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共鸣写作
分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语言文字
作者 (美)崔西·霍尔
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作者崔西·霍尔曾担任《纽约时报》评论版总编辑二十余年,凭借丰富的经验和技巧,组织、编辑了无数精彩、有趣、影响力非凡的文章,这些“爆款文”作者各异,主题多元,但都具有一些明显的共同点:观点明确、说服力强、能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本书以霍尔在《纽约时报》的工作经历为背景,阐述了与读者建立联系和影响、说服读者的核心原则,并详细介绍了说服性文章的写作技巧和注意要点。精彩的故事与实用的技巧相结合,本书对非虚构文学的创作、议论文写作、爆款公号文写作、日常生活中的观点表达都非常有启发。
作者简介
崔西·霍尔,曾在美联社、《华尔街日报》工作,并在《纽约时报》任职20余年,负责监管《纽约时报》六大版块的内容,并担任评论版块负责人。目前住在纽约市。
目录
第一部分 我的故事
第一章 成为作者
第二章 成为编辑
第三章 管理社论部
第四章 与名人打交道
第二部分 你的故事呢?
第五章 找到自己的风格
第六章 诉诸个人经历
第三部分 让读者信服
第七章 了解你的读者
第八章 你喜欢狗?我也是!
第九章 “利用”感情
第十章 共情的力量
第十一章 不要争论
第四部分 写作技巧
第十二章 讲故事
第十三章 事实为什么重要?又为什么不重要?
第十四章 专注、翔实、精简、消灭术语
第十五章 提出创意
第十六章 如何“取悦”编辑
第五部分 说服心理学
第十七章 人只信自己愿意信的
第十八章 道德价值的力量
第十九章 改变人们观念的究竟是什么?
结语:冲啊!
致谢
序言
在差不多5年时间里,我
作为《纽约时报》社会评论
版的负责人,埋头于争论、
激情和各种创意之中。我手
下有12位编辑,他们负责阅
读稿件,稿件来自老将名人
,也来自名不见经传的新手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文章
能被更多读者看到。还有两
名负责“淘金”的助理,他们
会仔细研读每周送来的数百
份未经约稿、主动投递的文
章。我也读过很多来稿,多
到数不过来。稿件总是多得
没时间处理。
能见识那些学识渊博、
富有创造性的作家和撰稿人
,我觉得很荣幸,他们的才
华令人惊讶。同时我也惊讶
于某些文章的糟糕程度,虽
出自常春藤联盟名校毕业的
名人、成功人士之手,但那
些经过精心编排的文章实则
句子杂乱,想法也平平无奇
。即便有些人的理念很新颖
,值得一听,但文章却充斥
着太多术语行话,无法吸引
读者。
起初,那种充满观点的
文章对我来说很陌生——这
些作者渴望,甚至不顾一切
地想阐明自己的观点,进入
论证的节奏。一直以来,我
都是个没什么野心的新闻工
作者,也不想跟谁争个胜负
。多年来,我一直在做这三
件事——做报道、写文章、
做编校,无论做什么,我都
乐于接受并吸取他人的想法
。对于自我表达,我反倒没
什么兴趣。我常常觉得自己
是个没有观点的人,因为我
很早就意识到自己有一种成
为变色龙的趋势:我会取巧
地从自己的过往经历中寻找
一些事件,让它们与当前处
理的主题产生关联。
我想与一个来自南方的
工薪阶层母亲建立关联?好
的,我谈起了自己在宾夕法
尼亚州乡下长大的经历:我
的继父有一个养狗场,那些
狗每天五点准会汪汪叫,好
像在宣布鸡尾酒时间①开始
了,这很有趣,对吧?我需
要采访哈佛的教授?没问题
,我提到了我父亲曾在哈佛
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十年后
他搬到了洛杉矶的事。我可
以是乡下人,也可以是城市
人,只要能达到目的就可以

我之所以入行做社会评
论,与学术兴趣无关,我不
是意见领袖,也没有丰富的
辩论经验。这一点与业内的
很多人不同。曾几何时,“
观点”对我来说是一个陌生
的世界,而且一开始我有点
害怕表达。但随着时间的推
移,我意识到自己有多么幸
运。这份工作给了我一个倾
听美国人的感受和想法的机
会,让我可以尽己所能帮助
写作者找到他们的读者。如
果一个想法对我个人来说是
有意义的——无论作者来自
右翼还是左翼,或者是非政
治派别——我相信它也会对
其他人有意义。
我想借这本书把自己写
作和编校方面的心得分享给
大家。我想帮助你,以一种
有说服力的方式表达自己的
观点,无论是写社会评论文
章,还是写大学论文、求职
邮件,甚至是给丈夫写便条
。诚然,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是写作方法,但我偶尔会探
究一下这些方法背后的心理
学原理。了解一些人类的行
为方式是有用的,这能让你
在面对面交流时更加自如。
那么,你可能会问:我
想知道关于论证、说服的规
则,想让人们信服我说的话
,这本书里有这样的规则吗
?当然有。改变他人的想法
是一件很有挑战性的事,但
“说服”是有通用规则的,这
些规则不仅可以应用在书面
论证中,在日常生活中也能
让人们站到你这一边。和许
多规则一样,它们不容易遵
守;和所有规则一样,它们
还很容易被打破。当然,即
便违反这本书里的所有原则
,你或许仍然可以说服别人
同意你的观点,但是请相信
,使用这些方法,会增加你
成功的概率,这会让你对人
类的心理有足够的理解和把
握。
以下是我在职业生涯中
一直遵循的15项原则。
写出说服力的15项原则
1.倾听。为读者考虑很
重要,这或许是我最重要的
观点。在这个时代,大家都
倾向于以自我为中心、但你
要知道,你要说服的不是你
自己,而是对方。无论是进
行一对一的谈话,还是试图
说服某出版物数百万的订阅
读者,如果想让他们愿意听
你的话,第一步——也是最
重要的一步——是听他们说
话。你需要知道他们是谁以
及他们的感受如何。
2.人们只相信他们所相
信的。要知道,我们会出于
各种各样的理由坚持自己的
观点。如果你对对方说一些
他们青睐的候选人的负面消
息,他们可能会更加支持那
位候选人。他们已经将自己
寄托于他们相信的观点之中
,想让他们回心转意是很难
的,这些人又不傻。放在你
身上也一样——只是你还没
意识到。不要试图影响那些
并不同意你观点的人,不值
得。有时,你就是没办法改
变一个人。你得接受这一点

3.尊重你的读者,学会
共情。试着站在他们的立场
,理解他们的感受,想象如
果你是对方会怎样。这不容
易,但很必要。
4.避免陷入争吵。大多
数情况下,争吵是没用的。
人们会更加提防,甚至干脆
拒绝沟通。客服人员可能是
唯一会对争吵和语言攻击做
出积极、温柔回应的人,因
为他们别无选择,只能被动
接受他人的冒犯。类似“你
错了”或“我才是对的,你知
道”这样的话,以后还是别
说了。
5.关注感受。感受很重
要,甚至比事实还重要。正
如纽约
导语
《纽约时报》社会评论版前负责人,为你揭示影响与说服大众的秘密法则。
《纽约时报》的爆款文是如何产生的?编辑的选题标准是什么?
作为《纽约时报》的资深编辑与社会评论版负责人,崔西·霍尔在媒体行业摸爬滚打了三十余年,她经手并推动了无数篇令人印象深刻的好文章,本书将带你回到一篇篇引起轰动的“爆款文”的诞生现场,比文章更精彩的幕后故事不容错过!
后真相时代的表达原则是什么?为何谎言比真相更易传播?
在这个以“自我”为中心的时代,倾听很难,影响更难。人们只相信他们所相信的!在一些极端的舆论环境下,不少人甚至认为与自己想法不同的人都很愚蠢,或者对方根本不了解事实。想让他人认同你的观点,争辩或摆事实、讲道理没有意义,你需要做的,是理解他人的道德观,用情感的力量让对方代入自身,与你产生共情!
如何写出有含金量又打动人心的好文章?如何适应当下升级你的表达技巧?
实战经验结合有趣、丰富的案例,本书将扫除你写作与沟通中的种种障碍,让你学会用一种更简单、高明的方式表达自己观点,掌握写作的核心技能,提升表达能力与沟通水平。
后记
写这本书的过程中,我
读了很多关于“说服力”的研
究,其中的很多研究以一种
结构化的方式呼应了我做编
辑工作时经历或听说过的事

但有时,如此多专家对“
说服力”的质疑,也让我感
到沮丧。我会问自己:在社
论专栏工作了那么久值得吗
?你真的能改变人们的想法
吗?
有一天我突然想到这个
问题,就给亚历山大·科波
克(Alexander Coppock)
去了电话,他是耶鲁大学政
治学系的助理教授。他最近
做了一项研究,与我的内心
想法和经历密切相关:他想
知道,社论文章究竟有没有
用——值得为社论文章花钱
、花时间吗?为此,科波克
设计了一项针对数千人的在
线调查,将被试者分为“阅
读社论文章组”和对照组。
他发现,那些读过社论文章
的人比那些没有读过的人更
能认同作者的观点。
他说,没有人真正知道
究竟是什么能让人们改变想
法——他和他在卡托研究所
的同僚们只是发现“人会受
到影响”,而没有发现“人为
什么受到影响”。这种影响
无关党派,不管影响来自共
和党人还是民主党人,在读
过文章后,他们对作者的认
同度都增加了5到10个百分
点。这种影响虽然不会带来
彻底的变化,比如将一个民
主党人变成共和党人,但这
种细微的改变是可以量化的
,也是持续的。
我相信说服的力量,主
要是因为我在生活中看到了
很多积极的改变。无论是通
过写作还是与他人面对面交
流,我们都能与世界产生联
系,看到世界的样子,生活
的样子。但愿这本书给了你
写作的灵感和勇气。将自己
的想法整合起来与他人分享
,是一件很有满足感的事情
。我们一同看世界,我们的
语言以最原始、最意义深远
的方式,将我们联结在一起
书评(媒体评论)
比《风格的要素》《写
作法宝》更好的写作指南,
本书充满智慧,与当下的社
会环境十分贴合。在沟通很
难、说服更难的时代,这本
书正是人们需要的。如果你
是个写作者,或想成为写作
者,你一定需要这本书!
——安德拉·伦斯福德 斯
坦福大学教授
崔西·霍尔是个了不起的
作家和编辑——我曾亲眼见
她将“胡言乱语”变成充满洞
见的好文章。这次她向普通
人倾囊相授……这是我看过
的最有用的写作指南。
——亚丹·格兰特 《起源
》作者
无论你的目标是想有效
地表达观点,想了解《纽约
时报》编辑日常都在干什么
,还是想看看勇敢无畏的职
场女性的故事,这都是一本
迷人的书……就像所有规则
一样,本书的规则可能会被
打破——但在阅读之后,我
几乎可以说,这就是金科玉
律。
——马克·丹纳 加州大学
伯克利分校新闻研究生院主
精彩页
第一章 成为作者
有些人写作,起初是因为工作或学业的需要,而后渐渐发现自己喜欢写;有些人是因为在做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乐趣,想与他人分享成果,从而开始写作;也有一些人,他们觉得自己天生就是作家,这常常出于某种情感和心理上的原因。但这并不是说后者在写作上更具优势,只能说明他们更早地形成了自我认知。我的成长轨迹便是如此。
小时候,家里会在物质上尽可能地满足我。但和很多孩子一样,我常常觉得苦恼。为了摆脱这种苦恼,我选择阅读。一开始我住在宾夕法尼亚州,父母在一条土路边上盖了栋平房,那时我还没有开始阅读。我的阅读之路是从8岁那年开始的,父亲跟街对面的女人——我朋友弗雷德的妈妈——私奔去了加利福尼亚州。从那以后,妈妈带着我们几个孩子便搬去了5英里①外外祖母留下的房子,那房子位于一条路的尽头,旁边是一座高尔夫球场,森林茂密,小溪潺潺,附近还有一个吉卜赛人的营地——至少我们这帮孩子愿意相信那是个吉卜赛人的营地。我有时会在附近闲逛,有时躺在树下看书,有时走半个小时的路去达拉斯的小镇上。镇子很小,只有一个红绿灯。我会坐在餐厅的柜台前,吃一种叫作“射手派”的甜点,这是居住在宾夕接尼亚州的德奇制作的一种点心,里面有厚厚的蜜糖。吃完后,我会去图书馆选些书。当然,在足以凭一己之力走到图书馆之前,妈妈会开车载我去。具体的画面我已经记不清了,因为她没有送我太长时间。
我记得,通常,在给外祖父母上坟之后,妈妈总会驱车20分钟带我去威尔克斯-巴里市的多莉·麦迪逊买冰微凌。对于冰激凌,妈妈的口味和我的一样,喜欢咖啡混合薄荷巧克力碎。这段记忆倒是很清晰,因为我和妈妈在其他方面几乎没有共同点。她是个外向的人,喜欢聚会,而我寡言少语,沉迷于书籍的世界,她可能更想要一个与我截然不同的女儿。可能我让她想起了那个男人吧——那个在半夜趁她睡着,把自己那一侧的衣帽间腾空,自此消失无踪的男人。我们从威尔克斯-巴里回家的路上会经过图书馆,我会把那一周读完的三四本书还回去,再借三四本回来。高中时,我已经读了图书馆里大部分青少年读物。是这些书,帮助我度过了那段难熬的日子。我生长在一个丝毫没有家的感觉的地方,而阅读让我能够尽情想象,觉得自己并不是这样长大的。那个地方太过偏僻,而我又那么孤单。
书带我看世界,深入书中人物的生活,那种真实感甚至胜过与身边活生生的人相处。当然,我现在明白了,只要与人相处,就不会乏味,无论在哪儿,而那时的我年少无知。现在,与仍住在宾夕法尼亚州的亲戚交谈时,我很想听他们讲讲那里发生的事——一位法官通过伤害儿童获利、某户人家的家庭成员在一年之内相继死亡……这些故事悲伤、真实而深刻,充满戏剧性——是那种我儿时在书里读到过的戏剧性。无论生活在哪里,无论在哪里长大,总会有耐人寻味的人,总会有能引发人共情的故事,总会有令人拍案叫绝的想法。可那时的我囿于小镇生活的愁闷,看不到这些。
P3-4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11:4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