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青铜资本(帝制中国经济的源代码)(精)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刘三解
出版社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作者通过引入里耶秦简、岳麓书院藏秦简及张家山汉简等出土文字材料,以及钱币学研究、统计的成果,借鉴布罗代尔历史人类学中的“三时段”观察视角,重新钩稽自殷周直至汉武帝时代的货币、财政、制度、政治史实,以贝壳、仿贝、青铜块、称量金银、金银铸币和青铜铸币等五花八门的货币产生、竞争、统一为纲目,将列国称霸、秦亡汉兴、楚汉争雄,直至汉武帝建立统一大市场的短时段史实,置于跨越殷周之变、周秦之变1000年间的中时段里,置于2000年帝制中国的长时段中,立体化地剖析早期帝制中国经济运行的底层逻辑,发掘“中国何以如此不同”深邃母题的历史源代码。
本书以货币为纲,建构早期帝制中国经济、财政制度发生、发展、定型的全过程,无疑开创了古代中国历史书写的新范式。
作者简介
刘三解,凤凰网历史频道创始主编。在长期和海量用户的互动中,对于世道人心产生了入木三分的理解。一直关注从制度、财政角度切入历史研究。
目录
序章 历史的十字路口
铜钱世界与金银币世界的对峙
柏拉图、凯恩斯的东方同志
西风东渐的货币起源故事
信仰不同,让海贝曾拥有黄金的魔力
第一章 先秦时代中国的经济版图
周人眼中的国族
族内公有制下的经济秩序
点对点统治的王朝
周道,周人世界的脐带
交换使用权的特色商品经济
第二章 当周人的青铜砸向殷人的海贝
贝币衰微,西周对殷商文化征服的一部分
西周,一个缺铜少锡的青铜大国
江南铜锡贸易,最古老的战略性垄断
东周,王朝衰落伴随着贝币的复兴
青铜仿海贝:遍布周朝全境的自发通货
第三章 大变革时代,中国法定货币的起源
麻布,铸币出现前的古老货币
古籍中的“布”是麻布还是金属
周景王改铸“大钱”替代的正是麻布
没有水路物流升级,就不会有金属铸币
物流革命带来商业革命
最早的青铜法币:服务于朝贡体系的“票证”
第四章 列王的纷争。货币的竞争
狭小的周王畿聚集了200多种标识地名铸币
……
第五章 笑到最后的秦国
第六章 货币,秦一统天下的关键助力
第七章 秦亡于债务危机
第八章 刘邦的货币战争
第九章 出尔反尔的汉高祖
第十章 汉惠帝,秦政的掘墓人
第十一章 吕后的选择,保国还是保家
第十二章 汉文帝的“阳谋”
第十三章 恐惧自己不得善终的仁君
第十四章 拜金主义盛宴的高潮
第十五章 汉武帝的三、四、五
第十六章 为什么金银货币之路走不通
第十七章 失败的货币经济,成功的社会变革
结语
序言
李炜光
著名财政学家,天津财
经大学教授
亚当·斯密说,人天生具
有交换的倾向,具有彼此公
平交易的欲望和本领,这是
人与其他动物相区分的重要
标志。他在《国富论》第二
章中写道:“我从来没有见
过两条狗会公平审慎地交换
骨头,也从未见过一个动物
以肢体或语言示意:‘这是
我的,那是你的,我想与你
做个交易。’”斯密是哲学家
,他对人性的判断无疑是正
确的。人类迟早会发明出货
币,并且实际上,货币出现
确实很早,至少比国家要早
得多。历史学家估计,应该
有上万年乃至数万年的历史
了。
经济学家认为,货币产
生于人类早期的经济生活中
自发的和自由的市场过程。
人们在物物交换的框架中面
临着需求的双重巧合
(double coincidence of
wants)和物品的不可分割
性(indivisibilities)两个交
易难以达成的关键要素。人
们在交易的不便之中探寻方
法和机会,依靠想象力和创
造力,发现了某种可以使交
易过程变得简明和高效的商
品,当这种“最有用的”商品
作为交易媒介(medium of
exchange)被人们广泛应
用于交易过程并逐渐形成“
集体意向性”(collective
intentionality)的时候,货
币(money)就诞生了。货
币的出现是人类文明史和人
类经济社会发展历程中的一
个巨大飞跃。
如果将马克思所说的货
币的五个功能——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
付手段和世界货币联系起来
观察,可以发现它们之间彼
此联系、相互影响,每种功
能背后都有一段长长的历史
演变过程。同时,马克思还
进一步认为,货币本质上体
现的不仅是物与物之间的关
系,还是一种“社会关系”。
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也说
,货币介入到全部的经济关
系和社会关系中。货币与人
类社会生活的几乎所有方面
有关,与几乎所有重大的政
治事件有关。或许就是因为
这个缘故,凯恩斯在《货币
论》中指出:“如果以货币
为主线,重新撰写经济史,
那将是相当激动人心的。”
撰写这样一部货币史或者说
货币角度的经济史的难度可
想而知,而刘三解先生的新
著《青铜资本:帝制中国经
济的源代码》,恰恰就是这
样一部以货币为主线撰写的
中国经济史。
苏格兰经济学家麦克劳
德(Henry Dunning
Macleod)认为,货币的基
本性质就体现在它是一种债
:“它的基本用途就是衡量
和记录债,并帮助债从一个
人的手中转移到另一个人的
手中。只要是为了这个目的
,不管采用何种手段,也不
管它是金、银、纸还是其他
任何东西,它就是货币。”
中国经济学家韦森也指出,
把货币的本质看作一种可转
让的债或可转让的信用,“
是对货币本身最深刻的理解
”。从公元前500年到现在,
任何国家和政府发行的铸币
、纸币等,“实际上都是向
全社会发的一种债,是一种
欠债”。他还引用柏格雷的
话予以强调:“货币的基础
是政府的负债,而政府借钱
,主要是为了支付战争经费
。”
“货币是债”的思想在本
书所叙秦国-秦朝的货币史
中得到了有力的证明。秦帝
国的基本政策是耕战,力图
把每个人牢牢束缚在土地上
,禁锢在编织严密的邻里组
织中,但同时又实行“轻罪
重罚”的法制约束,结果在
帝国内部制造了成百万远离
土地、远离乡里组织的流动
人口,组成了一支脱离专为
维稳而设计的“什伍”连坐体
系的劳作大军。因无法用货
币兑现日益累积下来的政府
债务,刑徒成了帝国最难控
制的政治经济变量,这就是
书中反复提到的“刑徒经济”
,并一针见血地指出秦国货
币的本质就是“一般债务凭
证”,秦民与县廷、县廷与
县廷、县廷与皇帝之间,形
成了一系列的“债务关系”,
原来被束缚得如铁桶一般的
社会就因这个因素的影响而
快速松弛下来。
以往的研究者们总是把
秦朝的二世而亡归结于皇帝
个人的残暴和独断专行,而
忽略了秦朝为运作其皇权专
制体制而必须支付巨额费用
这个财政性因素。它所承担
的制度费用,远远超出了当
时社会的承受能力,货币供
给远远不能满足财政和市场
两方面的需要。秦之速亡,
亡于它无法支付庞大无比的
制度费用,亡在它难以继续
背负沉重的货币欠债,亡在
农民、手工业者、商人、刑
徒、士兵等所有人的利益都
受到损害。秦之速亡,并非
亡于苛政,而是亡于它的经
济萧条。这是只有从货币史
的角度进行分析才有可能得
出的结论。
货币兼具“社会性”和“中
心性”特性,如《人类货币
史》的作者戴维·欧瑞尔
(David Orrell)和罗曼·克
鲁帕提(Roman Chlupaty
)所指出的:“货币和文字
都是用符号描述世界的方式
,二者均为沟通工具,因而
从根本上具有社会性,并且
在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中处于
中心地位。”货币与文字一
样,是人类最早的发明之一
,至少早于国家的产生,二
者密切相关。这两个同时兼
备的基本特性,在本书所叙
汉代货币史中有很好的体现

……
货币天生就有朝向统合
、单一方向走的特性,越是
固定权威单位发行的统一货
币就越受欢迎。所以战国时
期各国的各式货币在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6: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