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中国近代经济地理研究”丛书的其中一卷。全面抗战时期,云南成为大后方,经济建设的广度和力度前所未有,极大地改变了云南经济发展的基本面貌,在云南经济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当以一个完整的时段来看待,从而窥知局势变化与政策因素在云南这样的边疆省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本卷从时局因素与地域环境角度,分析和研究了其对于全面抗战时期云南经济开发与经济建设的影响,以及经济政策与经济开发活动深刻反映时局与地域互动作用的相关内容。 作者简介 张永帅,1980年生,甘肃天水人,先后求学于陕西师范大学、复旦大学,获得历史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现为云南师范大学历史与行政学院教授、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古都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历史人文地理,在《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吏林》等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著作4部(含合著);先后获得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三等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参与),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参与);主持国家级、省部级、横向科研项目多项。 目录 序:中国近代经济地理研究的新进展 绪论 第一章 后方建设与边疆开发:全面抗战时期国人对西南经济建设问题的认识 第一节 为何建设:全面抗战时期国人对西南经济建设原因之认识 第二节 建设什么:全面抗战时期国人对西南经济建设内容之认识 第三节 如何实施:全面抗战时期国人对西南经济建设推进措施之认识 第四节 着眼未来:全面抗战时期国人对战后的西南经济建设问题的关注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地理与形势:全面抗战时期开发云南水运的设想与实践 第一节 地理不宜:区域水环境与云南水运开发 第二节 形势逼人:国际通道建设与抗战时期云南水运开发设想 第三节 未竟的事业:抗战时期云南水运的开发进程 第四节 谁主沉浮:影响抗战时期云南水运开发的时空机制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国际交通应当预作准备——全面抗战时期云南公路的修筑与公路运输 第一节 全面抗战前的云南公路兴筑与公路运输 第二节 “九月”奇迹:滇缅公路的抢修 第三节 再辟“生路”:中印公路的修筑 第四节 遍地开花:云南近代公路网在抗战中形成 第五节 因时就势:全面抗战时期云南公路建设成就及其主要成因 第六节 力所不逮:全面抗战时期云南公路建设之不足及其主要成因 第七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交通“大动脉”?——全面抗战时期云南铁路的修筑与铁路运输 第一节 两个“第一”:全面抗战前的云南铁路与铁路运输 第二节 少有成绩:全面抗战时期的云南铁路建设 第三节 一时“通道”:全面抗战时期的滇越铁路 第四节 时也,势也:全面抗战时期云南铁路兴筑与运输的特点及成因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地理,抑或人事?——全面抗战时期的云南蚕桑业 第一节 全面抗战时期云南蚕桑业发展的历史基础 第二节 区域环境与云南桑蚕业的发展条件 第三节 全面抗战时期云南桑蚕业的推进 第四节 时局与地理条件对全面抗战时期云南桑蚕业发展的限制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大自然的恩赐云南的特产”?——全面抗战时期云南的木棉推广 第一节 从草棉到木棉:全面抗战前云南的植棉业 第二节 积极推进又如何:全面抗战时期木棉在云南的种植与推广 第三节 “悖论”何解:全面抗战时期云南木棉推广成绩再检视 第四节 难堪大任:全面抗战时期云南木棉推广失败的缘由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引进与更新:全面抗战时期美烟在云南的种植和推广 第一节 全面抗战以前云南烟草的种植 第二节 引进与发展:全面抗战时期美烟引进云南及其推广 第三节 物竞天择:区域环境与全面抗战时期美烟在云南的推广 第四节 事在人为:市场、政府、技术与全面抗战时期美烟在云南的推广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抗战军兴:全面抗战时期云南近代工矿业的发展及其空间分布 第一节 全面抗战时期云南近代工矿业的发展与繁荣 第二节 全面抗战时期云南近代工矿业发展的部门结构特征 第三节 全面抗战时期云南近代工矿业的地理分布格局 第四节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