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在故宫看见中国史(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祝勇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故宫虽然只有六百多年历史,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个阶段,但是故宫以收藏于其中的各个朝代的文物、典籍等历史遗产,汇集和凝聚了中国七干年的历史。本书从春秋战国开始,延伸至汉唐、宋元明,一直到晚清,选择了中国历史上每个朝代的关键节点,讲述了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重要事件,以及它们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影响。同时,作者还横向地比照西方的同时代的历史,揭示了中国历史的独特性和对世界历史的意义。作者吸取了中国古今历史学的研究成果,同时引述了西方重要历史学家、哲学家的某些观点,多角度、多层次讲述了作者眼中的中国历史。作者善于捕捉历史细节,又不失宏观的视角,叙述上简明有趣,深入浅出,既有历史叙述的趣味性和想象力,又保持了对历史的严肃、真实有据的学术态度,是一部有观点、有激情、有文采、有启示性的长篇历史随笔。
作者简介
祝勇,作家、纪录片导演,艺术学博士,祖籍山东荷泽,1968年出生于辽宁沈阳。现任故宫博物院故宫文化传播研究所所长,国家社科重大项目“故宫文物南迁史料整理与史迹保护研究”子课题“故宫文物南迁记忆再现与重构”负责人。
出版作品五百余万字,主要作品有:《故宫的古物之美》《故宫的古画之美》《故宫的书法风流》《在故宫寻找苏东坡》等数十部著作。“祝勇故宫系列”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任《辛亥》《历史的拐点》《苏东坡》等多部大型纪录片总编剧,国务院新闻办、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天山脚下》总导演,该片入选“新中国七十年纪录片百部典藏作品”,获金鹰奖、星光奖等多种影视奖项。
目录
第一章 变革者的咒语
第一节 幸存者公孙鞅
第二节 魏国的变法
第三节 正确的君主
第四节 一场豪赌
第五节 不堪一击的魏国
第六节 车裂
第七节 嬴政时代的战争
第八节 嬴政
第九节 对立的看法
第十节 变革者的咒语
第二章 汉匈之战
第一节 一场重要的辩论
第二节 “超级大国”
第三节 战争的开始
第四节 沙漠风暴
第五节 石头般坚硬的朝代
第六节 上帝之鞭
第七节 历史中的《史记》
第三章 在云不停留的地方,佛停留
第一节 从前有座山
第二节 山上有座庙
第三节 穿透千年的耐心
第四节 佛的语言
第四章 大唐王朝的至暗时刻
第一节 一道深深的伤口
第二节 丢掉的不是一件御衣
第三节 丽人行
第四节 十八学士登瀛洲
第五节 知识改变命运
第六节 最伟大的诗人
第七节 一只香囊
第五章 澶渊:战争与和平
第一节 瀛州之战
第二节 一个重要人物的出场
第三节 澶州的死结
第四节 曹利用的三根手指
第五节 120年的辉煌
第六节 寇准的末路
第六章 欲望与恐惧
第一节 完颜亮的“三大志向”
第二节 迁都燕京
第三节 蓬蓬勃勃的造陵运动
第四节 完颜亮之死
第七章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第一节 开始或结局
第二节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第三节 帝国的账单
第四节 海上的敦煌
第五节 失忆的大海
第八章 岩中花树
第一节 地图角落里的中国
第二节 紫禁城的大门
第三节 通向紫禁城的道路
第四节 文明的限定性
第五节 遥远的孤儿
第九章 袁崇焕与明代绞肉机
第一节 锦衣卫的黑牢
第二节 反间计
第三节 帝国的最后救星
第四节 平台召对
第五节 错杀毛文龙
第六节 凌迟
第十章 曾国藩的“二十二条军规”
第一节 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
第二节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第三节 二十二条军规
第四节 围攻曾国藩
第五节 “曾剃头”的两次抗旨
第六节 太平军最恐怖的劲敌
第十一章 孤军
第一节 一个半世纪以前的那场雨
第二节 小村徐家汇
第三节 李鸿章入都
第四节 富人们的恐慌
第五节 两位同龄人
第六节 “大裤脚蛮子兵”
第十二章 1894,悲情李鸿章
第一节 “世界第三伟人”
第二节 日本也有“李鸿章”
第三节 “清国的水兵事件”
第四节 啊!海军
第五节 鬼子来了
第六节 海宇升平日
第七节 “此血可以报国也”
导语
历史是可以看见的,也是可以走近的。
祝勇《故宫六百年》《纸上繁花》之后,贯通中国历史之作!
无数次走进故宫、体悟故宫,祝勇的认知在发生奇妙变化,他逐渐认识到,故宫不只是封建帝制的大本营,它的内涵是丰富的,它凝聚了我们民族对美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精彩页
第一节 幸存者公孙鞅
公叔座病重的时候,把他的得意门生公孙鞅举荐给魏惠王。那时,一缕薄阳穿透帷帐的缝隙,落在他苍白的脸上,为那老脸涂上一层粗糙的粉,连嘴唇都是白的,泛着一层起伏不定的膜。那嘴唇颤抖着,说了一句对魏惠王至关重要的话:
“(我的)中庶子卫鞅,年虽少,有奇才,愿君举国而听之!”
公叔座是魏国的相国;中庶子,是弟子兼助手的意思。那一年,公孙鞅已经在公叔座的身边度过了四个寒暑,并已赢得了公叔座的赏识,他“好刑名之学”,习杂家之言,好李悝之教,兼兵家之术,是一个饱学之士。在公叔座的心中,只有把公孙鞅送到相国的位置上,自己才能安然地闭上眼睛。
《资治通鉴》在写到魏惠王反应时,只用了三个字:“王默然。”
这份默然里包含的潜台词是:没把公叔座当回事儿。
魏惠王显然没把窝头当成干粮。他眼前的这个“鞅”是那么的年轻,年轻得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很多年后,就是这个不入魏惠王法眼的年轻人,帮助秦国强大起来,并一举灭掉了魏国。黑压压的秦军攻过来的时候,魏惠王捶胸顿足,悔之晚矣。
但那时的公孙鞅还不叫商鞅,他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晚辈,他的身上没有显露出丝毫的主宰未来的迹象。
对于公叔座的好言相劝,魏惠王终于不耐烦了,他起身告辞。
公叔座急了,叫身旁的人全部退下,然后对魏惠王说:“大王如果不用公孙鞅,就一定要杀死他,不可让他踏出国境半步。”
魏惠王嘴上答应了,心里却在笑。他笑公叔座一定是病得糊涂了,满嘴胡话。
第二节 魏国的变法
乐观主义者康德认为,历史发展具有合目的性,即,历史是遵循趋利避害的原则,有理性地发展的。他的意思是,历史是一种会思维的动物,而且头上长着一对敏锐的眼睛,可以在纷乱的局势中,分出哪些情况是利、哪些情况是害,从而使错误自然地被淘汰,以选优的方式,得到最好的结果。然而,当我们深入到历史的细节中,我们便会发现情况要复杂得多,历史中的每一个环节,未必都像他所说的那样经过仔细算计,步步为营。历史是那么地杂芜不堪,充满偶然,历史面对各种可能性进行的选择,未必都像康德所说的那样经过明察秋毫、深思熟虑,相反,它可能是盲目的、冲动的、漫不经心或饥不择食的。在历史中,没有人知道下一步是什么,就像阿甘的母亲教育阿甘,人生就像巧克力,你永远无法知道下一颗是什么滋味。尽管两点之间直线最短,但是世界上没有一条江河是笔直的,历史也同样不是一条直线,按既定方针办,向着一个明确的目的地飞奔。历史没有先见之明,也不能选择捷径,在目的未明之前,一切都处于昏昧之中。
此时的魏惠王就处于这样的昏昧中。如果他能够预知这个不起眼的年轻人在历史中的作用,他断然不会轻易放他走掉,遵照公叔座的嘱咐将他杀掉,也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倘如此,魏国的历史、秦国的历史,春秋战国的历史,乃至后世一连串的历史,都将发生环环相扣的变化,至少那个名叫嬴政、远在赵国充当人质、看不到任何未来的丑陋儿童,不会在38岁上就完成统一大业,笑傲天下,成为中国的第一个皇帝,迎来中国历史的一次巨大的变迁。在这里,我们遭遇了许多级别不同的拐点——如果说秦国具有吞并六国的实力,得自卫鞅变法这个拐点,那么魏惠王之放跑公孙鞅,就是这个拐点中的一个小拐点。历史的道路就在公叔座与魏惠王会面的一刹那分出了许多种可能,魏惠王选择了对自己最坏的一种,反过来说,是对秦国最好的一种。
实际上,在东周列国中,魏国的变法走在了最前列,它的“总设计师”,是魏文侯。三家分晋之后,魏文侯的改革,成就了战国时代一位重要的改革家李悝。在政治上,李悝主张废止世袭贵族特权,提出“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的名言,将无功而食禄者称为淫民,要“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对世袭制度发起的挑战。由于废除世袭制度,一批高级废物被赶出政治舞台,一些出身于一般地主阶层的人,则可以因战功或才能而跻身政界,当代的官方史书将这一斗争诠释为地主阶级对奴隶主贵族的斗争,为以后封建制代替奴隶制开辟了道路。经济上,李悝则主张“尽地力”“平籴法”,为魏国的复兴积累物质基础。李悝汇集各国刑典,著成《法经》一书,通过魏文侯予以公布,使之成为法律,以法律的形式肯定和保护变法,固定封建法权。《法经》这部奇书后来没能存世,根据《晋书·刑法志》的记载,我们知道它共分6篇,为《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律》《具律》。我们无法知道它们的具体内容,但它们在魏国产生的“政治效益”和“经济效益”却无须怀疑。如果魏惠王把魏文侯和魏武侯制定的改革路线坚定不移地坚持下去,战国时代最强大的国家可能就是魏国,而不是后来崛起的秦国。在这场龟兔赛跑中,魏国跑在了前头,又在魏惠王那里停住了脚步,他笑得太早了,以至于把已经到手的优势拱手让人。
魏惠王的态度让公叔座至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6: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