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机制政策文化(新时期以来中国电影政策导向与国家形象的推进)/电影学文丛/中国艺术学文库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作者 黄望莉
出版社 中国文联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新时期以来,中国电影经历的40年发展历程,是从“电影事业”逐步转型到“电影产业”的过程。近十年以来,中国电影更是以每年30%左右的增长态势迅速攀升为世界电影的第二大票仓。通观这些变化,我们无法忽视同时期相关中国电影的政策、机制以及社会文化意识变化对电影的影响,尤其是当前华语电影的跨地实践和国际化传播,将随着电影政策导向的开放继续向前发展。
作者简介
黄望莉,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副教授,博士,电视制作部主任、上海一伯克利电影与媒体硏究中心副主任(执行)。1997年,毕业于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获得硕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上海大学,获得电影学博士学位;2011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做访问学者。目前主要研究领域:中国电影史、中国电影政策及其策略研究、华语电影硏究等。近些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2017年度的教育部规划项目、国家广电总局一般项目等。在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多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多部专著分别获得上海市三次社会科学文库出版资助。现为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委员会理事、上海电影家协会会员、上海电影评论协会理事、夏衍电影研究会理事、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港台电影研究会会员等。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以新时期为始
第一节 “新时期”之辩:政策·机制·文化
第二节 新时期以来的中国电影政策及其对产业的影响
第三节 80年代初中国对好莱坞的引进
第四节 新时期以来中国电影国际化合作历史的思考
第二章 开放的新世纪
第一节 新世纪之初中国电影政策及其国际化创作之路
第二节 《无极》中的性别呈现及其文化意识
第三节 浅析张扬影片中城市意象的流变
第四节 一次对导演徐静蕾作品的后女性主义阐释
第五节 华语电影中明星整合现象研究
第三章 “新主流”电影的多种模态
第一节 中国主流电影的当下流向
第二节 《志明与春娇》与彭浩翔影片叙事策略研究
第三节 从贾樟柯的《24城记》和《海上传奇》谈起
第四节 论《建国大业》产业化策略的得失
第四章 从“华语”到“泛亚”:当下中国电影的新趋向
第一节 ECFA框架下华语电影的新走势
第二节 文化新政下的当代青春怀旧电影
第三节 历史的“痛点”:离散叙事下的文化乡愁
第四节 中国电影的亚洲策略及其泛亚合作路径
第五章 畅谈录
第一节 多样化的主旋律,商业化的类型片——张建亚导演访谈
第二节 开放促改革,合作促发展——上海电影集团总裁任仲伦访谈
第三节 现实主义创作的路径——电影《黄克功案件》导演王放放和编剧王兴东访谈录
第四节 媒介饱和语境下对数字电影美学的思考
第五节 作为跨地实践的民族电影:反思华语电影史学
后记
序言
自“十六大”国家将文化
产业振兴提升为国家战略性
产业、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
要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
国之后,在这个大形势下,
影视创作成为文化产业重点
推进内容之一,中国电影政
策在中国电影产业化过程中
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
越来越成为当下中国电影发
展与国家文化政策研究的重
要课题。回溯中国电影从
1977年至今的40年发展历
程,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电
影政策对电影产业和艺术创
作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本书正是对近十多年来
笔者所关注的相关议题的一
次总结。由中国文联出版社
策划出版的这本文集,是在
笔者的国家哲学艺术科学项
目的基础上形成的研究成果
,尽管有些粗略,也是笔者
近些年来的一番心血。自从
2003年我进入了上海大学
任教,一直关注在中国早期
电影史学研究中,如何介入
当下中国电影研究,如何看
待新时期以来的中国电影的
发展,如果仅仅用传统的艺
术本体研究方法是远远不够
的。由于长期致力于中国电
影政策和主流电影的研究,
我深刻地感觉到中国新时期
以来电影的发展和诸多现象
的出现,与国家针对电影的
政策导向、机制调整成正相
关。
基于此,形成本书稿的
基本思路也就必然要从由宏
观到微观的双重视角来研究
了。“宏观”的视角,需要从
中国电影史学研究的视角生
发出来,在研究的过程中,
首先需要理清中国电影政策
发展的历程和现状,继而探
讨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电影
如何实现从“合拍片”到“华
语电影”产业结构的成功转
型。“微观”的视角,是在宏
观论述的框架下,有针对性
地对华语电影的一些电影创
作代表人物和代表性作品进
行分析,探寻它们的美学形
态及其形成原因。
因此,本书稿的研究框
架是以1977年为开端,直
至当今,涉及将近40年中国
电影的发展历程和文化现象
。本书分为四个章节:第一
章首先涉及的是对“新时期”
(以20世纪80年代为主)
与“后新时期”(以20世纪90
年代为主)的概念划分。这
一区分不仅仅是一个时间上
的概念,更重要的是有一个
对中国电影发展的阶段与转
型的认识。而这些阶段性的
转型及其所带来的初期中国
电影的“开放与合作”的态势
充分说明政府之“手”在其中
所起到的推动作用。第二章
是以新世纪为发端,希望通
过探讨第五代所引领的“大
片”的文化意识、新生代导
演在中小成本电影中的都市
文化意向的变迁,进一步阐
明这个时期政策、产业、文
化之间的互动关系。第三章
主要涉及的是“华语电影”在
产业上的崛起,带动起中国
电影的一次重大的产业整合
,这种整合主要体现为港人
“北上”、新生代的“主流化”
以及明星与国家意志的“合
流”等现象,共同体现出商
业电影作为一种“主流”,其
国家意志的展现也变得更加
丰富和多样化。第四章主要
涉及的是近些年来,无论从
国家政策还是产业整合来看
,“华语电影”已经走向成熟
,港台电影的产业资源和文
化思维已经成为中国电影的
重要组成部分,并最终指向
中国电影未来的“亚洲”合作
路径。
总之,本书稿所涉及的
这些问题,都只是中国电影
政策、产业、文化互动研究
这一重大课题的一角。其实
,在本书的第五章,部分集
结了中国电影创作界的导演
、制片人、编剧等的访谈。
三位来自中国一线的制作人
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
是主流电影创作的亲历者,
也是推动者。他们对新世纪
以来的中国主流电影创作的
实践和思考,为后续的研究
者们提供了重要素材。在这
一章中,还有一个较为重要
的部分是,由本人翻译的两
位海外学者的学术文章,其
中一位是来自UCLA戏剧与
影视学院的前院长罗伯特·
罗森教授,他的这篇文章成
形于美国出品《盗梦空间》
的时期,他针对一系列乐于
采用数字技术在电影中对时
空、因果叙事、电影本体的
哲学认知等方面的表现,阐
述了数字时代的电影美学如
何模糊了现实与想象的边界
。另一位是美国知名的华裔
学者张英进教授,他的《作
为跨地实践的民族电影;反
思华语电影史学》采用“新
历史主义”的某些观点和“跨
地性”的研究方法,反思在
华语电影史学中以国族电影
范式为主导的研究经常忽视
的跨地域实践的问题。
当前,中国电影产业正
处于前所未有的井喷时期,
这固然因为电影人的创意能
力极大爆发,但与中国电影
从华语电影走向“泛亚”电影
的趋势,以及面向“国际化”
的合作与发展密不可分,更
是与中国电影政策的宽松和
市场化的导向有着密切的关
系。因此,新时期以来的中
国电影的政策、机制及其与
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趋向,
或许正是我们面对当代中国
电影研究的一个重要的思考
维度。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0:4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