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1921年,江南名媛阮虞卿因昆曲而与哥哥阮凊文的同学沈雁行相识相恋。两人约定共赴北方赏秋,约定之日沈雁行却并未到来,原来就在前一日沈雁行的父亲和弟弟火车遇袭同时丧命,被牵连丧命的还有阮虞卿的哥哥阮凊文。经此一难,两人断绝来往。阮虞卿深受打击,去往英国疗伤…… 目录 楔子 第一章:我来,是为了你 第二章:想和你重逢在满月光辉之下 第三章:我是你见不得光的情郎 第四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第五章:有烛无心,何以共剪 第六章:狭路相逢,终不能免 第七章:鸾胶无觅,旧梦难续 第八章:有芯无烛,情海自渡 第九章:牡丹亭上三生路,怎奈无缘共此生 第十章:我们的故事,收场不该如此不堪 第十一章:让民国十三年的花,永远开在民国十三年 第十二章:岁云暮,鬓惊秋,西窗烛暗,今生已晚 导语 (1)“旧梦”系列重开新篇 《旧梦西窗烛》是《旧梦1913》的系列文,书中穿插了沈鱼藻“旧梦”系列的多个人物。 (2)杀伐决断的将门少帅却【难断痴情】×温柔如水的世家千金却【性烈如酒】 小说人物设定非常有冲突性,是作者自评【旧梦】系列最喜欢的一本书。 (3)符合时下热门女主主义话题 写尽民国时期名门望族中女子的辛酸,她们在“走出去”的困境中,追寻自己真正热爱的人生。 精美装帧 本书采用精美三封设计,内含4p彩插拉页; (4)【4款】超值随书赠品 火车票×2;【西窗烛】主题海报×1;【虞美人】主题套系信封+信纸;【牡丹亭之梦】附读×1; 精彩页 旧梦余香 “西窗烛”不只是一场沈雁行和阮虞卿的民国旧梦,也是我自己的少女时代旧梦。 2001年,我还是个小学生,喜静不喜动,爱好看书翻报。那一年有一桩新闻,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我由此知道了昆曲,知道了《牡丹亭》。 后来我读大学,选修了一学期昆曲,虽然到结业,我连《皂罗袍》也唱得上气不接下气,但这并不妨碍昆曲成为我少女时代最美丽的一抹白月光。 在我心中《牡丹亭》和《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里最瑰丽的两朵花。《牡丹亭》里唱:“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予断井颓垣”。也唱:“遍青山啼红了杜鹃,那荼蘼外烟丝醉软”。故事中描绘了极致的精巧,表达了细腻的伤感,故事并不想教育读者什么,只是描述存在和发生着的、青春的烦恼,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在一个讲求“文以载道”的国度,一个规矩严密的时代,《牡丹亭》是个异类,但就是这样一个异类,引发了众人广泛的共鸣,创造了昆曲盛世。 而后,昆曲又像所有曾创造自己盛世的文化,譬如唐诗、宋词、元曲那样,静静地从历史退场。 就像《西窗烛》里写的那样,在昆曲走向没落后,有很多人曾为它复兴奔走过,无论是民国时期的昆曲传习所,还是新中国成立后的昆剧团。 但,花开花落自有时。 在我知道昆曲时,它已经没落了近百年,直到我写下这篇后记,它也并未迎来真正意义上的复兴。 依旧有人深爱它,但终究回不到明朝盛世,也不再有新的《牡丹亭》。 昆曲本身,它的兴盛和没落就是一场极致浪漫主义的梦。 所以,我用它做了沈雁行和阮虞卿之间的爱情信物。 他们都像《牡丹亭》一样,是自己时代的异类,想要从社会和家庭的规矩里出逃,不做别人认为他们“应该成为的人”,而是想去新世界寻找真正自己热爱的人生。他们的爱情曾盛开过、努力过,但终究还是回不去了。 但回不去了,也并不意味着过去毫无意义。 正如阮虞卿所说,盛开过已是难得的造化。 那些盛开时的喜悦,都是真实的,都会内化成我们的一部分。 旧梦里的花,即使凋谢了,也总还有余香在。让我们在困于现实的疲惫时,闭上眼睛,还能闻得到旧时那因热爱而绽放的芬芳。 重要的是,我们真的曾努力盛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