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岁月的力量(西蒙娜·德·波伏瓦盛年回忆录)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法)西蒙娜·德·波伏瓦 |
出版社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法国作家西蒙娜·德·波伏瓦除了以理论巨著《第二性》享誉国际之外,还著有代表作——回忆录。这几部回忆录的规模和篇幅,足以让她问鼎法国伟大回忆录作家的宝座。《岁月的力量》是其中第二部,1960年于法国出版,记录了波伏瓦在1929年至1945年间的经历,讲述了她毕业后在鲁昂、马赛等地教授哲学的教师生涯,也浓墨重彩地描写了法国在二战时期满目疮痍的情景。这段时期对波伏瓦来说至关重要,她不仅在此期间写出了第一本小说《女宾》,并且在痛苦的战争环境中迅速成熟起来,从一个生活的旁观者变成了“介入作家”。 作者简介 西蒙娜·德·波伏瓦(1908—1986),法国二十世纪重要的文学家和思想家。她于1908年出生于巴黎,1929年或巴黎大学哲学学位,并通过法国哲学教师资格考试。1945年她与让-保罗·萨特、莫里斯·梅洛-庞蒂共同创办《现代》杂志,致力于推介存在主义观点。1949年出版的《第二性》,在思想界引起极大反响,称为女性主义经典。1954年凭小说《名士风流》获龚古尔文学奖。 目录 序 第一部分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二部分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序言 我一开始谈自己,就投 入了一场不谨慎的冒险。 因为开场容易,收场难。 我早在头二十年就想谈谈 自己了。我从来没有忘记 我在少女时代向那个年老 的自己发出的呼唤,后者 将前者连灵带肉吸收掉, 使其荡然无存,连一撮骨 灰也不剩下。我恳求那妇 人从我被她投入的乌有之 中,把我抢救出来。我所 写的书也许仅仅是为了使 这个夙愿得到满足。五十 岁了,我认为时机已到, 便把自己的意识给了那女 孩儿,那个被遗弃在消逝 的时间深处的姑娘——连同 时间一块儿消逝的那个女 孩儿和少女。我让她们存 在于白纸黑字之间。 我这个打算也行之不远 。成年之后,我不再祈求 未来。《一个规矩女孩的 回忆》写完之后,并未听 到我的过去发出任何声音 ,催促我接着写下去。我 决定写别的东西。可是, 我竟然做不到。最后一行 下面所画的一个无形的问 号,一直萦绕在我的脑际 。自由?有什么用!整个 战斗准备、这场大战、这 场逃逸、这场胜利,我生 活的续篇该赋予它们什么 意义呢?我的第一反应是 埋头于书堆之中。可是没 有用,我的书没有任何回 应。因为正是它们遭到质 疑。我决定写作。好的, 我写了。可是写什么?为 什么写这几本书,仅仅这 几本书,恰好这几本书? 我要求的究竟是更少还是 更多?在我的头二十年空 洞而无止境的希望与业已 完成的一部作品之间,没 有共同的衡量标准。我要 求的既多得多又少得多。 渐渐地,我相信了,在我 自己眼里,我的回忆录的 第一卷要求写续篇。讲述 了我的作家生涯的经历, 而不试图讲述它是如何体 现的,那纯属徒劳无益。 此外,深思熟虑之下, 这个打算本身令我感兴趣 。我的人生尚未成就,但 它已经具有某种方向,未 来大概也不大可能使之改 变。什么方向呢?出于在 这次分析研究中应该弄清 楚的理由,这个问题我曾 避而不谈。这个问题,现 在不解答,就永远也找不 到答案了。 也许有人会对我说,这 份操心仅仅关乎我。其实 不然。一个人,无论是塞 缪尔·佩皮斯①还是让-雅克· 卢梭,无论是凡夫俗子还 是人中豪杰,只要他坦诚 地讲述自己,就或多或少 会牵涉所有人。要讲明白 自己的生活,而不在这里 那里提到别人的生活,是 不可能做到的。再说,作 家总是受到下面两个问题 的烦扰:你为什么写作? 你是如何过日子的?除了 趣闻轶事和流言蜚语,许 多人似乎都想了解作家所 代表的生活方式。剖析一 个具体例子,比抽象、泛 泛的解答,能让人更好地 了解情况。这鼓励我审视 自己。这种自述也许有助 于消除始终存在于作者与 读者之间的某些误解。这 些误解常常让我烦恼。一 本书只有了解它写作的背 景、意图,以及是由什么 人写的,才能明了它的本 意。我愿意面对面向读者 说明我的本意。 然而我必须告诉读者, 我并不准备讲述一切。我 毫无保留地讲述了我的童 年和青年时代。不过,虽 然在毫不掩饰地讲述自己 遥远的过去时,我并不太 难为情,也没有过分小心 谨慎,可是要讲述自己成 年后的生活,我就没有那 么超脱、那么无所顾忌了 。在这里,无论对自己还 是对自己的朋友,都不能 搬弄是非。我不爱搬弄是 非,因此决定对许多事情 避而不谈。 另一方面,我的一生与 让-保罗·萨特密不可分。但 是,他的生平他打算自己 讲述,我无意为他代劳, 不打算对他的思想和作品 进行分析,只叙述他与我 的生活有关的事情。 有些批评家以为,我在 自己的回忆录《一个规矩 女孩的回忆》里想对女孩 子进行说教。其实我主要 是想还债。这本书无论如 何都没有任何说教方面的 用心。我仅限于讲述自己 的生活是什么样子,并没 有预设任何目标,只想把 有趣而且有用的事实全部 讲出来。我在书里试图表 达的真实,究竟对什么、 对谁有益,我不知道。我 希望读者同样天真无邪地 阅读它①。 导语 本书是西蒙娜·德·波伏瓦盛年回忆录,从“局内人”的视角,还原波伏瓦人生中的关键转折时期,记录下一个又一个弥足珍贵的“决定性瞬间”。 现实版《午夜巴黎》二战前后欧洲知识分子群像 她的回忆也是我们的回忆。波伏瓦谈论自己的时候,也在说着我们的故事。 精彩页 一九二九年九月我回到巴黎,最让我兴奋的是获得了自由。早在童年时代,和妹妹一块儿扮成“大姑娘”玩耍时,自由就令我魂牵梦萦。我说过上大学时我是多么热切地呼唤自由。现在突然间我自由了,每一个动作都那么轻松愉快,令我惊喜莫名。每天早晨一睁开双眼,我就抖动全身,心花怒放。十二岁左右,我曾经因为在家里没有一个属于我的角落而感到痛苦。我阅读《我的日记》,读到一个英国初中女生的故事,我心驰神往地凝视着那幅描绘她房间的插图:一张书桌、一张沙发床和几个摆满书的书架,她就在那颜色鲜艳的四壁之间学习、看书、喝茶,身边没有旁人。我多么羡慕她啊!我头一回窥见一种比我更优越的生活。现在我终于在属于自己的家里了!外婆把她这间客厅里的沙发、小圆桌、小摆设全搬走了。我买了几件没上油漆的家具,妹妹帮我刷上了棕色油漆。我拥有一张桌子、两把椅子、一个既可以坐人也可以放杂物的大箱子、几个放书的书架,还有一张可以躺卧的长沙发,颜色与我裱糊墙壁的橙色墙纸很搭。站在我六层楼的阳台上,可以俯瞰当费尔-罗什洛街的悬铃木和贝尔福的石狮子。我用一个气味很难闻的红色煤油炉取暖。这种气味似乎守护了我的孤独寂寞,我喜欢它。关起门来,避开他人的目光过日子,多么惬意!有很长时间,我对自己所生活的这个房间的装饰并不在意。大概因为我更喜欢《我的日记》里的房间,里面有沙发床和书架。不过,无论多么逼仄的房间我都能将就。只要能独自关上门过日子,我就心满意足了。 我付给外婆房租。她像对待其他房客一样,不过问我的私事。我进进出出无人干涉,可以天亮才归或通宵躺在床上看书,中午睡大觉,连续二十四小时闭门不出,想上街就马上下楼。午餐我在多米尼克餐馆喝俄罗斯甜菜浓汤,晚餐去圆顶咖啡馆喝巧克力。我喜欢巧克力和俄罗斯甜菜浓汤,喜欢熬通宵然后中午睡大觉,尤其喜欢任情率性。几乎无所顾忌。我欣喜地发现,大人们曾经喋喋不休、咄咄逼人地对我讲“生活是严肃的”,其实并非那么难以承受。过去经历的一次次考试,那可不是闹着玩的,我付出过艰苦努力,生怕考砸,碰到诸多障碍,累得精疲力竭。现在在任何地方都不再遇到障碍,我感觉像在度假,永远在度假。私人授几节课,又在维克多-杜瑞中学担任非正式的教师,日常的生活费就确保无虞了。这两项工作我并不觉得是什么负担,因为干起来就像玩一个新的游戏:我在扮大人呢。想办法找上辅导课的学生,与学校校长或家长商谈,筹划开销,借进还出,悉心计算,诸如此类事情,我做起来开心,因为都是头一回做。还记得拿到头一张支票时,那才叫高兴呢,就像是从什么人手里诓骗来的。 我对梳妆打扮从来没有多少兴致,但求穿着自己中意就行。我还在为祖父守孝,不想让别人看不顺眼,就买了一件外套、一顶窄檐软帽、一双灰色的薄底浅口皮鞋,做了一套搭配的连衣裙,另外还做了一套黑白相间的连衣裙。我对棉料和过去一直穿的毛料衣服反感了,便挑选了丝质料子——中国绉绸,另外挑选了一种质地很差但那年冬天流行的料子——雕花天鹅绒。 P3-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