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西方城市文明史
分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国外游
作者 薛凤旋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城市是文明的载体,城市的发展与变更体现了文明的演变。本书选取了两河流域、埃及、印度河流域,以及较晚期的爱琴海四大西方古城市文明,基于大量中西方文献以及前沿考古成果,力求以浅白易明的文字还原这些古城市文明的发展轨迹,并考察同一古文明在历史发展各个阶段所产生的形态各异的城市。本书配以大量地图、年表,以及精美的文物图片,让读者在领略西方古城市的特色时,同时回溯一个个古文明艰辛又神奇的足迹。
目录
序言
引言 对西方古城市文明的探索
文化、文明、古城市文明
西方与中国古城市文明的时序与关系
西方古城市文明的出现与各自特点:自然条件、人的选择
结论:从“天人感应”解读古城市文明间的差异
第一章 两河流域古城市文明
西方城市与西方文明的发源地
文明前的地方文化与农村聚落
初城:文明的门槛(前3400-前3100)
城邦初期(前3100-前2800)
城邦鼎盛期(前2800-前2340)
帝国时代的城市演变(前2340-前2160)
结论:两河流域古城市文明的兴起与特点
第二章 埃及古城市文明
埃及古城市文明特点
文明的曙光:初城的出现(前3600-前3300)
城邦时代及古城市文明的传播(前3300-前2890)
王朝时代/法老时代的发展与演变
古埃及的城市(前3050-前1069)
结论:埃及古城市文明的指向与特色
第三章 印度河古城市文明
令人费解的哈拉帕城
南亚次大陆的史前文化与文明的出现
印度河古城市文明特色
城市化与城市特色
城市案例
结论:对印度河古城市文明的理解及“大同社会”的推论
第四章 爱琴海古城市文明
爱琴海古城市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关系
早期爱琴海古城市文明
爱琴海古城市文明第三阶段:城邦时期
古希腊城邦的种类及案例
雅典城邦:爱琴海古城市文明的高峰
雅典的人口
雅典的经济
“雅典帝国”(提洛同盟,前478-前404)
爱琴海古城市文明后期:城邦时代的城市
城邦时期的城市案例
结论:古希腊城邦时期城市文明的特点与意义
参考文献
导语
《中国城市文明史》姊妹篇。本书是薛凤旋先生对城市文明研究的又一成果。
作者对两河流域、埃及、印度河流域,以及爱琴海四大西方古文明的发展脉络与城市形态演变做了系统深刻的介绍,并富有创见地将中西方文明放在同一视角,即人与自然的互动过程中考虑和比较,从城市的起源、发展与特色理解文明的兴衰,进一步剖析城市发展与文明演进之间的复杂关系。
全书文字简浅、结构分明、条理清晰,每一章均可作为单独的专题来阅读,既介绍了学术界的主流观点,亦有作者的独特见解。本书图文结合,收录百余幅精美彩图,包括地图、城市遗址示意图、文物实照等,使主题更形象易明、历史脉络更清晰、空间关系更明确,跨时空、多维度地为读者复原古城市文明的伟大与璀璨。
精彩页
西方城市与西方文明的发源地
20世纪中叶之前,西方学术界一直以埃及文明,即埃及古城市文明,为世界最早的文明及西方文明的发源地。虽然两河流域的文化遗存在18世纪中后期起已不断地被发现,但当时仍未有足够的发现与权威研究以确立中东古城市文明,以及推翻埃及古城市文明为世界最早文明这个已被普遍接受的观点。
20世纪后半叶之后,西方学术界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共识:西方文明的发源地乃两河流域,而这个标志地区在其南半部,即苏美尔地区,那里于公元前3100—前2300年出现了苏美尔城邦(Sumerian city-states)。这些城邦拥有如下特点:(1)复杂的社会阶级结构,包括王的出现;(2)文字的出现;(3)青铜器的出现;(4)城市的出现。
这些特点满足了西方学术界如柴尔德等人有关文明的定义,因而苏美尔城邦文明被认为是世界最早的文明。有些学者甚至认为,这个文明在苏美尔人被灭亡(包括其语言亦消失)后,仍主导了中东及相关文明近1500年,包括古巴比伦王国与亚述帝国,以及之后兴起的希腊与罗马古城市文明。换言之,苏美尔、古巴比伦、亚述、希腊、罗马等城市文明是一脉相承的。
由于西方学术界普遍在文明与城市之间画上等号,而且在20世纪末,这些学者普遍认为古埃及的一个特色乃它是一个近乎“没有城市”的文明,因此可以理解他们为何在20世纪后半叶放弃了埃及,改而认为两河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亦因如此,我们在本书的第一章将回答以下问题:两河南部的河口区及冲积平原为何自公元前5000年起,相对于两河上游及河谷周边山区以灌溉农耕后来居上,成为经济最发达、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并孕育了城市、文字与青铜器?为何苏美尔存在一个明显的初城(proto-city)时期?为何它的城邦期(city-state)长达近800年,且城邦间长期争霸?为何它的统一帝国只建立了约300年便灭亡,连同苏美尔语言也一并消失?
两河流域与苏美尔的界定
常被提及的“中东”是个庞大的地域范围,包括今天的整个阿拉伯半岛、土耳其所在的小亚细亚半岛、埃及所在的部分北非地区和伊朗。如果仅仅指今天的国家土耳其、叙利亚、黎巴嫩、巴勒斯坦、以色列、约旦,岛国塞浦路斯,以及北非的埃及和利比亚,则便是范围稍小的“近东”。其中的小亚细亚半岛,又被称为安纳托利亚半岛。
在整个中东,最大的一片平原是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间的河谷平地。这两条中东最大的河流,在公元前5000年以前是各自流入波斯湾的,其河口远离今天的海岸线达300千米。两河之间的平原,被称为美索不达米亚(Mesopotamia,源于苏美尔语“两河之间”),泛成两河流域,总面积约20万平方千米。它的西边是叙利亚沙漠,北面是土耳其的托罗斯山脉,东北是伊朗的扎格罗斯山脉,南边濒临波斯湾,整个两河流域为一片状似新月形的沃土地区。
约以今天的巴格达为界,我们可将两河流域分为三个部分,即北部的古代亚述(Assyria)地区,或上游区(上美索不达米亚,Upper Mesopotamia);南部的冲积平原,约在今天的巴格达和尼普尔之间,即古代的阿卡德地区(Akkad);以及更南的河口区,即古代的苏美尔地区(Sumer)。最早有人居住的是上游区。河口区有人类定居的时间最晚,该地区居民可能是从西北部上游山区迁移来的,构成了其后的苏美尔人,说苏美尔语,之后更以苏美尔语创造了楔形文字。定居于冲积平原的是闪米特人(Semite)的一支,他们说阿卡德语,但没有文字。公元前4000年后,阿卡德人多次南下河口区与苏美尔人杂处,并且采用了苏美尔的文字。在整个乌鲁克时期,后来居上的苏美尔文化,通过两河便利的航运与贸易,影响了整个两河流域。自城邦鼎盛期起,阿卡德和苏美尔在文化和政治上已发展到近乎一致,因为有不少苏美尔城邦的王的名字显示出阿卡德语的根源。不少学者甚至以公元前1894年建立的巴比伦国为基础,将阿卡德和苏美尔这两个地区合称为巴比伦尼亚(Babylonia)。因此,有时两河古城市文明似乎就等同苏美尔古城市文明。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2: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