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欧洲经济史:从大分流到三次工业革命》介绍了自工业革命至今的欧洲新经济历史。作者将欧洲经济增长的故事置于世界经济进步的大背景下,从国家与地区角度,以时间为序,将欧洲经济与亚洲、东欧及美国的发展进行对比,为读者提供了欧洲经济历史的整体框架和发展脉络。本书源自作者于博洛尼亚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狄金森学院教授多年,广受全球学生欢迎的同名课程。 不同于其他研究该主题书籍的鸿篇巨制,作者从数百篇文献资料中提取最重要的部分,浓缩成这本精简、透彻、易读的《欧洲经济史》。书中很多观点另辟蹊径,无论是经济史专业师生还是对欧洲经济感兴趣的读者都将获得启发。 作者简介 任疆,媒体人。北京大学城市规划和经济学双学士,康奈尔大学建筑、艺术和规划学院硕士,曾担任北京大学交响乐团团长,康奈尔大学管乐团长笛首席,曾连续两届获得红楼艺术奖。 目录 第1章 前现代社会发达的农业和商业文明 1.1 世界经济发展和制度长期扮演的角色 1.2 发达农业经济体的制度比较 第2章 从意大利城邦到大航海时代 2.1 欧洲公民身份的新体系 2.2 大航海时代和商业公司 第3章 英国:欧洲第一个工业化国家 3.1 一个例外的出现:英国的议会君主制和重商主义 3.2 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的其他解释 3.3 工业革命的特征 3.4 英国工业革命的区域特点 第4章 英国模式:效仿和国家的作用 4.1 效仿的原因 4.2 无差异效仿理论 4.3 差异化效仿的理论 4.4 国家的作用 第5章 欧洲的工业化 5.1 比利时 5.2 法国 5.3 德国 5.4 哈布斯堡帝国 5.5 俄罗斯 5.6 意大利 5.7 西班牙 第6章 英国的衰落和作为竞争对手的美国和日本的崛起 6.1 英国的衰落 6.2 美国的崛起 6.3 日本的经济起飞 第7章 技术、商业和社会经济变革 7.1 三次工业革命 7.2 公司合作社和企业集群 7.3 越来越长的寿命,越来越小的家庭 7.4 人口的迁徙 7.5 消费革命 第8章 1870—1914年的国际经济:金本位制、金融和殖民主义 8.1 商品流动 8.2 金融体系 8.3 金本位制 8.4 殖民主义 第9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社会经济影响 9.1 奥匈帝国的解体和欧洲版图的重新划分 9.2 德国战争赔偿和20世纪20年代的德国经济 9.3 20世纪20年代的英国、法国和意大利 9.4 美国“奔腾的20年代” 第10章 俄罗斯(苏联):1917—1939年 10.1 十月革命 10.2 新经济政策 10.3 苏联计划经济 10.4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及其后果 第11章 第一次重大国际危机 11.1 理论 11.2 事实和解释 11.3 银行业的影响 11.4 缺乏国际合作和其他思想的出现 第12章 20世纪30年代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12.1 英国和金本位制 12.2 德国的通货再膨胀和重整军备 12.3 意大利:贫穷帝国主义 12.4 法国:从危机到失败 12.5 美国与新政 12.6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3章 战后重建和去殖民化 13.1 美国和战后欧洲 13.2 “马歇尔计划”和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开端 13.3 国际机构的设立:《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 13.4 法国、德国、意大利和英国的重建 13.5 去殖民化 第14章 欧洲经济增长的时代和不稳定的重现 14.1 经济奇迹:事实和解释 14.2 福利国家 14.3 20世纪70年代的政权更迭 14.4 第三次工业革命和全球化 14.5 去监管和经济金融化 第15章 欧洲一体化进程 15.1 《罗马条约》和关税同盟 15.2 后续成员国的加入 15.3 共同农业政策 15.4 地区和社会政策 15.5 欧洲货币体系 15.6 产业政策和单一市场 15.7 《欧洲联盟条约》和欧盟的诞生 15.8 货币联盟和欧元 第16章 苏联的崩溃和亚洲的崛起 16.1 日本:从成功到停滞 16.2 “亚洲四小龙” 16.3 从苏联到俄罗斯 16.4 觉醒的巨人:中国和印度 第17章 第二次重大国际危机和增长的极限 17.1 新自由主义的崛起和美国银行业危机 17.2 国家债务如何避免出现类似1929年的崩溃 17.3 欧元危机 17.4 危机背后的原因 后记 参考文献 英文索引 序言 未来数十年,美国、中 国和欧洲将是国际舞台上最 重要的三股力量。中国的崛 起,伴随着美国的相对衰落 ,将是21世纪人类历史上最 重要的事件之一。近年来, 美国不惜一切代价对中国进 行全面遏制,从贸易、金融 ,一直延伸到最关键的科技 领域,特别是在5G和人工 智能等可能引发第四次工业 革命的领域。之所以如此, 是因为历史上每一次工业革 命都会在生产率极大提升的 同时,带来地区乃至全球权 力的颠覆性变化:第一次工 业革命中,英国获得了世界 的主导权;第二次工业革命 中,德国、美国崛起,在打 破原有格局的过程中,引发 了人类历史上两次最大规模 的战争,结果以德国落败、 美国和苏联成为世界超级大 国而告终;第三次工业革命 中,美国牢牢占据世界唯一 超级大国的地位,同时中国 、日本等亚洲国家也快速崛 起,并在不断的竞争和冲突 中,构建了当今世界的主要 格局。可以说,1700年之 后的欧洲乃至世界历史的发 展与每一次工业革命都息息 相关。 工业革命最早在欧洲爆 发是必然的,也是偶然的。 欧洲从未作为一个统一的国 家而存在,即便是在罗马帝 国最鼎盛的时代。欧洲各国 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这成 为欧洲政治无法统一、军事 冲突不断的根源。欧洲各国 之间为了获取资源和空间, 彼此之间既有广泛的经济贸 易交流,也经常爆发冲突和 战争。正是在这样一种合作 和竞争并存的开放的经济形 态中,欧洲最重要的商人群 体发展了起来。与中国封建 社会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不 同,欧洲的商人阶层享有更 高的社会地位和话语权,甚 至在一些城市里扮演着自治 政府的角色。在14世纪商业 最为发达的意大利城市,商 人享有的巨大自由带来了经 济制度和资金管理方面的重 大创新,比如保险、银行、 有限公司、双重记账、商法 、证券公司、专利制度。这 些制度能够给创新活动提供 资金上的支持还可以在创新 出现后有效地保护创新。 英国是历史上第一个议 会君主制国家。由于个体被 赋予了自由的权利,因此个 人的才能可以更好地用于生 产,从而促进了提高劳动生 产率的发明创新。人们能够 自由地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 性,加上对创新的投入和保 护的制度基础,成为工业革 命爆发的前提条件。 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 当煤炭成为主要能源时,英 国因拥有大量靠近市场的煤 矿资源而占得先机。英国煤 矿由于经常受矿坑积水的困 扰,所以不得不采用蒸汽机 进行抽水。后来詹姆斯·瓦 特(James Watt)及其团 队通过对蒸汽机不断进行改 良,大大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的同时,还发明了曲柄齿轮 传动系统,为火车和蒸汽轮 船的出现奠定了基础,最终 引发了工业革命。面对工业 革命后大大提升的生产力, 如果不能把大量生产出来的 产品销售出去,企业主就无 法从中获得更多的利润,也 就没有动力继续投资技术创 新了。此时,大航海时代以 来欧洲人从未知边界的探索 中所获得的优势就凸显了出 来。早在英国发生工业革命 的一百多年前,西班牙、葡 萄牙、荷兰便相继开发了海 外的殖民地。它们将欧洲大 陆所缺少的原材料源源不断 运回国内的同时,也为国内 的产品打开了新的市场。英 国在工业革命后,随着国力 的上升,建立了人类历史上 最庞大的殖民帝国,并基于 这些海外殖民地构建了全球 贸易网络,攫取廉价原材料 的同时,将本国生产的大量 商品卖到世界各地,并从中 获得惊人的回报。 在英国发生工业革命之 后,欧洲其他国家也纷纷借 鉴英国的模式,在基于各自 不同资源禀赋的基础上,发 展出了更多创新性的发明和 制度。但是,英国却因为一 系列的原因,逐渐失去了核 心竞争力。德国统一后,德 国的教育系统和产学研体系 ,以及金融和社会福利制度 让德国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 在欧洲的爆发地。与此同时 ,大洋彼岸的美国经历了南 北战争,极大地解放了生产 力;“西进运动”以大量印第 安人离开故土为代价,让地 广人稀、资源丰富的美国中 西部地区迅速得到了开发; 不同文化、不同种族的移民 大量涌入美国,生产过程中 需要彼此之间的配合,这促 使美国的企业在组织和管理 制度上进行变革,为资本密 集型大企业的出现奠定了基 础。美国作为一个整体,成 为一个拥有统一货币、语言 和外交政策的国家。一个新 成立的国家无须花费很大代 价去打破旧有的制度和利益 格局,各种制度和法律都能 最大限度地适应生产力的发 展,这使美国成为另一个第 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 世界上未被开发的土地 所剩无几,欧洲从增量博弈 进入存量博弈,最终演变为 第一次世界大战。作为第二 次工业革命中欧洲领头羊的 德国在战争中遭到重创,不 仅丧失了领土、海外殖民地 被瓜分,而且《凡尔赛和约 》(Treaty of Versailles) 以严苛的条件限制了德国的 军备发展,还规定了数额高 昂的战争赔款。此外,第一 次世界大战也让俄国沙皇的 统治被推翻,随后苏联在斯 大林的领导下重工业取得了 跨越式发展。欧洲的战后重 建让美国经历了10年的经济 繁荣,可以说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