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桃花坞木板年画特点:以木板雕刻,一版一色用传统水印方法印刷,构图则根据不同的内容,形式多样,画面色彩明快,富有装饰性。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喜庆吉祥、神像、戏文、时事等为题材。 杨柳青木板年画特点:在木板上刻出形象的线条,用墨刷印出线板后,部分画面再由人工按着画面上的轮廓绘上色彩,人物的头脸、衣饰等重要部位,多以铅粉、金晕染等,极有特点。内容多为民间故事、清供、神像、戏文、时事等为题材。两者相比较,主要区别在于色彩表现上,印刷与绘画的不同。当然,在具体造型上,一南一北差别也是很大的。 本书将传统与现代一并展出,提供给大家。 目录 弁言 “姑苏万象”桃花坞 “福祥喜瑞”杨柳青 清代雕版 桃花坞与杨柳青知名画师简介 参展文献资料目录 杨柳青年画史概要 桃花坞木版年画的历史发展 从桃花坞到杨柳青——年画中的礼仪秩序和图像记忆 后记 序言 年,在中国人的日常生 活中,有着特殊而重要的意 义。 旧时的“过年”,民间要 进行祭灶、守岁、祭神、祭 祖、除旧迎新、拜年、迎喜 纳福、逛庙会等风俗活动, 因南北方生活习俗不同,过 年的形式也有所区别。整个 过年的活动,一直要持续至 正月十五的“元宵节”后方才 结束。在此期间,为“年”助 兴、服务而产生的“年画”, 却形成了多种多样,但异曲 同工的特殊形式画面,仍延 续至今。 旧时的“过年”,今日被 称为“春节”。虽然生活习俗 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年画” 的独特魅力在今天的生活中 ,仍可常见。不过形式及内 容都发生了一些变化。今日 中国人的春节更像是收获的 团聚与来年圆梦的开始,年 画的存在感已远不如过去。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时,文化部即发 出“开展新年画的指示”,要 求年画利用传统形式并加以 革新,来表现新思想、新生 活。 1950年的春节,北京的 露天画展,便出现了新政权 领导下的一批新年画,有“ 中苏友好、劳资合作、工人 夜校、农民翻身、解放妓女 、改造乞丐”等充满新时代 气息的年画,有些虽说是年 画,但与“年”已没有太多的 关系。 此次展出的桃花坞、杨 柳青年画,均为王树村先生 的旧藏,大多为传统形式中 的年画,多为清代及20世纪 上半叶的年画,少量为民艺 博物馆馆藏年画,都是中国 传统年画的经典之作。 除此之外,亦有一些中 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在提 倡移风易俗的影响下,所出 现的现代意义的年画,是当 代中国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将传统与现代一并展出, 提供给大家,让大家通过此 次展览,从中认知与理解百 余年来中国年画的发展与变 革。 感谢王进先生、苏州桃 花坞年画研究所提供的藏品 与相关文献资料。 吴光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