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何以安家(城市化进程中农村新生代青年的婚恋)/金善宝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院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作者 王小璐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作为城市化进程中的主力军,农村新生代青年与我们的生活休戚相关。他们可能是流水线、建筑工地的工人,可能是超市售货员、饭店服务员、理发店小妹,还可能是的士司机、外卖小哥、小区保安……
然而,我们对他们知之甚少,他们于我们而言是最熟悉的陌生人。“农民工”“流动人口”“边缘群体”等附加的标签,凸显了他们作为劳动力的部分特征,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他们所具有的青年群体属性及其在城市化路径选择中所面临的个体化的机遇、风险与挑战。
本书以社会学的方式聚焦农村新生代青年的婚恋:一方面通过全国范围的大规模问卷调查,厘清这一群体的婚恋过程、特征及趋势;另一方面进入实地,倾听个体的婚恋历程及现实困扰。城市化进程中的“安家”之旅,是社会变迁与个体生命历程的嵌套,不仅有助于理解个体的过往、现在与未来如何交织,也能使我们更真切地洞察与把握时代的脉搏。
作者简介
王小璐,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现为南京农业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2009年美国德州农工大学联合培养博士,2017年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访问学者。会学及社会政策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研究方向为青年社会学、流动人口与家庭、农村社国青年研究》《妇女研究论丛》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社科基金等多项研究课题,在《社会科学研究》《中文二十余篇。
目录
第一章 向成年的过渡:城市化进程中的生命历程
一 农村新生代青年的童年掠影
二 农村新生代青年的工作经历
三 农村新生代青年的婚恋轨迹
四 他者眼中的农村新生代青年
五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浪漫与现实的碰撞:农村新生代青年的择偶
一 农村新生代青年的择偶方式
二 农村新生代青年的择偶圈
三 农村新生代青年的择偶条件
四 农村新生代青年的婚恋匹配模式
五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脚本的习得与激活:农村新生代青年的性价值观
一 性价值观的研究脉络
二 农村新生代青年性价值观的测量
三 农村新生代青年性价值观的形成机制
四 性的初体验:从打工妹到成为别人的新娘
五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延续与重塑:农村新生代青年的婚姻家庭观念
一 农村新生代青年对婚姻的认知
二 农村新生代青年对两性角色的认知
三 农村新生代青年的生育观念
四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成家与立业:家庭生命周期初始阶段的压力及应对
一 农村新生代青年的压力来源
二 农村新生代青年的压力认知
三 农村新生代青年的家庭压力应对
四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性别与权利:两性关系中的互动与沟通
一 农村新生代青年的家庭生活安排
二 农村新生代青年的家庭分工
三 农村新生代青年的夫妻权利
四 农村新生代青年的夫妻冲突
五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生活的妥协:农村新生代青年的婚姻稳定性
一 农村新生代青年婚姻稳定性的测量
二 农村新生代青年婚姻稳定性受损的时点与事由
三 农村新生代青年婚姻稳定性测量的评估
四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未雨绸缪:婚姻不稳定风险的预警
一 农村新生代青年婚姻不稳定风险的预警指标
二 农村新生代青年婚姻不稳定风险的预警系统
三 婚姻危机化解的个体实践
四 本章小结
第九章 家安何处:未来生活的筹划
一 漂在城市的观望
二 扎根城市的筑巢
三 外来媳妇的逆袭
四 返回家乡的抉择
结语 冲突、融合与重构:农村新生代青年的婚恋实践
一“双线程”的成年之旅
二权宜之计下的“变”与“不变”
三流动生活中的弥合
四家的守望与回归
附录
附录一 关于本书研究方法的说明
附录二 农村新生代青年婚姻家庭观念的调查数据
附录三 农村新生代青年家庭压力的调查数据
附录四 农村新生代青年婚姻不稳定风险模型中自变量的说明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
历了快速的城市化,以及农
村劳动力向城市的大规模流
动和转移,这一现象引发了
社会的广泛关注。而进入21
世纪以后,伴随改革开放出
生、成长起来的农村新生代
青年逐渐成为城市化的主力
军,这使得城乡结构与社会
变迁出现了新的局面和新的
挑战,也为我们认识社会变
迁与青年发展提供了新的契
机。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青年
问题的研究者,我在2006
年的一篇论文中曾指出,相
较于宏观层面的流动成因、
求职就业、城市适应及社会
保障等问题而言,农村外出
务工青年的婚姻与家庭是一
个被忽略却值得重视的研究
领域。令人欣慰的是,最近
十几年来,许多研究者开始
关注到这一领域,也积累了
不少成果,这本书便是其中
之一。该书不仅相对全面、
客观、系统地对这一领域进
行了探讨,同时也对青年社
会研究者应该如何“做”一项
具体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启
示。其中最突出的体现在以
下几个方面。
第一,选择好的研究问
题,是做好一项具体的社会
研究的逻辑起点。如何提出
一个有价值、有新意、可行
的且合适的研究问题,既取
决于研究者是否具备专业的
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也取
决于其是否具有丰富的社会
生活经验,以及将这两者关
联起来的洞察力和想象力。
该书的作者王小璐是我指导
的硕士及博士,接受过社会
研究的系统训练,也拥有独
立主持大型课题的经验。更
为重要的是,她一直从事青
年社会学、农村社会学等领
域的教学和研究,并在工作
中有长期近距离观察农村青
年的经历。可以说,农村新
生代青年婚恋问题的提出,
是作者作为社会研究者对社
会问题的学术自觉,也是其
前期积累后的水到渠成。
该书的研究问题聚焦于
城市化进程中农村新生代青
年婚恋的现状、趋势和特征
,不仅具有理论探讨的价值
,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方面,关注农村新生代青
年的婚恋,实质上是将对这
一群体的研究重新聚焦于农
村青年所具有的社会属性上
。与城市青年一样,农村青
年也面临着青年期最重要的
两项社会化任务:一是寻找
自己赖以谋生的职业,二是
建立起自己的家庭。“成家”
和“立业”于他们而言,都是
关乎生存与发展的重要问题
。甚至在一定意义上,成家
的重要性更为突出和深远。
因为外出务工,农村青年在
很大程度上已经脱离了原生
家庭的束缚,成为在社会中
漂浮的单个分子,只有结婚
才能使其逐步稳定下来,重
新凝聚成社会的新的细胞,
并将双方的原生家庭及更广
泛的亲属关系网络关联起来

另一方面,城市化进程
对农村青年的生命历程产生
了重大影响,改变了他们的
生活道路和人生轨迹,更是
对其婚恋行为及观念产生了
剧烈的冲击和影响,引发了
许多新的现象和问题,亟待
分析与解决。尤其是对于20
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的农村
新生代青年而言,他们是伴
随快速城市化浪潮成长起来
的一代,童年期父母的外出
务工及自身的成长经历,都
会影响他们的恋爱观、择偶
观、婚姻观、家庭观,以及
婚恋的行为、过程和结果,
也会反过来影响他们的家庭
筹划、职业选择及城乡归属
等,进而影响到社会的劳动
力市场、城乡统筹发展及相
关的制度安排和调整等。
因此,“何以安家”问题
的提出,不仅是想要寻求农
村新生代青年如何从成家、
持家再到安家的答案,也是
厘清“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
镇化”的关键,更是对青年
群体拥有幸福家庭、美好生
活的愿景希冀与路径探索。
第二,在问题提出之后
,选择怎样的分析框架来推
进研究?《何以安家:城市
化进程中农村新生代青年的
婚恋》(简称《何以安家》
)在传统的社会规范及成本
效用等理论之外,提出还应
将生命历程理论作为主要的
分析视角,并将农村新生代
青年的婚恋置于“向成年过
渡”的综合框架下加以考察
。这是对青年婚恋家庭领域
理论与研究如何结合所做的
有益尝试。
“向成年过渡”原本是20
世纪60年代西方社会学者所
提出的青年研究的新议题,
聚焦于青少年完成学业、找
到工作、结婚生子等重要生
活事件并最终达致成年的过
程。2000年前后,发展心
理学家阿奈特提出的“成年
初显期”概念,更进一步揭
示了“向成年过渡”是探究社
会急剧变迁中青年发展的有
效路径,能将以往相对独立
、相对分散的青年教育机会
问题、青年就业问题、青年
流动问题、青年婚姻家庭问
题、青年生育问题等,与青
年对自身社会责任、权利与
义务的认知,以及与青年关
于成年的自我意识的发展结
合起来研究。
具体就农村新生代青年
婚恋的研究而言,其涵盖的
内容庞杂,如何为读者全面
、系统且生动地“讲故事”?
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该书
最终在“向成年过渡”的框架
中,选择了线、面和点结合
的讲述方式。一是厘清农村
新生代青年向成年过渡的脉
络主线,二是按照“成家”“
持家”“安家”三个范畴对其
婚恋现状、特征及趋势展开
了详尽细致的分析,三是对
公众所关注的一些热点问题
进行了回答。作者通过线—
面—点的交织,既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0:4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