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历史知识的建构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史学理论
作者 李良玉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为李良玉教授相关课程的讲稿汇编,是其在史学理论和史料研究领域多年耕耘的成果集合。本书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史料学的内容详解和研究史料的方法介绍,二是史学论文写作的基本规范及李良玉教授对学生的答疑,三是李良玉教授在当代史研究领域的一些方法论突破。本书主要收集相关课程讲稿30余篇,从多个角度展示了李良玉教授在史学理论和史料研究方面的多年探索与成果,对于推动相关研究进步具有积极意义,现汇编成集,具有一定的出版价值。
作者简介
李良玉,江苏海安人,1951年1月生,历史学博士,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中华民国史、社会史、中国当代史,主治电国近当代思想文化史。著有《动荡时代的知识分子》,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台湾南天书局1996年8月再版;《新编中国通史》第四册,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2001年再版;《思想启蒙与文化重建》,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舨》《变动时代的记录》,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李良玉历史研究与教育文选》,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年5月版;《思想、制度与社会转轨》,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版;《李良玉史学文选》,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版;《柳叶集》,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版;《李良玉史学文存》,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年2月版;《李良玉史学文稿》,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年8月版;《李良玉史学文萃》,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3年3月版;《柳叶集-续编》,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4年7月版;主持20卷“新中国农村发展60年”从书。
目录
烟云过眼——自序
历史的美学
历史学的观念、方法与特色
历史知识的建构
史料学片论
史料学的内容与研究史料的方法
史学研究中的利用档案问题
关于前人著述的史料性质
文献的史料学定义与利用问题
回忆录及其对于史学研究的价值
报刊史研究与报刊资料的史学利用
提高博士论文质量应当注意的几个要点
关于博士论文的选题问题
博士论文开题报告刍议
——以中国近当代史为例
怎样修改博士论文初稿
——以中国近现代史为例
博士论文基本技术规范
师生合作,共同进步
用读书提高人生的境界
选题是学位论文的关键
硕士研究生的学习方法
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分期问题
中国当代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关于民国史研究中的历史观念问题
应当重视《新青年》在中共创建史上的地位
历史学的根本知识方法
——与大学生谈史料
提高研究水平的基本途径
——关于史学论文的写作
历史研究丛谈四十条
——我的9种文选之封底文字汇录
博士论文初稿讲评
高校教材《中国近代史》初稿审读意见
关于六篇博士论文的盲审意见
对一篇博士论文初稿的九点修改意见
硕士论文盲审中的三个准则
青春岁月的赞歌
——对2014届五篇硕士论文的介绍词
成长的快乐
——《芳草集》序
追求圆满是一种美德
——对两位关门弟子博士论文的介绍词
序言
收入本书的共有34篇文
稿,其中,有26篇已经正式
发表。它们也曾分别收入我
的有关文集。“师生合作,
共同进步”一文,是2015年9
月在鲁东大学的报告,过后
马上整理成文,但反复考虑
,没有公开。现在时过境迁
,没有发表的可能了,然而
九年前所讲的大学的某些弊
端,似乎并没有任何的改善
。因此,收入本书,旨在证
明有此一说而已。至于“历
史研究丛谈四十条”“博士论
文初稿讲评”“关于六篇博士
论文的盲审意见”“对一篇博
士论文初稿的九点修改意见
”“硕士论文盲审中的三个准
则”“追求圆满是一种美德”
等六篇文稿,则是近年来在
各种报告会、评审会、答辩
会等场合的报告、发言或评
语,其中有的已经发布于公
众号,有些则未公开。实际
上,它们是当前硕、博研究
生培养和相关历史学知识生
产更多地具有学院化、专业
化和公共性之性质的反映。
这34篇文稿分为八个单
元。第一、第五、第六单元
表达了我对历史学的认识、
某些基本的思想原则、方法
和运用这些原则与方法对中
国近代史、中华民国史、中
国当代史、中共党史的构架
性的理解。第二单元的七篇
文稿,则从我在职期间给南
大历史系以及升格为历史学
院后的中国近现代史博士生
授课讲稿中抽出来公开发表
的。其余第三、第四、第七
、第八单元的内容,都与硕
、博研究生培养有关。
衷心感谢我的导师、著
名学者蔡少卿教授。二十世
纪九十年代后期,有一天我
在系里上课,他专门来系里
找我(他住在南秀村南大宿
舍,走到系里大约十分钟以
内路程),让我代替他讲授
“中国近现代史史料与史论”
这门博士课程。他是名家,
讲台上是神一样的存在。我
接他的课,委实有点压力。
不过,倒也促使我认真对待
。第一次上课之前,就仔细
拟好了提纲并预备了开头几
讲的初步讲稿,后面有几讲
是上课之前才提前写好的。
第一轮讲过以后有过多次修
改补充,并且每次都打印成
纸质文本保存起来,以防电
脑出问题。收入本书的第二
单元七篇文章,只是讲稿中
公开发表的部分。曾经也想
把全部讲稿整理一下,出一
个专门的小册子,现在看来
还是留待以后吧。
衷心感谢这七篇文章的
编辑张燕清、汤奇学、间小
波、周棉、刘一兵、邓乐群
、张小路、潘亚莉等先生,
是他们的大力支持使这些讲
稿作为学术论文顺利发表。
记得闾小波先生打来电话,
我说手头有点忙,从史料学
讲稿中抽一点内容出来给你
可以吗?他爽朗地说好的,
很欢迎这样的稿子。这就是
那篇“史学研究中的利用档
案问题”一文的发表背景。
后来,此文入选《江苏社会
科学优秀论文精选(1990—
2001)》(江苏社会科学
杂志社2002年9月出版)。
之前我不认识张小路先生,
是她给我写信,说在别的杂
志上读到了我,非常希望用
到我的稿子。我把她的这封
信收入了画册《李良玉教授
六十华诞集锦》之中,用以
表彰她对编辑这个岗位的无
私的理解。和《开放时代》
杂志编辑李杨先生的认识,
有一点偶然。1987年我去
广州参加“廖仲恺国际学术
研讨会”,有天会上我作了
发言,李杨当天缺席不在场
。第二天上午,她来找我说
,听说你昨天的发言反响不
错,大家都在传,可否给我
们写点稿子?我不知道她是
真的听到什么了,还只是一
种客气话。这是我们最初的
相识。李杨离开《开放时代
》似乎有一二十年了,现在
的年轻学者也许不怎么熟悉
这个名字,但当年她可是一
位脱颖而出、声名很响的编
辑。《开放时代》的良好口
碑,应该和他们那批编辑打
下的基础有不可或缺的关系
。本书开头的文稿“历史的
美学”是我和她的第一次合
作。那时候还没有用上网络
,稿子还必须手写,然后寄
挂号信投给杂志,记得她在
回信中说:一口气读完稿件
,文章太好了,我会立即编
排。这篇文稿的发表,也是
我的文章中用稿周期最短者
之一。从这类事也能看出,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学术
界,风气和如今是多么的不
同。
感谢南京大学出版社的
支持!感谢责任编辑官欣欣
女士,她的诚恳、耐心和细
致,赋予我的文字走向读者
的的可能,而更令我享受到
作为作者的快乐。谢谢特约
编辑江潘婷女士,你的出现
,本身就是一次美好的邂逅

我不止一次公开说过,
我这个所谓教授是编辑们培
养出来的。我想,这么说丝
毫也不掉价。和这些高尚的
编辑为伍,难道不比和那些
远看是教授、近看是奸商、
当面是流氓的混混们为伍而
伟大光荣一万倍吗?
应该衷心感谢读者。有
一家中国近现代史学网站的
创办者几次给我打电话说,
你那些关于史料学的理论与
方法的文章很受欢迎,可否
为我们提供一些电子文本以
方便读者阅读?我只好放下
手里的事情以应命。我去一
所大学做讲座,一位中国近
现代史的老师告诉我,你那
篇“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分期
问题”,我们是作为中国近
代史课程的导论来讲的。(
此文收入《中国近代史基本
理论问题文献汇编》,社会
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
。本书的另一篇文章“中国
当代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收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7:3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