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阿拉伯古籍中的中国(文史卷)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辑录阿拉伯文史类古籍中关于中国的记载,主要包括辞书、历史文献和文学作品。作者通过对公元8世纪至19世纪50余部阿拉伯古籍中关于中国的记载进行全面翻译、梳理和研究,力图从中寻找阿拉伯人关于中国最早的文字记载,使读者更加客观、真实地了解自古以来阿拉伯人的整体中国观,了解他们对中国认知的变化过程。对于深化中国和阿拉伯国家间的相互理解、情感交流和心灵沟通,强化中阿文明的互学互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 葛铁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语学院阿拉伯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阿拉伯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阿拉伯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2005年荣获埃及政府颁发的表彰奖。 目录 序言 例言 第一辑 辞书类 《艾因书》 《疑难国名地名辞典》 《地名辞典》 《文学家辞典》 《阿拉伯语大辞典》 《辞洋》 《辞典珍宝中的新娘花冠》 《赛穆阿尼人名辞典》 第二辑 历史类 纪事本末体 《各地的征服》 《漫长的记事》 《亚古比历史》 《黄金草原与珠玑宝藏》 《肇始与历史》 《历史绪论》 编年体 《历代民族与帝王史》 《历代民族与帝王史通记》 《历史大全》 《前尘殷鉴》 《往事镜戒》 《始末录》 《了解各地王国的途径》 《埃及国王中的耀眼星辰》 《古人记述中的金屑》 《史迹奇观》 纪传体 《名人列传》 《名人列传补遗》 《名人全传》 《贤人名士事略》 地方志 《巴格达志》 《格拉纳达志》 《安达卢西亚柔枝的芬芳》 第三辑 文学类 《卡里来和笛木乃》 《动物书》 《吝人列传》 《贸易指南》 《国王道德的皇冠》 《表达与阐释》 《贾希兹文论集》 《记述的源泉》 《知识》 《诗与诗人》 《罕世璎珞》 《歌诗》 《散珠集》 《诗海遗珠 《文人聚谈》 《王者的夜明灯》 《智者录》 《文苑观止》 《文牍撰修指南》 《纸叶的果实》 《风趣万种》 《聚谈拾趣与珍闻掇英》 《情为何物》 《文学宝库与语言菁华》 索引 参考文献 序言 我关注“阿拉伯古籍中的 中国”专题,最初的原因十 分偶然。多年前,我在读一 位日本学者写的《中东战争 全史》时,发现书中多次提 及“中国农场”这样一个地名 。此地发生的激战,成为第 四次中东战争的转折点。引 发我兴趣的不是此役的军事 意义,而是这个“中国农场” 究竟是个新地名还是老地名 ,阿拉伯文献尤其是古籍中 究竟是如何记载中国和中国 人的?20世纪初叶以来,我 国学者从英语、法语和阿拉 伯语翻译发表过一些阿拉伯 古籍中关于中国的记载,但 数量不多且偏重于地理方面 。于是我便萌发了从更富人 文内涵的史学和文学典籍入 手,较为系统地辑译阿拉伯 古籍中关于中国记载的念头 。当时的这个想法,得到了 上海外国语大学朱威烈教授 的肯定和支持。朱教授欣然 应允在其主持的刊物《阿拉 伯世界》上连载。总共连载 15期,形成这一专题研究的 基础。后来又围绕该专题撰 写了博士论文及获准国家社 科基金立项。其间,我陆陆 续续完成了60余部文史类阿 拉伯古籍中有关中国记载的 译注工作。我对于这些所谓 的成果,总感觉不够成熟、 不够满意,有待进一步考证 完善,所以拖宕至今一直没 有正式出版。 光阴荏苒,转眼我就要 退休,到了感叹世事蹉跎成 白首的年纪。加之我个人有 个非常不好的毛病,一件学 术工作一旦搁置,很难再捡 起来,甚至宁愿另起炉灶, 也不愿再做原来的事情。当 初想把阿拉伯著名古籍一网 打尽于辑译之中的构想,已 在自己的懈怠与虚度中渐行 渐远。如今我也只能将已经 完成、尚欠完善的文字拿出 来出版。此刻想说的“敬请 专家学者批评指正,不吝赐 教”绝非一句套话,而是真 正发自内心的。 今天人们所说的阿拉伯 古籍,实际上处于两种形态 。一为抄本,据阿拉伯学者 统计,在整个中世纪的阿拉 伯伊斯兰抄本数量多达500 万种,经过一千多年的历史 涤荡与自然侵蚀,流传至今 的约有20万种;二为经后世 学者根据流传下来的抄本校 勘印刷出版的古籍,数以千 百计。本书辑译所据版本即 为后者。将如此浩繁的阿拉 伯古籍中关于中国的记载翻 译出来,它的意义我想主要 体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2013年,习近平 主席提出了举世关注的“一 带一路”倡议,精旨之一即 为“民心相通”和“人类文明 交流互鉴”。世界四大文化 体系中,中国和阿拉伯地区 占有二席。纵观历史,中华 文明与阿拉伯文明都曾为世 界文明做出举足轻重的贡献 。出版《阿拉伯古籍中的中 国(文史卷)》,可以让我 们知晓、了解自古以来阿拉 伯人的整体中国观,对于深 化中国和阿拉伯国家间的相 互理解、情感交流和心灵沟 通,强化中阿文明的互学互 鉴,细化“和而不同,美美 与共”的理念,无疑具有重 要的现实意义。 其二,中国和阿拉伯地 区都是世界文明的重要发祥 地,四大文明古国中有三个 在这里诞生。中世纪的阿拉 伯人,经过一个复杂的文化 交融、整合、积淀的过程, 形成了多元结构的阿拉伯一 伊斯兰文明。中华民族与阿 拉伯民族的交往源远流长, 阿拉伯地区是中国历史上与 外族交往最频繁、最重要的 地区之一。因此,发掘、整 理和考证阿拉伯古籍中关于 中国的记载,探寻、分析和 研究阿拉伯原始文献中的中 国文化魅力与资源,在中阿 关系史、中外关系史、中外 文化交流史以及我国史学界 相关研究领域中,具有一定 的学术意义与参考价值。 其三,阿拉伯古代文史 类古籍特别是史学著作中关 于中国的记载,是中阿和中 外关系史研究领域的重要史 料。中国和阿拉伯国家间的 长期交往,必然在各自文本 中有所反映,较之游记等地 理学著作,史学著作显然更 具可靠性。阿拉伯史学著作 中关于中国的某些记载,填 补了中国史籍中的空白。比 如黄巢攻入广州后的一些记 述,阿拉伯历史学家笔下或 许有夸张失实之处,但对整 个事件的记述确实为中国古 籍中所未见,因而引起中外 学者的极大关注。此类记载 在阿拉伯古籍中显然不是仅 此一例。而有些中阿关系交 往史上的重大事件,虽然中 国载籍中多有记述,但长期 以来未得到阿拉伯载籍中相 关记述的印证。典型的例子 是郑和下西洋,郑和船队到 过阿拉伯地区已是不争的史 实,但以往人们并未见到阿 拉伯典籍中有所提及。通过 本次辑译我们可以得知拜尔 迪(1409—1469年)在其 历史名著《埃及国王中的耀 眼星辰》中有重要的相关记 载。阿拉伯史学著作中与此 类似的关于怛罗斯之战和伊 嗣俟向唐求援未果等记载, 对于我国史学相关领域研究 的资料源也形成一定补充。 通过本次辑译,可以看 出阿拉伯古籍中关于中国的 记载大致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 第一,阿拉伯古籍中对 于中国记载的总基调是正面 的,对于中国总体形象的描 绘是美好的。“中国和阿拉 伯世界的交往盛世虽然始自 第8世纪,但是两者往来的 开端可以追溯到7世纪伊斯 兰教兴起之前。阿拉伯世界 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的联 结部位,这一优越的地理位 置决定了它在古代交通往来 中一直起着重要作用。”” 自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