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人间至趣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蔡澜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这本《人间至趣》收录了蔡先生各种兴趣的文章,可以了解蔡先生长得一身本事的“奥妙”所在。
蔡先生在书中分享了他在“写作”“绘画与摄影”“书法”与“音乐和电影”几个领域获得乐趣的方法与心得,而这种心得包含了各行各业长本事的共通道理,也有可能帮助有心人找到更好、更通达的生活之路。
蔡澜为人幽默风雅,以鲜活、生动的文字讲述他的所见所闻,与读者分享他的识见。他说:“为了喜欢写而写,才是一个真正的开端。除了文字之功,还要够真、够坦白。”一篇篇的小品文,真切动人,令人感到趣味盎然,惭惭地,便会感受到一点一滴的生活哲学从文字中渗出来。
作者简介
蔡澜,1941年生于新加坡,祖籍广东潮州,现居中国香港。知名作家、生活家、美食家、电影人、主持人。与金庸、倪匡、黄霑并称“香港四大才子”。
《新周刊》年度生活家,《开讲啦》特邀讲师,《舌尖上的中国》总顾问。
向来潇洒,过得任性。会吃,懂喝,能玩,是一个真正把人生活透了的人,被无数人奉为人生典范。
为人通达智慧,为文隽永简练,深受读者喜爱。
目录
写作
如何成为专栏作家?
怎样写小说?
我的写作经历
如何出版自己的英文书?
如何开始写英文书?
关于刘以型先生
一些我喜欢的女专栏作家
谈谈小说改编的影视
如何开始写影评?
怎样讲故事?
绘画与摄影
如何欣赏中国画?
向丁雄泉先生学习
画领带
与苏美璐谈插画
如何办一个画展?
画家辛德信的一些经验
可以提升绘画素养的电影
别人传授的学画秘籍
我的摄影经验
有趣的相机分享
和周润发分享摄影经验
著名摄影师菊地和男的一些事
如何跟着时代用摄影谋生?
书法
如何开始学习书法?
从《心经》开始练习书法
学习书法有什么作用?
行草展花絮
可悬酒肆
书画展点滴
喜欢的字句
福绍灿书法篆刻展
写经之旅
写招牌
碑林论艺
挥春
救命记
音乐与电影
如何欣赏经典音乐?
欣赏爵士乐
什么是即兴音乐?
关于纳京高
如何从音乐里学习其他知识?
分享我提升音乐修养的经验
如何入门爵士乐?
如何享受音乐?
一些值得欣赏的电影主题曲
音乐电影《伟大的卡鲁索》
谈谈我的电影经验
什么笔记本适合做电影笔记?
谈谈我喜欢的女演员
李翰祥导演的伟大之处
如何欣赏电影《现代启示录》?
传奇电影
如何看电影学英语?
附录:蔡澜的影视单
导语
“老顽童”蔡澜带你长本事,分享他的处事之道!
蔡澜先生的全新散文集,人生很有趣,大可不必假正经。
蔡先生在书中分享了他在“写作”“绘画与摄影”“书法”与“音乐和电影”几个领域获得乐趣的方法与心得,而这种心得包含了各行各业长本事的共通道理,也有可能帮助有心人找到更好、更通达的生活之路。
内容对当前读者有启发:任性而活,是人生最过瘾的事!
书中蔡澜先生和大家分享了他富有松弛感的人生态度,一词一句尽显他豁达的人生智慧。活得松弛,活得自在,活得有趣,有心人自会从蔡澜先生的文字中获得启发与智慧。
精彩页
如何成为专栏作家?
很多年轻人想开始写作,也想靠写作糊口。我一直说,先得开始写呀!
今天,我又有一个访问,记者劈头就来一句:“你写专栏已有数十年,请你讲讲写专栏的心得好吗?”
这个问题从来没有人问过,我很感谢这位记者,回答了她之后,在这个深夜做一个较为详细的结论,也可以和年轻人分享一下经验。
专栏,是香港独有的文化,也许不是香港始创的,但绝对是香港发扬光大的。每一家报纸必有一至两三页的专栏,这能决定这家报馆的方向和趣味,虽然有很多人写,但总能集合成代表这家报纸的主张。
我认识很多报社的老板和总编,他们都是一览新闻标题之后,就即刻看专栏版,可见多重视专栏。
专栏版做得最好的报纸,远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新生晚报》,到查良镛(金庸)先生主掌时期的《明报》和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东方日报》。
专栏版虽然有专门负责的编辑,但最终还是由报馆老板本人或者全权主理的总编辑去决定由谁来写。
《新生晚报》的专栏,有位明星专栏作家,叫十三妹,她从一九五八年开始写到一九七○年逝世,整整十二年红得发紫,每个星期收到的读者来信都是一大扎一大扎的,当年没什么传真或电邮,只有用写信这个方式,与作者沟通。
十三妹的特色,在于她对外国文化的了解;那个年代出国的人不多,读者都渴望从她身上得到知识,而且她的文字也相当泼辣,左、右派都骂,读者看得大快人心。
在《明报》和《东方日报》的全盛时期,倪匡、亦舒、黄霑、林燕妮、王亭之、陈韵文等百花齐放,更是报纸畅销的主要因素之一。
外国报纸,没有专栏,也不靠专栏版吗?
那也不是,国外专栏的影响力没那么大罢了。他们的专栏一个星期写一次,插在消闲版中,没有特别设一页,也没那么多人写。成为明星专栏作家的也有,专栏作家包可华是具代表性的,从他出现以前或之后,你也看不到有哪个人可以代替他。
说回香港,专栏版的形成,被很多所谓严肃文学的作者批评为因编辑懒惰,把报纸分为方块,把作者来稿塞进去了事,故也以豆腐块或方块文字来讥讽。
但不可忽视的是,香港的这种风气,影响到全球华文报纸,当今几乎每一家都刊有此版。最初是星马一带,多数报纸把香港报纸的专栏东剪一块,西切一块填满,也不付作者稿费。
有一回我去追讨稿费,到了槟城,找到报馆,原来是在一座三层楼的小建筑里面,一楼发行,二楼印刷,三楼编辑。因受当地反华的影响,读者又不多,报馆只得刻苦经营。我看到后心酸,跑上三楼,紧紧握着总编辑的手,道谢一声算数,毕竟对方将我的文章带到了南洋。
那个年代,到了泰国和越南一游,都遇同样刻苦经营的华文报纸,很多要靠连载小说的专栏,才能维持下去,而被盗窃得最多的当然是金庸、梁羽生、古龙和倪匡的作品,亦舒的小说也不少。 当今,这些报馆已发展得甚有规模,有些还被大财团收购,当成经商的工具之一,势力相当雄厚,如果作者不追稿费就不行了。稿费虽然只是微小的数额,至少到当地一游时,作者可以拿稿费吃几碗云吞面。
除了东南亚,欧美地区的华文报纸都纷纷推出专栏版。当今人懂得什么叫本土化,转载香港专栏的已少,多数专栏是当地作者执笔,发掘了不少有志于文化工作的年轻人,亦是好事。
说到连载小说,昔日专栏版占重要位置,但因香港生活节奏快,人们看连载小说的耐性已逐渐减少,金庸先生又封笔了,所以连载小说也逐渐在专栏版中消失。
至于台湾,报纸上的专栏版也相当重要,他们有专人负责,都是到外国去读怎么编这一版位的,文章长短每日排版不同,并非以豆腐块来填满。
这种灵活的编排十分可取,也适合台湾那种生活节奏较慢的社会情形,读者可以坐下来静静看一长篇大论的文章,但这种方式一搬到香港来就失去了意义,而且作者不是天天见报,读者就没有了亲切感。
“你写了那么多年专栏,为什么不被淘汰?”记者说。
这个问题问得也好。
长远写了下来,不疲倦吗?我也常问自己。我也希望有更多、更年轻的专栏作者出现,把我这个老头赶走。
“当今的稿费好不好?不写是不是少了收入?”
P2-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0 16:2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