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历史的游荡者(精)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李硕 |
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为史界鬼才李硕的勇气之作,视野广阔,兼顾政治史、社会史、法律史、思想史诸多领域:从周幽王的上古世界,到林则徐的晚清帝国边疆;从《真诰》中的“仙人”和修道者,到孝文帝时代的悲剧官僚;从一个个隐入尘烟的饮食男女,到法律史中危险而愉悦的禁忌之爱;从拉铁摩尔的北部行旅,到霍布斯政治学说吊诡的成因;从蠡县大食堂,到河西走廊尽头的汉代城郭遗址……从史实出发,12段学术游荡,12篇学术独白,史料梳理与故事构建之外,更洞察人心,努力还原时间深处鲜为人知的幽微与真相。 目录 前言 试验的残次品 大陆旅程无尽 内亚与多维度历史——对拉铁摩尔学术的解读 交汇点上的学术与人生——从拉铁摩尔反思美国汉学的歧路 一桩后现代的史学文字狱——谈罗威廉《欧文·拉铁摩尔,亚洲与比较史学》 走进那个熟悉的世界 《红楼梦》中的一镜到底 春秋的前传 周幽王国变原因及对春秋早期政局的影响 计划经济年代口述史的野心 追寻一个县城的大食堂记忆 作业偶得 性、恐惧与极权膜拜:霍布斯政治学说的成因 人性最难写 李彪悲剧与魏孝文帝时代 刑案里的古中国 评苏成捷《中华帝国晚期的性、法律与社会》 大明成化:嫖娼的僧人和军官们 “强奸子妇未成”和“拒奸伊翁成伤” 杀死奸夫:人类“杀奸法”的历史研究 史书校勘两篇 《晋书》《宋书》《南齐书》《南史》《魏书》理校十一条 《宋书》《南齐书》《梁书》标点商榷四则 仙人们都很关心你 《真诰》中的仙人、灵媒与学道者——兼从“灵媒更替事件”论《真诰》文本的真实性 私家考古记 汉长城西端新发现城址与敦煌汉简中的“大煎都侯障” 附录 玉门关外:寻找大煎都烽燧 安多,百年时空穿梭 埃克瓦尔与安多部落往事考证 部落之外:传教士记忆与官方档案 两种时差 林则徐记录的新疆另一面 后记 生如雪绒花 序言 大约在2016年,曾有编辑朋友问我:是否考虑把单 篇文章结集出书?我将当时已有的若干论文汇总起来, 发现它们的主题过于分散、芜杂,涉及好几个学科领域 或专业方向:上古史、中古史、文学史、边疆民族史、 法制史,甚至考古,连归纳出一个书名都很困难。那位 朋友也是这种感觉,于是编个集子的想法便搁置了。 直到2023年2月,我突发急病,中断了在巴基斯坦 的背包旅行。回国之后,经过半个多月住院检测,会诊 结果是已无手术可能,存活期不超过一个月。 当时我想,在已经出版的几部专著之外,那些散落 的或者未曾刊发的文章,还可以汇总成一本书。再看一 遍这些论文的题目,感受却和七年前大不相同:一个学 人,怎么能在二十余年的时间里,写出领域跨度这么大 ,甚至风马牛不相及的一堆文章?简直是行为艺术啊! 也许,人之将死,看到的风景会有很大不同。这是 我的幸运。如果我不死(或者做死的准备),这些文字 也许在很长时间内都不会被放置在一起。 更幸运的是,借助传统和现代的医学手段,后面几 个月里,我的症状逐渐减轻,在胸前插着塑料管引流胆 汁的情况下,还有体能完成文稿整理。 于是有了这本书。它收入的,是我从2005年以来写 作的若干篇学术论文,有些论文的构思时间,始于20世 纪末我还读本科时。部分论文尚未刊发过。另外,凡在 我已出版的书中使用过的,不再收入本文集。 这些文章跨度太大,所以有必要向读者解释一下, 我当初为什么会萌生这个想法,以及在文章背后,我曾 经有更多的研究和写作计划。我把这些解释写成了导读 ,放在每篇(或每组)论文的前面,并用不同的字体表 示区别。这些导读可能比论文本身更有趣味,也更开放 ,包含着更多的可能性。 那些导读文章,基本介绍了我对每个题目、领域萌 生想法的过程,以及论文何时写作等等,涵盖了我从本 科时代至今二十多年。所以这里就不再做流水账编年史 式的罗列,只从“方法”上聊聊,我为何能想到这些问 题,并写出它们。 我在中学时就喜欢看书,想搞点关于人的“研究” ,当然,那时看书条件太有限,只能是县城少年的自娱 自乐。到1996年考大学,填报志愿,我想考北京大学的 历史学系或社会学系,但不巧,那年北大在河北省的招 生目录里,这两个系都没有,斟酌一下,我觉得中文系 离这两个专业还算近一点儿,于是就进了中文系。 开学报到几天之后,老师告诉我们:北大搞了个“ 文科综合试验班”,文史哲三个系的课程都要学,这三 个系的新生都可以报名。于是,我报名后参加了个小考 试,好像有一段古文断句翻译,再写一篇作文。然后就 进了文科试验班。 北大办文科试验班,我们是第三届,前两届都是保 送生。到这第三届,有二十名保送的,还有十名是高考 入学之后又考进去的。 后来听说,办文科试验班的创意来自季羡林先生。 他说,现行的学科体制是模仿苏联而来,专业分得太细 了,导致学生们知识面都比较窄,当了学者也只能搞很 窄的学问。所以应该“打通文史哲”,号称要培养通才 或“国学大师”,所以这个班也俗称“大师班”。 大学时候,时而遇到有人拿“大师班”打趣,或者 羡慕。我解嘲说:大师都是基因突变出来的,几十年几 百年出一个,怎么能像孵鸡一样,一窝孵出三十个? 文史哲三个系联合开课,其实也只是把三个系各自 最基础的课程,像卤水拼盘一样放到课程表里,开课的 老师们也不知道怎么培养所谓大师,和之前开课都是一 样的讲法。 而对我来说,因为早早接触文史哲这几个学科,就 觉得它们真没太明显的界限,基本都是一回事儿,还有 其他跟人相关的“社会科学”,都没有实质性的樊篱。 因为研究作为社会人的人(而不是医学眼里作为生物活 体的人),关注点、切入点都很接近。后来我做过文字 记者,还曾用非虚构方式记录旅行,甚至尝试拍摄纪录 片,其实都是对人、对人群的观察和记录。 简单说,从文科试验班开始,就“学杂了”。 我写的文字里面,可能缺少关于哲学方面的,其实 当初的哲学课程对我有很直接的影响,甚至和我后来的 表达方式有关,就是用尽量日常的语言,清晰简洁写出 一件事、一个人,不习惯讲理论、讲道理、讲应该如何 如何,把思考和发挥的空间留给读者。这还涉及西方哲 学两千多年的历程。 西方哲学大都很抽象,制造和使用很生僻的术语, 这风格也影响了有些周边学科,像文学理论、影视学, 乃至人类学、社会学中,都有些学者喜欢用很专业的词 汇,模仿西文句式写很长的句子,好像不这样就显得不 够学术。但对西方哲学的历程多了解一些就会知道,到 20世纪他们也有反思,出现了“语言哲学”,专门研究 那些佶屈聱牙的学术“大词”能不能有效传达信息。这 方面影响我最深的,是所谓“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 它的大意是:讨论和人有关的问题时,那些由少数人人 为定义、制造出来的“概念”,生命周期短,也容易产 生歧义,反倒是日常语言中使用越多的词汇 导语 《翦商》作者李硕的勇气之作!一场思想之旅,一部学术自传 行读万里,不为自己设限的学术探索,政治史、社会史、文学史、法制史、边疆史、考古学,多维视角看历史;也不局限于一时一地的研究,东晋江南、华北蠡县、北魏洛阳、上古关中、玉门关外、内蒙古、新疆、西藏,甚至霍布斯时代的不列颠,都纳入视野范畴。 有洞见的学术思考,人性最难写,历史的灯火阑珊处竟然这么颠覆想象! 周幽王宠爱褒姒,江山美人的背后暗藏了怎样的王朝政治变局?寒门出身但才智不俗的李彪,时逢重建士族门阀的孝文帝,“门第焦虑”如何酿成两代悲剧?拥有帝国最强头脑的东晋官僚,为什么会被“修道者”拖入政治“杀猪盘”?在缺乏退出机制的古代,女性一旦有婚外的感情,究竟得付出多大代价?当拉铁摩尔与晋商的驼队同吃同住,他又发现了商行怎样的经营密码?以及,游牧与农耕这两种文明,真的不能相容? 书评(媒体评论) 葛剑雄(复旦大学教授): 李硕的研究范围远超出我的专业领域,但即便 是我比较熟悉的方面,也都能发现他独特的视角和 见解,显示了他的天赋和潜力。这是他的第一本自 选集,我衷心希望,也深信他会有第二本自选集, 他的天赋和潜力必将结出硕果。 刘北成(清华大学教授): 这部自选集也是一部精彩的学术自传,我们可 以从中窥见写《翦商》的“学者李硕”是如何炼成 的,也让我们对重生的“影视人万玛扎西·李硕” 有更多的期待。 刘苏里(万圣书园创始人): “作为学者的李硕死了,影视人万玛扎西·李 硕转世重生。”——我几乎见证了涅槃的关键时刻 ,不知该喜该忧。 由此观之,读者可将文集看作学者李硕的“最 后遗言”。它如此坦诚、通透,一如他面对死亡。 学者李硕的学术—思想之旅,秉承拉铁摩尔传 统,饱含对人的最高度关怀,以及对人与地的深切 体察。所有这些珍贵品质,都留在这个文集中了。 我向学者李硕致最后的敬意! 罗新(北京大学教授) 这些主题发散的论文当然有幼稚和浅尝辄止的 不足,不过足以显示作者原创力之强、想象力之丰 富和学术兴趣之广泛。 精彩页 这个书稿的交稿日期,在2023年的5月下旬某日,第二天我就去做肿瘤切除手术了。我是怕麻醉了就醒不过来,阶段性安排。 主刀的大夫和我同龄,是这领域全球排得上号的名刀手,切得干净利索,不多不少。大夫又直言相告:你这种癌型复发率挺高的,而且还没什么特效药…… 医学上,给我这阶段叫“术后存活期”,能活多久,只是个数字概率问题。 所以,治我的西医、中医和医疗顾问,都不希望我抛头露面接受采访,因为多数人不懂医学,以为做完手术就是癌“治好了”,如果哪天再复发躺倒,医生、医院难免还要受误解。 且不提术后种种小磋磨,只说刀口愈合出院以来,是我这辈子最开心的日子,一饮一啄,了无牵挂,生活质量最高。其实从最初知道癌讯,就获得了这种放松感;等到不用随身拖着引流袋,身心才一起舒畅。这种状态,大概跟《绝命毒师》里得肺癌的怀特?白老师差不多,因濒死而得新生,活一天赚一天。 余生可能很难离开医院了,于是我选了个离华西医院近的地方住下来。 恰好,这也是成都市里藏族人最密集的街区,华西医院—武侯祠—罗马广场地界,成都本地汉人戏称为“藏租界”。我2017年游历成都,就在这片街区居住。2023年住院以来更是发现,以前在高原上结识的很多朋友,都因为种种因缘移居到成都来了。 那些你曾不远万里去追寻的东西,到临死时候发现,它居然就陪伴在你身边……这又是几人能梦见的神奇? 跟喜欢的人在一起,自然要做最开心的事。 我最初的想法,是写一本关于成都藏街区的非虚构作品,但后来想,泛泛的访谈记录还是缺乏深度,我该玩得更野、更嗨一点,把自己玩进去。于是和朋友们构思着拍视频剧集,在镜头前面展示我们的生活。 藏文化,好像曾是个全球大IP。以往国内外的藏语电影,多是闷葫芦的所谓艺术片,看得人没头没脑,又不好意思说不懂。我们则想走大俗大雅的快手风,用最大众的悬疑剧情片来演绎藏式生活的灵魂,那是一种历尽辛苦繁华、直抵生活尽头的黑色幽默,是狂喜大笑后眼角挤掉的一颗泪,是觥筹交错酒阑人散时飘来的依稀琴声。 恰好,我们的导演兼摄像、剪辑师事业有成。在拍了若干个售价一千五的流行民俗MV之后,他在藏街娱乐圈内积攒起了口碑,从一对年轻康巴直播网红那里谈下了一笔投资,一万五(可以拍套便宜婚纱照),为二位金主量身制作一部半小时的都市情感微电影。 于是,康巴投资方、主演方和安多制作方进行了一次堪称完美的快捷合作。我兼任了这个故事片的二号机位摄像、武打动作指导,以及全程的策划。 统筹制作能力、画面表现力合格,这次尝试让我们有了信心。后面,我构思的剧集《雪域罗马》系列将陆续投拍。在我写这篇后记时,小说版的《雪域罗马》也在诞生之中。 作为学者的李硕已经死了。影视人万玛扎西·李硕,刚刚转世重生。 这本书的文字,便是上一世李硕蝉蜕的躯壳。它来自一段廉价的职业生涯,又飘散在无意义的历史虚空。 面对这套无赖托词,我的医生们都无言以对。且让这丫的作死去吧!(反正华西的停尸房就在他们片场隔壁……) 2024年1月1日于成都市红牌楼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