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主要研究和阐述数字岩心和计算岩石物理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从数字岩心建模、孔隙结构分析和数值模拟等方面深入研究岩心内部物理场的传播特征。全面阐明基于格子气自动机、格子Boltzmann和蒙特卡洛等计算方法的岩石物理数值模拟研究,分析基于计算岩石物理的电传输特性、渗流特性和中子等物理粒子传输特性与岩心内部结构的关系,将岩石物理实验和数值模拟方法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通过计算岩石物理对微观实验过程进行详细观测、分析和模拟,阐述其物理机理研究的新发现。 本书适合从事图像处理、CT分析、计算算法、岩石物理、资源探测、测井分析、油气开发等领域的研究生、教师和从业人员参考和使用。 作者简介 岳文正,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数字岩心、岩石物理、地球物理测井等领域的相关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等项目多项;在国内外期刊及会议上发表论文90多篇,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多项;研究成果曾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地质科技十大进展等。 目录 丛书序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岩石物理 1.2 数字岩心 1.3 岩石物理数值模拟 参考文献 第2章 数字岩心建模方法 2.1 基于CT数字岩心 2.2 颗粒堆积法 2.3 顺序指示模拟法 2.3.1 求取二值图像的自相关函数A(h) 2.3.2 实例三维数字岩心建模 2.4 多点统计法 参考文献 第3章 基于数字岩心的岩石物理特性分析 3.1 数字岩心孔隙空间分割 3.1.1 基于阈值的分割方法 3.1.2 基于聚类的分割方法 3.1.3 基于变形模型的分割方法 3.1.4 基于数字图像定量孔隙结构描述 3.2 数字岩心裂缝识别 3.2.1 Roberts算子 3.2.2 Sobel算子 3.2.3 LOG算子 3.2.4 Canny算子 3.3 数字岩心裂缝提取 3.3.1 直方图分割阈值 3.3.2 自动阈值分割法 3.3.3 迭代法 3.3.4 最大熵阈值分割 3.4 岩心孔隙结构的分形 3.4.1 孔隙结构的分形维数与自相似区间 3.4.2 孔隙迂曲度分形维数 3.4.3 孔隙渗透率的分形理论 3.4.4 豪斯道夫维数(Df)和自相似区间 3.4.5 确定孔隙结构迂曲度维数 3.4.6 预测岩心样品的渗透率 3.4.7 渗透率影响因素分析 参考文献 第4章 数字岩石物理计算方法 4.1 格子气自动机模拟的理论基础 4.1.1 格子气自动机模型的建立 4.1.2 格子气自动机模型的理论分析 4.2 格子Boltzmann方法的基本原理 4.2.1 LBM常用模型 4.2.2 边界条件 4.2.3 LBM算法流程 4.2.4 格子空间与物理空间的转换 4.3 粒子传输模拟方法 4.3.1 蒙特卡洛方法原理 4.3.2 基于蒙特卡洛方法的粒子传输模拟 4.3.3 中子与地层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5章 数字岩石物理电传输特性研究 5.1 电的流动规律 5.1.1 孔隙介质模型 5.1.2 多孔介质电传输特性参数的求取 5.1.3 单一流体的理论结果与格子气自动机模拟结果对比 5.1.4 多孔介质的格子气自动机模型 5.2 格子气自动机F-Ф的关系 5.2.1 不同骨架形状对F-Ф关系的影响 5.2.2 泥质含量及其分布形式对F-Ф关系的影响 5.2.3 裂缝对F-Ф关系的影响 5.3 格子气自动机I-Sw的关系 5.3.1 不同油滴形状对I-Sw关系的影响 5.3.2 泥质含量及其分布形式对I-Sw关系的影响 5.3.3 裂缝对I-Sw关系的影响 5.3.4 孔隙度大小对I-Sw关系的影响 5.3.5 岩心实验的I-Sw关系 参考文献 第6章 数字岩石物理渗流研究 6.1 LBM的流动模拟 6.1.1 单相渗流模拟 6.1.2 多相LBM流动模拟 6.2 低孔渗气体流动的模拟 6.2.1 页岩储层滑脱效应 6.2.2 滑脱效应的LBM数值模拟 6.2.3 LBM数值模拟结果与分析 参考文献 第7章 岩石核物理特性模拟与计算 7.1 蒙特卡洛方法 7.1.1 基本原理 7.1.2 粒子输运模拟 7.1.3 岩心三维重建 7.1.4 核探测模型 7.1.5 方法验证 7.2 模型孔隙结构分析 7.2.1 岩心非均质性 7.2.2 岩心各向异性 7.3 物质成分与探测模型分析 7.3.1 物质成分分析 7.3.2 最佳分辨率 7.3.3 最佳发射热中子数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