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礼记》是《群书治要》所选群书中的一部经典文献。其中大量记载了包括称谓、辞令、服饰、家教、尊老、丧祭、教化、礼俗等在内的文化知识,几乎涉及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礼记·乐记》中“致中和”的审美取向尤其影响着后世的美学思想,从音乐的本质和作用来使人们的心理和精神达到平和,使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存。《礼记·曲礼》中讲:“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日:礼不可不学也。”。我们被称为“礼仪之邦”,泱泱大国风,不学礼,无以立。在今天,学习《群书治要·礼记》,承传古圣先贤的智慧,仍然具有理论和现实的价值。 作者简介 刘余莉,1973年生,内蒙古赤峰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部教授、伦理学博士生导师,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群书治要》传承委员会主任,中国伦理学会理事,《人民网·理论版》文化教育专家。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学士、硕士,英国赫尔大学哲学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哲学系博士后,美国耶鲁大学、英国威尔士三一圣大卫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曾应邀到英国、法国、意大利、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以及中国香港、澳门、台湾等地进行学术访问,围绕“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当代价值”等问题进行了演讲和研讨。2015、2016、2017年连续三年应邀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就“从《群书治要》看圣贤教育的重要性” “如何进行道德教育”“中华文化的大根大本”等问题进行主题演讲,助推“东学西渐”。 中文代表著作为《儒家伦理与美德伦理》《平治天下》《(群书治要)的领导智慧》《政德》《半部(论语)治天下》《(群书治要)十讲》《心态即命运:正说传统人生智慧》《大家都学感应篇》《通往自我觉醒之路》《志于道如何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等,主编大型丛书《(群书治要)校订本》(宣纸版)、《(群书治要)译注》(精装10册)、《文白对照(群书治要)》。现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群书治要)中的德福观研究》(一般项目)。 《志于道:如何认识中华传统文化》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创新课题“社会结构转型与文明塑造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目录 第一讲 一切恭敬,从孝敬父母开始 第二讲 礼的四个主要功能 第三讲 古代选贤任能的智慧 第四讲 随顺天时,长养万物 第五讲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第六讲 治国以礼,修礼以达义 第七讲 学礼可以成器 第八讲 圣人治天下从亲亲开始 第九讲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第十讲 圣人制礼作乐以涵养性德 第十一讲 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 第十二讲 祭祀的道理与孝相通 第十三讲 礼之用,和为贵 第十四讲 祭礼:诚敬心得福 第十五讲 从“一体之仁”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十六讲 从孔子身上看礼的妙用 第十七讲 《中庸》:孔门心法,修学之教 第十八讲 仁是心地功夫,一颗心随时安住 第十九讲 君仁臣忠的关键在于领导者的真心 第二十讲 《大学》:做事、做学问的次第是先要求自己 第二十一讲 婚礼,代代出圣贤的起点 第二十二讲 射礼:立德正己,由艺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