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当代小说与叙事自觉 |
分类 | |
作者 | 徐阿兵 |
出版社 | 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小说家的叙事自觉,是指他们在创作过程中对文学意义、价值的自觉追求。叙事自觉涉及诸多方面;其中,对当下情境的体验、对小说这一形式的理解至关重要,可分别称为当下感与形式感。本书分为上下两编,依次聚焦于当下感与形式感,精心选取若干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及文学现象,以个案考察和“散点透视”的方式,解析中国当代小说家如何体验当下、反观日常,如何体认小说形式、延续文学传统。 作者简介 徐阿兵,男,1981年生于江西瑞昌。1998年毕业于江西省国防科技工业学校。2006年6月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2009年6月毕业于南京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同年8月起,任教于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现为副教授,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 目录 前言 当代文学的“当下感”与“形式感” 上编 当下感 第一章 讲述中国故事的当下自觉 第一节 叙事观念的自觉 第二节 叙事技艺的自觉 第三节 叙事伦理的自觉 结语 中国故事的魅力所在 第二章 城市体验与创作个性的生成 第一节 90年代的“秘密” 第二节 发现新的“北京” 第三节 想象城市的方法 余论 通往“广阔和深广”之路 第三章 世俗年代的浪漫与反讽 第一节 “不变的个体激情”、浪漫与反讽 第二节 气息、眼神及其他 第三节 “嗜读”与“著述” 第四节 “情种”与“情种研究者” 第五节 “资本”的力量与文学的可能 结语 “以反讽观物”的自觉 第四章 时间经验及其意义限度 第一节 从故乡的黄昏“发现”时间 第二节 “无尽时间”的内涵及渊源 第三节 时间焦虑及其叙事意义 结语 时间经验与人的成长 第五章 “非日常性”与小说的飞翔 第一节 白色乌或飞翔的梦想 第二节 “非日常性”与飞翔的高度 第三节 轻与重:飞翔的辩证法 第四节 飞翔的魔法与乐趣 结语 负重的飞翔 第六章 “此时此刻”何以意味深长 第一节 “触动”作为一种读法 第二节 无名化的命名策略 第三节 非线性叙事的效果 第四节 “普遍性的日常人生”中的“真理” 结语 重塑此时此刻的可能 下编 形式感 第七章 短篇小说家的理论自觉 第一节 重申“体验型”小说观 第二节 重构“生活”及其与小说之关系 第三节 重探小说理论的核心概念与命题 余论 重温传统与打通、对话 第八章 “谈话体”及其美学品格 第一节 “谈话体”的生成 第二节 “谈话体”的方法 第三节 作为“镜子”的“谈话体” 结语 “谈话体”的价值和启示 第九章 小说家的另一面镜子 第一节 “常识”与“溢出”:小说本体论 第二节 “魔法”与“镜子”:小说创作论 第三节 “智慧之书”与“智慧博弈”:小说批评观 结语 “寻美的批评”如何可能 第十章 “抒情考古学”与抒情的自觉 第一节 “抒情考古学”与沈从文的启发 第二节 “抒情考古学”之说的由来 第三节 考证与疏解:汪曾祺“抒情考古学”的早期实践 第四节 走向抒情的自觉:汪曾祺后期散文与小说中的“抒情考古学” 余论 有情的产物 第十一章 语言自觉与文体创造的可能 第一节 “杂糅调和”:现代白话文的原初语境 第二节 “语言工具观”的形成 第三节 “语言本体论”的自觉 第四节 重建语言的“主体性” 第五节 走向“语言认识论” 结语 历史语境中的“语言人” 第十二章 当下创作如何“发明传统” 第一节 “发明”《红楼梦》的“艺术性”与“诗意” 第二节 使域外文学经验“成为中国的、我的” 第三节 反拨与接续现代小说传统 结语 “发明传统”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第十三章 现当代作家与“鲁迅影响” 第一节 “向鲁迅先生学习”:阐释者与创作者孙犁的起步 第二节 “要表现,更要推进!”:小说家孙犁的成长 第三节 “全面的进修”:杂文家孙犁的成熟 结语 从来都只有一个孙犁 后记 序言 当代文学的“当下感”与“ 形式感” 一 近二十年来,我一直在 大学校园里阅读、思考和讲 授中国当代文学。前六年是 在攻读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 ,随后十几年则是在担任大 学教师。但惭愧的是,随着 阅读量的增加和思考的持续 ,我在授课过程中并没有感 觉到越来越轻松。更准确地 说,即便讲课时偶尔体会到 某种轻车熟路的感觉,那也 只是教学技能层面上的轻松 和熟练。事实上,我日益深 切地感受到:谈论当代文学 ,殊非易事。 “当代文学”概念的出现 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中 后期。那时,“现代文学”替 代了此前常用的“新文学”, “当代文学”应运而生。从“ 现代文学”到“当代文学”, 二者之间的承接或过渡,旨 在推动“建立一种新的文学 史“时期’划分方式”。在随后 几十年的文学史著述中,“ 当代文学”逐渐发展为具有 明确时间起点的专门概念, 诸多论者均用它指称新中国 成立以来的文学。但随着时 代发展前行,“当代文学”的 “终点”逐渐成为一个问题。 从学界通行的做法来看,将 这终点暂定为20世纪70年 代末、80年代末、90年代 末的都有。显而易见,这不 是一个简单的确定时间起止 的小细节,而是牵涉到文学 史的时期划分以至价值判断 的大问题。“当代文学”这一 概念有其特定的出场方式及 历史内涵,有共识化的、明 确的时间起点却暂时没有作 为共识的时间终点,这是我 们谈论当代文学的第一个难 点所在。 与此同时,“当代文学” 的语义结构期待着另一种解 读方式。若根据通行词典的 解释,“当代”意为“目前这 个时代”,那么“当代文学” 则指的是“目前这个时代的 文学”。从这个角度来看, 20世纪50年代、80年代以 及21世纪初的论者所描述的 “当代文学”,都是指“目前 这个时代的文学”,但他们 所指的“目前这个时代”并不 完全重合。他们所欲谈论的 当代文学,其实是他们发言 表态时正在行进中的文学。 这个作为进行时态的当代文 学,与前述具有历史感的当 代文学,在近几十年的文学 场域中时常携手出现,并对 人们谈论当代文学造成了许 多干扰。为免除这种干扰, 早在80年代就有前辈学者明 确表示:“我以为当代文学 是不宜写史的。现在出版了 许多《当代文学史》,实在 是对概念的一种嘲弄。”这 里所说的“当代文学”正是行 进中的文学。自然而然地, 他主张“应当用《当代文学 述评》代替《当代文学史》 ”;至于50年代文学,则可 考虑作为“比较稳定的部分” 归入“现代文学”。这些提议 无疑体现了审慎求真的可贵 态度,但某些问题并未得到 根本解决。比如,过去的文 学,究竟应距离当下多远, 才能以“比较稳定”的形态进 入文学史叙述呢?毫不意外 地,尽管其提议不乏支持者 ,但他们未能阻止更多《当 代文学史》出版。21世纪以 来,不少文学史著述在修订 再版时将当代文学史的时间 终点一再往后推移,就是一 个突出例证。比如,在莫言 于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 奖之后,即有文学史教材毫 不犹豫地将当代文学的叙述 终点往后推移到新世纪。 就我个人体会而言,当 代文学之难以把握,不仅仅 由于其所指范围不够明确, 还要归因于以下两点。第一 ,无论我们取当代文学概念 的何种含义,它所含括的作 家作品和文学现象都太多太 多。毫不夸张地说,无论多 么勤奋刻苦的研究者都无法 真正将当代文学读完。第二 ,与此同时,为了有效地评 价和闸释当代文学,人们引 进或发明了各种理论。在近 半个世纪中,当代文学研究 界活跃着来自哲学的、心理 学的、历史学的、社会学的 、语言学的各种理论。这些 理论进入文学研究之后固然 打开了某些研究视野,但也 时常使许多待解的问题变得 更加繁复。一边是林林总总 的文学现象,一边是形形色 色的理论方法,这两者混合 之后所造成的热闹而又纷乱 的情境,才是当代文学令人 感到难以把握的根本原因。 在此情境中,每一位当 代文学的研究者,唯有兼具 开阔的文学视野与坚定的价 值立场、明确的研究目标与 持续的自我反思,才有可能 于热闹中得冷静、于纷乱中 见头绪,从而就各种文学现 象做出有效评判。 二 本书所论对象主要是正 在行进中的文学,有时也回 溯至20世纪50年代甚至更 远的作家作品及文学现象。 这意味着笔者对“当代文学” 的理解是较为宽泛的。笔者 自知力不胜任,故无意于对 当代文学的概念内涵加以发 明,也无意于对这个概念的 使用方式加以补充,而是想 接着前述“热闹而又纷乱的 情境”展开思考:为什么当 代文学与诸多理论方法相遇 之后,会使研究者感到更难 把握?在这种情势中,我们 是否还需要理论方法,又需 要什么样的理论方法? …… 关于文学传统与后来者 的关系,可资借鉴的理论资 源很多,但有待重新思考之 处也有不少。譬如,艾略特 对“传统”之于“个人才能”决 定性影响的论述,因见解独 到而广为人知;但他对后来 者之于传统的反作用力,或 许是考虑不足的。尽管他也 注意到“真正新的”作品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