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东方破晓(星星之火是如何点燃的)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党政读物 |
作者 | 张神根//张倔 |
出版社 | 广西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一部由权威党史专家以细节刻画建党历史,以真情讴歌建党伟业,生动呈现伟大建党精神的通俗党史读物。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然而在百年前那个黑暗的中国,中国共产主义先驱者如何在黑暗中摸索前进,建党的思想火花如何在中华大地上萌芽,建党过程中如何汇聚各方智慧和力量,如何克服各种困难共襄盛举,从而成功点燃了中国革命的熊熊火焰,许多细节却不为人所知。本书通过梳理建党脉络、深挖建党文献,聚焦新文化运动到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历史时期,以大视野立足建党主线,以小细节拓展建党内涵,细细描画数十个生动的建党历史细节和感人故事,既高屋建瓴、宏大叙事,又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讲清楚了建党的星星之火是如何点燃的,党为什么能脱颖而出拯救民族于危难等重大问题。本书史料权威准确,语言质朴生动,图文并茂,装帧典雅,是一部党史学习的经典之作。 目录 ?一 吹响思想启蒙的号角 1 二 漫漫长夜中的一道闪电 11 三 《北方吹来十月的风》 19 四 为中国引来马克思主义的“天火” 27 五 苏俄发表对华宣言 35 六 “走俄国人的路” 43 七 赵家楼的火光 51 八 李大钊播撒“火种” 61 九 陈独秀世界观的转变 69 十 以笔为枪的李达、李汉俊 77 十一 华南“明灯”杨匏安 85 十二 毛泽东的初心之路 93 十三 周恩来“模糊中见光明” 101 十四 恽代英的艰辛探索 109 十五 蔡和森首倡“成立中国共产党” 117 十六 “南陈北李 相约建党” 125 十七 维经斯基使华 133 十八 “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发起 141 十九 暗夜里的一缕曙光 151 二十 “问题与主义”之争 165 二十一 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于中国国情? 173 二十二 陈独秀三驳区声白 181 二十三 《中国共产党宣言》未解之谜 189 二十四 创办“工人的喉舌” 197 二十五 组织“真正的工人团体” 207 二十六 “北方劳动界的一颗明星” 215 二十七 创建社会主义青年团 223 二十八 群英会聚上海滩 231 二十九 被密探惊扰的建党会议 241 三十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251 主要参考书目 260 序言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专家解读原始档案资料,条分缕 析点面结合,生动讲述他们为何最终都选择了共产主义 、一部党史学习的经典之作 后记 【党史名家权威讲述】 本书领衔作者张神根是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 员,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副会长,原中央党史研究室第 三研究部主任,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四研究部原主 任。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史和中共党史研究,先后参加 包括《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中国共产党新时期简 史》、《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等在内多部党史 重要著作的编写工作。 【一部党史学习的经典之作】 本书通过梳理建党脉络、深挖建党文献,聚焦新文 化运动到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历史时期,以大视野立足 建党主线,以小细节拓展建党内涵,细细描画数十个生 动的建党历史细节和感人故事,既高屋建瓴、宏大叙事 ,又以小见大、见微知著。本书可作为党员干部学习“ 四史”的指导读物,也可作为党史研究人员的参考书。 【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推荐读物】 本书史料权威准确,语言质朴生动。党史专家倾心 讲述,在百年前那个黑暗的中国,中国共产主义先驱者 如何在黑暗中摸索前进,建党的思想火花如何在中华大 地上萌芽,建党过程中如何汇聚各方智慧和力量,如何 克服各种困难共襄盛举,从而成功点燃了中国革命的熊 熊火焰。本书是一部适合青少年阅读的党史学习教育读 物。 【业内知名书籍设计师精心打磨】 本书邀请“中国最美的书”奖项获得者负责整体装 帧设计,版式典雅大方,图文生动,封面选用上等纸张 ,配以电化铝工艺,极具视觉冲击力。正文字体略微加 大,提升青少年和老年读者阅读体验。 【众多珍贵历史图片】 本书每篇均配有2-3幅历史图片,其中不乏罕见珍 贵图片,帮助读者回到历史现场,重温历史瞬间。 精彩页 一 吹响思想启蒙的号角 中华民族有着5000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创造了曾在世界上独领风骚的先进文明。但是1840年鸦片战争后,在帝国主义列强坚船利炮轰击下,腐朽无能的晚清政府被迫同西方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一场又一场侵略战争的打击,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的枷锁,把中华民族推入前所未有的黑暗境地。 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纷纷登上历史舞台,提出各自的救国方案并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然而,无论是农民阶级发起的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革新派发起的洋务运动,还是资产阶级改良派发起的百日维新,资产阶级革命派发起的辛亥革命,都以失败而告终。尤其是1911年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成立了中华民国。然而,辛亥革命的果实不久被得到帝国主义支持的袁世凯等北洋军阀所窃取,虽然挂了个民国的招牌,但中国仍然是帝国主义列强宰割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军阀混战,民生凋敝,社会黑暗到了极点,人民的苦难有增无减,辛亥革命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袁世凯上台后,伴随着他颠覆共和、强化独裁、复辟帝制等政治上的倒行逆施,在思想文化界掀起了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1913年6月,袁世凯向全国发布《通令尊崇孔圣文》。1914年2月,袁世凯通令全国,一律举行祀孔典礼。9月28日,袁世凯头戴平天冠,身着团花祭服,率领文武百官到北京孔庙行三跪九叩首大礼,演出了民国以来第一次祀孔丑剧。正如鲁迅所讥讽的那样: 从20世纪的开始以来,孔夫子的运气是很坏的,但到袁世凯时代,却又被从新记得,不但恢复了祭典,还新做了古怪的祭服,使奉祀的人们穿起来。跟着这事而出现的便是帝制。 在袁世凯的倡导下,清朝的遗老、封建文人推波助澜,组织了“孔教会”“尊孔会”“孔道会”“孔社”“尊孔文社”等各种名目的尊孔复古团体。史学家胡绳对他们的活动作了这样的描述: 他们鼓吹封建主义的纲常名教,提倡以“孔教”为“国教”,利用人们对于辛亥革命后局势的失望情绪诋毁民主共和,诋毁自由平等的观念,企图使人相信只有重建封建礼教的权威,中国才能得救。 与此同时,鬼神之类的歪门邪说广为流行,名目繁多的迷信团体纷纷出笼,粗俗鄙陋、格调低下的文艺作品泛滥成灾。封建思想和文化像一张巨大的罗网,严重束缚着人们的思想,中国坠入了更加黑暗的深渊。 面对这股封建复古的逆流,有人退缩,有人与其同流,有人感到彷徨。最先吹响思想启蒙号角的,是被毛泽东称为“思想界的明星”“五四运动的总司令”的陈独秀。 陈独秀,字仲甫,1879年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城(今安庆市)一个小户人家,自幼天资聪颖,性格刚烈。童年由祖父陈章旭教他读书,祖父绰号“白胡爹爹”,是个严厉的人。面对祖父的打骂,陈独秀咬紧牙关就是不哭。祖父说过这样一句气话:“这孩子长大后不成龙便成蛇。” 陈独秀17岁考中秀才,但次年在乡试中落第。1895年甲午战争的失败和1900年八国联军的入侵,给了陈独秀极大的震动,激起陈独秀强烈的爱国思想。此后他逐渐抛弃了传统的仕宦旧途,转而寻求西方新学。他回忆说: (少年时在家里读书)天天只知道吃饭睡觉。就是发奋有为,也不过是念念文章,想骗几层功名,光耀门楣罢了。那知道国家是什么东西,和我有什么关系呢。到了甲午年,才听见人说有个什么日本国,把我们中国打败了。到了庚子年,又有什么英国、俄国、法国、德国、意国、美国、奥国、日本八国的联合军,把中国打败了。……我越思越想,悲从中来。我们中国何以不如外国,要被外国欺负,此中必有缘故。我便去到各国,查看一番。 为了探索救亡图存之路,从1901年至1915年,陈独秀先后5次东渡日本求学或避难,研究日本强盛的原因,特别是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并开始接受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1903年冬返回安庆,他深感安徽“风气闭塞”,应该有一份白话报开风气、启民智。1904年3月,陈独秀与好友汪孟邹在芜湖创办《安徽俗话报》,开始了“表面普及知识,暗中鼓吹革命的工作”。 1905年夏,陈独秀与柏文蔚在芜湖发起成立反清秘密组织“岳王会”,其成员大多数是中下级军官和士兵,思想倾向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后,陈独秀任安徽都督府秘书长,主张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遭到守旧派的强烈反对而受挫。1914年7月,陈独秀第5次东渡日本,帮助章士钊编辑《甲寅》杂志。在这里,他不仅积累了办刊经验,还结识了同为该杂志撰稿人、日后成为新文化运动主将的李大钊和高一涵。 通过对辛亥革命失败的深刻反思,陈独秀认识到,推翻清王朝、仿效西方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之所以没有能够在中国行得通,主要是因为中国人的思想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封建主义的束缚。他由此得出一个结论:改造中国仅仅靠移植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是不够的,还需要有文化的觉醒和思想的启蒙。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