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风俗史(精)
分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作者 张亮采
出版社 应急管理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中国风俗史》是民俗学家张亮采博采众长、呕心沥血所作的风俗通史,也是中国社会史研究的开山之作。本书探究了中华五千年之风俗变迁,引经据典,详略得当,不仅涉及衣食、祭祀、婚姻、丧葬等生活风俗的方方面面,亦有阶级制度、任侠刺客、门第流品等超脱民俗的社会研究。本书于各章之未,附以各时代方言数条,是对中国民俗学的一项重大开拓。
作者简介
张亮采,江苏常州人。张先生是一位关注风俗传统的学者。从他对于风俗史的清理评述看,他有着明显的文化保守的意味。他站在传统的立场上回应近代文化的挑战,体现了当时相当一部分民族主义者的文化趣味。
目录
第一编 浑朴时代
第一章 黄帝以前
第1节 太古人民之饮食衣服居处
第2节 畜牧
第3节 农耕
第4节 贸易
第5节 金属器物之使用
第6节 婚姻
第7节 丧葬祭祀
第8节 歌舞
第二章 黄帝至夏商
第1节 饮食衣服
第2节 宫室
第3节 文字
第4节 漆器陶器之使用
第5节 人民之程度
第6节 婚姻
第7节 丧葬
第8节 祭祀
第9节 养老
第10节 谚语
第三章 周初至周之中叶
第1节 概论
第2节 饮食
第3节 衣服
第4节 阶级制度
第5节 家族主义
第6节 名姓氏族之辨
第7节 冠婚
第8节 乡饮酒、养老
第9节 丧葬
第10节 祭祀
第11节 蛊毒
第12节 言语
第二编 驳杂时代
第一章 春秋战国
第1节 概论
第2节 阶级制度之破坏
第3节 义侠
第4节 游说
第5节 周末之学风
第6节 周末人民之程度
第7节 婚姻废礼及春秋时变礼之始
第8节 淫祀渐兴
第9节 谚语见道
第10节 隐语之起源
第二章 两汉
第1节 概论
第2节 饮食
第3节 衣服
第4节 仕宦之一斑
第5节 任侠刺客
第6节 家法
第7节 分居
第8节 居乡
第9节 乡评
第10节 婚娶
第11节 丧葬
第12节 淫祀
第13节 佛道
第14节 奴婢
第15节 诗歌
第16节 言语
第17节 汉末风俗之复古
第三编 浮靡时代(浊乱时代)
第一章 魏晋南北朝隋
第1节 清议
第2节 流品
第3节 门第
第4节 氏族及名字
第5节 仕宦
第6节 名节
第7节 清谈
第8节 佛老
第9节 鲜卑语
第10节 美术
第11节 婚娶
第12节 丧葬
第13节 言语
第二章 唐
第1节 概论
第2节 饮食
第3节 衣服
第4节 科举之观念及仕宦之现影
第5节 忠义之缺乏
第6节 人民之规避税役
第7节 朋党
第8节 清议
第9节 氏族
第10节 家法
第11节 婚娶
第12节 赌博
第13节 斗鸡走马养鹰
第14节 游宴
第15节 任侠刺客
第16节 械斗
第17节 巫觋
第18节 言语
第三章 五代
第1节 概论
第2节 氏族及名字
第3节 言语
第四编 由浮靡而趋敦朴时代
第一章 宋
第1节 概论
第2节 饮食
第3节 衣服
第4节 忠义
第5节 廉耻
第6节 学风
第7节 婚娶
第8节 丧葬
第9节 巫觋
第10节 言语
第二章 辽金元
第1节 概论
第2节 崇重忠义
第3节 好尚儒雅
第4节 人民之性质
第5节 方言
第三章 明
第1节 概论
第2节 仕宦骄横
第3节 才士傲诞
第4节 势豪虐民
第5节 官民交通
第6节 奸豪胥役与词讼
第7节 结社
第8节 风节
第9节 朋党
第10节 忠义
第11节 衣服
第12节 丧葬
第13节 淫祀与巫觋
第14节 奴婢
第15节 赌博
第16节 拳搏
序言
风俗乌乎始?始于未有
人类以前。盖狂榛社会,蚩
蚩动物,己自成为风俗。至
有人类,则渐有群,而其群
之多数人之性情、嗜好、言
语、习惯常以累月经年,不
知不觉,相演相嬗,成为一
种之风俗。而入其风俗者,
遂不免为所熏染,而难超出
其限界之外。《记》曰:“
礼从宜,事从俗。”谓如是
则便,非是则不便也。圣人
治天下,立法制礼,必因风
俗之所宜。故中国之成文法
,不外户役、婚姻、厩牧、
仓库、市廛、关津、田宅、
钱债、犯奸、盗贼等事,而
惯习法居其大半。若吉凶之
礼,则尝因其情而为之节文
。无他,期于便民而已。虽
然,风俗出于民情,则不能
无所偏。应劭《风俗通》序
日:“风者,天气有寒暖,
地形有险易,水泉有美恶,
草木有刚柔也。俗者,含血
之类,像之而生。故言语歌
谣异声,鼓舞动作殊形,或
直或邪,或善或淫也。”《
尔雅·释地》日:大平之人
仁,丹穴之人智,大蒙之人
信,空桐之人武。《鲁语》
日:“沃土之民不材,瘠土
之民向义。”其不齐也若此
,非有以均齐而改良之,则
常为社会发达上之大障碍。
而欲使风俗之均齐改良,决
不能不先考察其异同,而考
察风俗之观念以起。观念起
而方法生,于是或征之于言
语,或征之于文字,或征之
于历史地理,或征之于诗歌
音乐等。穷年累月,随时随
地,以搜集风俗上之故实,
然后得其邪正强弱文野之故
,而徐施其均齐改良之法。
《礼·王制》:“天子巡狩,
至于岱宗。觐诸侯,见百年
,命太师陈诗,以观民风俗
。”周秦常以岁八月遣輶轩
之使,求异代方言,还奏籍
之,藏于秘室。《诗》三百
篇,言风俗最详,大半皆輶
轩之所采也。盖已视风俗之
考察,为政治上必要之端矣
。而后世稗官野乘,及一切
私家著述,亦于此三致意焉
。亮采夙有改良风俗之志,
未得猝遂,乃以考察为之权
舆。又以为欲镜今俗,不可
不先述古俗也。自惭荒陋,
搜讨频年,东鳞西爪,杂碎
弗捐。自开辟至前明,几千
年风俗,粗具端末。虽芜杂
谫陋,不值覆瓿,然正风俗
以正人心,或亦保存国粹者
之所许也。故述鄙意而举其
例如下。
一、前人观察风俗,其
眼光所注射,不外奢俭、劳
逸、贞淫、忠孝、廉节、信
实、仁让等方面。而尤以去
奢崇俭,教忠教孝,为改良
风俗之先著。历代帝王之诏
令,士夫之训戒,每兢兢于
此焉。是书亦存此意,故于
各章列饮食、衣服、婚娶、
丧葬等条,所以觇奢俭也;
列忠义、名节、风节、廉耻
等条,所以励忠节也。
二、诗歌乡评,为民情
舆论之所发表。周采诗歌,
汉魏六朝重乡评,公是公非
,无所假借,此风俗之所由
厚也。后世此意渐失,天子
不采风,而民间亦无复存三
代之直道。且见东汉党锢,
成于标榜,辄引为清议之戒
;不肖官绅,复以裁抑舆论
为快事。故上德不宣,而民
情难以上达。书中列诗歌、
乡评、清议等条,欲据民情
舆论,以知风俗之厚薄也。
三、淫祀、巫觋之盛,
固由于民智未开,而医药之
不讲求,实为其总因。今酬
神赛会,各省皆有此俗,而
吴楚尤甚。然都会之地,及
商业发达之区,商人借神会
以联商团,尚无足异。最可
怪者,若吾萍及湖南土俗,
有病必日神为祟,辄延巫觋
救治,不问其有无效验也,
甚者求医药于神,冥冥何知
,杂投温补,病者服之,即
因而死,不归咎于神,但归
之于命而己。于是木瘿石溜
,动号神奇,持斋者死,辄
云仙去,庙宇曰增,斋匪日
众。识者忧之,而当事者固
置若罔闻也。故书中列淫祀
、巫觋二条,以醒时俗。
四、风俗有为此时代所
有,而为彼时代所无者,则
仅著于此时代中,如周之阶
级制度,周末之游说,魏晋
南北朝之清谈、鲜卑语、门
第流品,明之结社是也。有
为数时代所有,而非各时代
所均有者,则仅著于数时代
中,如周及魏晋南北朝之氏
族,周末及汉唐之任侠刺客
是也。有为各时代所均有,
而不必于各时代全列此条者
,则仅著于一时代或数时代
中,如周之蛊毒,周末之隐
语,汉之佛道,魏晋南北朝
之美术,唐之械斗游宴、斗
鸡走马养鹰,明之势豪拳搏
,汉明之奴婢是也。
五、周末学术,汉代经
学,宋代理学,亦一时风俗
所趋,然究属学术史部分中
。故于“周末学风”一条,略
言其关系外,至“宋代学风”
,则专论士习之坏焉。
六、言语随时代而异,
即扬子《方言》所载,今就
其地求之,往往不能通晓。
非已失其语,则所传多讹。
是书于各章之末,系以言语
,亦从其时代而别也。且风
俗所传,以言语为最确。如
以《仪礼》“妇人侠床”为庖
牺以前之遗语,即可知庖牺
以前有男女杂乱之俗。(日
本加藤宏之日:“蒲斯门人
种,以同部女子为男子所公
有。故无夫妇配偶之言,妇
人、处子,语亦无所区别。
”按《仪礼·士丧礼》“妇人
侠床”注:“妇人谓妻妾子姓
也。”此亦语无区别,与蒲
斯门种无殊,可断为庖牺以
前之遗语。)因汉有“金不
可作,世不可度”之谚,而
知其俗好神仙;因六朝有“
山川而能语,葬师食无所”
之谚,而知其俗信风水是也
。故书中于言语一条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1:3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