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中国绘画全史》系统地论述了中国绘画的演进,按时间线索分为四个时期:实用时期(唐虞以前)、礼教时期(三代秦汉)、宗教化时期(六朝、隋唐)和文学化时期(五代至清),分期充分考虑了思想、文艺与政教对于绘画艺术的影响与渗透,开美术史著述之新风。从体例来看,除材料过少的实用时期外,每个时代都分列概况、画家、画迹和画论四节,广征博引,条分缕析,自成体系。附录部分涉及历代著录、地域分布、近现代画家传等内容,详明实用。 作者简介 郑午昌(1894-1952),浙江嵊县人。著名画家、美术史论家。历任中华书局美术部主任、上海关专、杭州国立艺专、新华艺专、苏州关专等学校教授。撰有《中国画学全史》《中国美术史》《中国壁画历史研究》《苦瓜和尚画语录释义》《画余百绝》等著作。 目录 实用时期 第一章 画之起源与成立 第一节 画之起源 第二节 画之成立 礼教时期 第二章 夏商周秦之画学 第三节 图画应用与三代政教 第四节 周秦间之画家 第三章 汉之画学 第五节 概况 第六节 画迹 第七节 画家 第八节 画论 宗教化时期 第四章 魏晋之画学 第九节 概况 第十节 画迹 第十一节 画家 第十二节 画论 第五章 南北朝之画学 第十三节 概况 第十四节 画迹 第十五节 画家 第十六节 画论 第六章 隋之画学 第十七节 概况 第十八节 画迹 第十九节 画家 第二十节 画论 第七章 唐之画学 第二十一节 概况 第二十二节 画迹 第二十三节 画家 第二十四节 画论 第八章 五代之画学 第二十五节 概况 第二十六节 画迹 第二十七节 画家 第二十八节 画论 文学化时期 第九章 宋之画学 第二十九节 概况 第三十节 画迹 第三十一节 画家 第三十二节 画论 第十章 元之画学 第三十三节 概况 第三十四节 画迹 第三十五节 画家 第三十六节 画论 第十一章 明之画学 第三十七节 概况 第三十八节 画迹 第三十九节 画家 第四十节 画论 第十二章 清之画学 第四十一节 概况 第四十二节 画迹 第四十三节 画家 第四十四节 画论 附录 附录一 历代关于画学之著述 附录二 历代各地画家百分比例表 附录三 历代各种绘画盛衰比例表 附录四 现近画家传略 序言 夫虞廷作绘,五采彰施 ;周代象形,六书俶始;记 述图画,繇来旧已。易曰: 道形而上,艺成而下,上焉 者视道为高深,口能言而语 不详;下焉者习艺之庸俗, 言无文而行不远。国画精微 ,迭经蜕变,若断若续,绵 数千年而弗坠。初非古人立 说,代远年湮,无所征引。 而群言荟萃,支离踳驳,未 能芟繁就简,提要钩玄,如 丝之引绪,如肉之在串者, 此诚学者之忧也。方今怯卢 梵书,遐陬重译之艺术,滂 溥宇内,英奇才俊之士,将 欲举其殊形异制,曲意附会 而沟通之,以为自古至今, 绘事变迁之迹,蛋系乎此。 不谓知新原于温故,竟委贵 于寻源,由契刀而柔毫,分 作家与士习,雅格独创,逸 品弥道。董玄宰所称读万卷 书,行万里路,方可作画, 其旨深矣。盖画之有法,肇 于古人,著之载籍,非徒夸 远游务泛览也。古者方技一 门,列于志乘,一都一邑之 间,绘事传世,代有名人。 学风所播,成为流派,画史 姓氏,亦既移顾。要之大家 杰出,诣臻神妙,多师造化 ,几于化工。其最著者,如 荆浩之写太行山,董元之写 江南山,米元章写京口江山 ,黄子久写海虞山水,诸如 此类,又皆因其所居之地, 朝夕目睹,各有不同,一一 施之于笔墨,历世久远,衣 钵相承,矩步绳趋,墨守家 法,古今名流赖以勿替,直 接薪传,全凭口授而已。廊 庙山林,青蓝特出。既精鉴 别,手摹心追;思兼众长, 独抒己见。知非闾师之讲导 ,庸史之练习,所可穷其奥 窔。因稽古训,载咏篇章。 解衣槃礴,识画者之真;濡 笔淋漓,得诗人之意。多文 晓画,论述益繁,所惜窥管 一斑,尚非全豹;破壁十丈 ,讵曰真龙。审择之精,惟 善读书者心领神会焉。吾友 郑君午昌,工诗文,善绘画 ,方闻博雅,跞古连今,阅 数寒暑,辑成卷帙,名曰中 国画学全史。有条不紊,类 聚群分,众善兼该,为文之 府。行见衣被寰宇,脍炙士 林,媲美前徽,嘉惠后学, 家珍和璧,人握隋珠,则度 世之金针,迷津之宝筏,无 以逾此。因书简端,以志忻 幸。戊辰四月,黄宾虹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