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是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教学要求及目前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而编写的,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特别注重理论知识与工程实际的结合,使教材内容更能满足职业岗位要求。 本书是高等职业教育机械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教材。全书分为五篇,静力学篇主要介绍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受力分析及力系平衡问题;材料力学篇主要介绍基本变形内力分析的方法、变形量的计算和基本变形构件的强度计算以及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常用平面机构篇主要介绍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间歇运动机构的类型、结构及应用等;常用机械传动篇主要介绍齿轮传动、蜗杆传动、带传动、链传动和机械传动系统的特点、应用及其设计计算;常用机械零部件篇主要介绍螺纹联接、轴承、键、轴、联轴器等的类型及其选用。 本书具有实用、简明、形象、综合性强的特点,不仅可供高等职业院校机械类和近机械类专业师生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作为社会职业教育培训的教材,还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之用。 目录 前言 绪论 0.1 机器的结构组成及功能组成 0.1.1 机器的结构组成 0.1.2 机器的功能组成 0.2 本课程的性质、研究对象、任务和学习方法 0.3 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 0.4 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及程序 0.4.1 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 0.4.2 机械设计的一般程序 0.5 习题 第一篇 静力学 第1章 静力学基础 1.1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 1.1.1 力的概念 1.1.2 力系的有关概念 1.1.3 刚体的概念 1.2 静力学公理 1.3 约束和约束力的概念及类型 1.3.1 柔性约束 1.3.2 光滑面约束 1.3.3 光滑铰链约束 1.3.4 轴承约束 1.4 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1.5 习题 第2章 平面力系 2.1 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条件 2.1.1 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几何法 2.1.2 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解析法 2.2 力矩和力偶的计算及其性质 2.2.1 力对点之矩 2.2.2 合力矩定理 2.2.3 力偶概念及其三要素 2.2.4 力偶的等效条件及力偶的性质 2.3 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条件 2.3.1 平面力偶系的合成 2.3.2 平面力偶系的平衡条件 2.4 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与平衡 2.4.1 力的平移定理 2.4.2 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 2.4.3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其应用 2.5 摩擦 2.5.1 滑动摩擦 2.5.2 摩擦角和自锁 2.5.3 考虑滑动摩擦时的平衡问题 2.6 习题 第3章 空间力系 3.1 力在空间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 3.2 力对轴之矩 3.2.1 力对轴之矩的概念 3.2.2 合力矩定理 3.3 空间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其应用 3.3.1 空间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 3.3.2 空间力系的特殊情况 3.4 习题 第二篇 材料力学 第三篇 常用平面机构 第四篇 常用机械传动 第五篇 常用机械零部件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