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青少年人际心理治疗(Interpersonal Psychotherapy for Adolescents,IPT-A)是一种基于实证证据的心理治疗干预方法,能够帮助青少年认识到人际关系与当前症状之间的相关,并培养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本书是针对该疗法的综合指南,概述了该疗法的结构和技术,利用治疗室中的实际案例,说明了青少年和年轻成人来访者在治疗中表现出的问题的多样性。 《青少年人际心理治疗:临床指南》的两位作者都拥有在临床实践和督导中运用人际关系疗法的丰富经验,且多年来从事与青少年有关的心理治疗工作。 通过阅读《青少年人际心理治疗:临床指南》,读者能够系统学习IPT-A的理论和技术工具,添加到他们的临床技能中,或深化现有的IPT-A实践能力。 作者简介 罗伯特·麦卡尔平(Robert McAlpine),临床心理学家,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为青少年和成年人提供服务。他还教授人际心理治疗的入门和高阶课程,并为在临床实践中使用成人或青少年人际心理治疗的治疗师提供督导。 目录 第一部分 导论 第一章 本指南的介绍与引导 第二章 整体评估模型 第三章 青少年的依恋 第四章 临床技术 第二部分 IPT-A的初始阶段 第五章 IPT-A的初始阶段 第三部分 IPT-A的中期阶段 第六章 IPT-A的中期阶段 第七章 复杂性哀伤 第八章 人际冲突 第九章 角色转换 第十章 人际隔阂 第四部分 IPT-A的巩固阶段 第十一章 急性期治疗的总结 第十二章 延续和维持治疗 第五部分 结语 第十三章 结束语 序言 经验充分地表明,在参 加心理治疗研讨会时,学生 在最开始的一二分钟内便会 对一些事做出快速的判断。 第一个判断是,如果自己需 要去看治疗师,那么自己是 否愿意去找这位演讲的专家 当治疗师。在这一点上,研 究资历、声望、学术背景都 不是决定性因素。重要的是 演讲者是不是一个真正的人 ,是否能够表达共情,是否 善于倾听,是否愿意花时间 去理解他人。从本质上来说 ,这位演讲的专家是否也是 治疗的专家。 第二则是判断专家所呈 现的材料在直觉上是否讲得 通。这种方法适合现实中的 患者吗?还是它仅仅是一种 深奥的“象牙塔”方法,没有 现实层面的相关性?治疗中 涉及的理论是否对治疗师本 人来说都过于复杂(更不用 说对患者了)?抑或其中蕴 涵着简单的生活原则?该方 法是不切实际地宣称优于其 他方法,还是愿意承认其他 疗法或疗法组合对实际临床 实践中的各种患者的价值? 第三是判断呈现的患者 是否真实,他们是否像初学 者每天遇到的患者一样?换 句话说,介绍的方法和患者 是否与临床实践相关?演讲 者只是做所谓的临床“个案” 报告,还是反映了真实的求 助者的故事? 这些判断同样适用于心 理治疗教科书。它们也必须 是真实的,涉及我们每天与 之工作的个体的真实经历。 教科书需具有灵活性。与许 多需要严格使用的研究手册 不同,有影响力的心理治疗 教科书应该能够指导实践、 通过临床判断帮助初学者应 用该方法,而不是要求初学 者使用哪些结构和技术。最 重要的是,作者需要在讲述 故事、表达共情以及强调心 理治疗必备的关怀和关系时 体现出真实性。我们必须首 先理解和关怀患者,然后才 可以帮助他们。 在青少年的治疗中,我 们一直以来都迫切需要一份 这样的心理治疗指南,特别 是在人际心理治疗(IPT) 方面。 现在有大量青少年领域 的IPT研究做出了优秀的贡 献,循证实践就建立在这种 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但是, 当与真实的人在真实的临床 环境中工作时,循证实践的 基础必须是治疗联盟以及关 怀和理解患者。这也是本指 南的精髓。 本书中有几个关键要素 建立在青少年IPT的实证研 究的基础上。第一,临床工 作基于依恋理论,反映了人 际关系在青少年发展中的重 要性。对依恋的需求反映在 IPT的临床方法及其在治疗 联盟中的应用上。治疗师的 首要任务是倾听、关怀并向 青少年传达,他们能被看到 ,以及,他们很重要。 第二个要素是强调整体 模型下的治疗和概念化。希 尔林(Hillin)和麦卡尔平 (McAlpine)介绍了近十年 来更广泛的生物心理社会/ 文化/心灵(spiritual)模型 ,以理解IPT工作中的来访 者。他们的创新使我们有了 更强的能力去理解来访者。 整体模型明确强调治疗师需 要倾听和理解患者,特别是 患者在文化和心灵层面表达 的痛苦。如果不理解青少年 的文化和心灵背景,治疗师 几乎不可能与经历过哀伤和 丧失、令人虚弱的冲突、艰 难的生活变动以及社交能力 不足的青少年工作。 作者在本书中强调的内 容也来自个人经验,因为他 们几十年来一直与少数民族 和澳大利亚原住民 (Aboriginal)中经受困扰 和创伤的青少年工作。他们 与来自各行各业的人在一起 时展现的共情和意愿在他们 的作品中熠熠生辉。 作者强调的第三个要素 是与接受治疗的患者合作。 在这本指南中,IPT(就像 所有其他疗法一样)是与患 者一起做些什么,而不是对 患者做什么。这体现在IPT 重视帮助年轻人理解治疗过 程的心理教育。还体现在与 患者一起做临床决策上,甚 至IPT使用的术语是“治疗协 议(agreement)”而不是“ 治疗合同(contract)”中。 这项工作是协作性的,鼓励 患者参与其中。这也体现在 治疗师的理解和倾听能力上 ,在与青少年工作时尤其重 要。 最后,作者将IPT视为一 种可持续,而不是有期限的 治疗。实证数据表明,IPT 维持治疗可有效预防复发。 这些数据本身就提示临床医 生不应终止治疗,特别是对 高危人群。然而,更重要的 是,作者认识到,我们与患 者(特别是青少年)建立的 关系对他们来说至关重要, 终止治疗是对患者真正意义 上的抛弃。终止治疗会严重 破坏良好治疗联盟中发生的 所有依恋和矫正性治疗体验 ,而提供在需要时可以重返 治疗的机会,即必要的维持 治疗,才能为青少年提供安 全基地—一段真正的支持性 的关系。 就我个人而言,我有幸 与罗伯特(Robert)和安东 尼(Anthony)共事多年, 与他们一起培训、观察他们 的工作,并与他们合作开展 各种项目。他们在这本书中 传达的内容,与他们作为治 疗师的工作以及作为个体的 身份一样,都是真实的。善 于倾听、理解和欣赏多样性 以及关怀他人、始终如一的 正直是他们在写作和关系中 传达的品质。这些品质更能 造就一名优秀的治疗师和一 本优秀的临床指南,远远胜 过研究资历或临床经验。同 时,这些品质也造就了优秀 的个体。 毫无疑问,读者会发现 这本书对IPT的工作,特别 是针对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