者多者对待
,即后文“图难于其易,为
大于其细”之义。使用本训
,贯通前后,毫不着力而准
确不可移易。特别是对书中
几处“名”的训释,亦可谓慧
眼独到。二十一章“自古及
今,其名不去”,训“名”为“
功”,谓从古至今,道的功
用永不消失。二十五章“强
为之名日大”以“名”为形容
描绘之意,谓对道勉强加以
描述则可谓之大,而不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0:5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