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以三岛由纪夫发表在中央公论社系列杂志《中央公论》《妇人公论》和《小说中央公论》上的作品为主要考察对象,通过杂志研究和文本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分析三本杂志与三岛的关系、杂志读者与三岛文学的关系,研究三岛文学中所体现的读者意识。三岛文学中的读者意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浅层的读者意识,即如何创作小说;二是深层的读者意识,即为何创作小说。浅层读者意识为深层读者意识服务。通过考察三岛文学中的读者意识,本书尝试解答三岛形象在文学领域内外呈现出的割裂问题,还原一个更为真实和完整的三岛,并为认识和批判三岛的右翼天皇思想提供学术依据。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三岛由纪夫形象的矛盾 1.2 先行研究:被遗忘的大众小说与读者 1.2.1 先行研究的现状 1.2.2 武内佳代的启示:杂志的引入与三岛文学研究的突破 1.3 研究思路与创新点 1.3.1 研究思路 1.3.2 选择中央公论社系列杂志的原因 1.3.3 章节布局 第2章 三岛由纪夫与三本“公论” 2.1 三岛由纪夫眼中的《中央公论》:重要的表现空间 2.1.1 文学活动的平台 2.1.2 时事评论的空间 2.2 三岛由纪夫眼中的《妇人公论》:自我宣传的渠道 2.2.1 青年文人 2.2.2 社会精英 2.2.3 文化偶像 2.3 三岛由纪夫眼中的《小说中央公论》:无需在意的大众文学刊物 2.4 小结:三岛因杂志而异的自我定位 第3章 《沉潜的瀑布》中的读者意识:相信读者 3.1 《沉潜的瀑布》的已有评价与遗留问题 3.2 《沉潜的瀑布》中的读者意识:选择水坝题材的原因 3.2.1 水电开发黄金期 3.2.2 征地赔偿问题 3.2.3 电力工人大罢工 3.3 瀑布为何沉潜:瀑布(菊池显子)与水坝(城所升)的寓意 3.3.1 菊池显子之死 3.3.2 瀑布与水坝 3.3.3 三岛思想“转向”的影响 3.4 小结 第4章 《文章读本》中的读者意识:期待读者 4.1 默默无闻的《文章读本》:已有的评价与未解的疑惑 4.2 《妇人公论》对读者写作的关注 4.2.1 1953年的“全民作文”活动:业余写作序幕拉开 4.2.2 1957年的特别附录“新文章读本”:业余写作势头正劲 4.3 三本《文章读本》之比较:三岛的读者意识与真正意图 4.3.1 立意比较:一切只为培养理想读者 4.3.2 内容比较:对个人文章偏好的宣传 4.3.3 论述比较:对读者自我修养的高要求 4.3.4 联动企划“三岛由纪夫QUIZ”:读者大测验 4.4 小结 第5章 《宴后》中的读者意识:测试读者 5.1 热议过后的待解疑惑 5.2 《宴后》中的读者意识:对政治题材的选择与处理 5.2.1 选题背景:1959年的热点事件 5.2.2 福泽胜的视角:女性政治地位的崛起 5.2.3 福泽胜与野口雄贤的对比:对虚无主义的批判 5.3 隐私权审判案:小说的去中心化阅读 5.3.1 当事人观点 5.3.2 同时代的舆论评价 5.3.3 去中心化阅读 5.4 小结 第6章 《音乐》中的读者意识:暗示读者 6.1 《音乐》的已有评价与遗留问题 6.2 《音乐》中的读者意识:丽子、手记与性冷淡 6.2.1 女性的崛起与男性的坚持 6.2.2 手记文体:沉浸式阅读 6.2.3 “性冷淡”:三岛对性泛滥的批判 6.3 “音乐”为何绝耳:三岛对战后日本的绝望 6.3.1 兄妹乱伦与丽子的性冷淡 6.3.2 三岛由纪夫与《古事记》 6.3.3 丽子“性冷淡”的寓意 6.4 小结 第7章 《忧国》中的读者意识:指引读者 7.1 小说《忧国》电影化的必要性 7.2 小说《忧国》与电影《忧国》:三岛的新尝试 7.2.1 丽子形象的改造 7.2.2 无声电影的尝试 7.2.3 “至诚”挂轴和“神龛”的寓意 7.3 小结 第8章 结语 参考文献 日文文献 一 文集、专著 二 期刊 三 单篇文章、论文 中文文献 一 专著 二 论文 英文文献 附录A 三岛由纪夫在《中央公论》上的活动年表 附录B 三岛由纪夫在《妇人公论》上的活动年表 附录C 三岛由纪夫《文章读本》中出现的外国作家名单 附录D 三岛由纪夫《文章读本》“质疑应答”中出现的外国作家作品名单 附录E “三岛由纪夫QUIZ”(1959年4月号—12月号) 后记 三岛由纪夫文学与中央公论社杂志——论连载作品的读者意识 一流博士生教育体现一流大学人才培养的高度(代丛书序) 丛书序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