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深港科技创新口述史(河套的前世今生与深港合作)/清华大学港澳研究丛书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中国经济
作者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是深港科技合作的重要平台,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要支撑,正如火如荼地建设发展。而河套地区颇具传奇色彩,其历史和发展经历了太多的讨论、规划、博弈及争议,中央、广东、深圳、香港四方均参与其中,产生了很多富有智慧的决定和津津乐道的趣闻,也带动了深港后续的系列合作。为全面再现河套地区的前世今生,清华大学港澳研究中心邀请河套发展的亲历者——深圳市科协原专职副主席张克科,回顾当年的那些人和那些事,挖掘弥足珍贵的史料,为我们今天重新认识河套地区及深港合作提供了新的视角。
目录
序 一
研究深圳河治理和深港合作历史 1
序 二
深港合作的价值不可替代 9
导 言 001
一、河套地区走进深港双城合作蓝图 006
(一)河套地区土地形成的始源 006
1.河道取直后裁出的“1 平方公里” 006
2.过河的土地归属一波三折 012
(二)河套开发最初的提出者 014
1.生长于深圳河两岸的新界侨领文伙泰 014
2.文伙泰与河套的不解情缘 015
3.文先生参政议政以推动构想落实 017
二、河套地区开发的第一次热潮 022
(一)“深圳特区促进深港经济发展基金会”的建立和发展 022
1.基金会成立和研究历程 022
2.积极推进研究项目落地 035
(二)香港回归前的布局 044
1.河套课题大调研 045
2.河套土地权属与“插花地”调研 061
三、香港回归后河套片区开发“平静中的波澜” 064
(一)深港商议联合研究跨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方案 064
(二)深圳多层次推介跨境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设想 065
(三)深港跨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068
1.深港跨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列入粤港联席会议议题 068
2.双方围绕深港跨境高新区开启正式会谈 071
3.意见分歧,深港共建跨境科技园项目被“挂起” 080
4.深港双方分别给国务院港澳办申报资料 082
5.深港科技交流的转机——特首董建华访问深圳 089
(四)从“深圳没有大学”到虚拟大学园诞生 094
1.顶级顾问团给深圳号脉:没有大学如何发展高科技 094
2.虚拟大学园“呱呱坠地” 100
(五)深港科技合作的里程碑:深港产学研基地 116
1.深港科技教育合作的尝试 116
2.三方合作意向的提出 120
3.合作会谈与备忘录的达成 122
4.向总理介绍深港产学研基地 126
5.香港的大学要与内地精诚合作,推进应用研发 127
四、深港跨界科技合作不可忽视的推动力量 131
(一)深港合作布局集成电路新版图 132
1.深圳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应运而生 132
2.集成电路的不解之缘 135
3.香港集成电路优势:国际化、市场化和精准的专业服务 139
4.以深圳为枢纽、香港为平台,推动全国集成电路基地快速发展 141
5.深港合作孕育了深圳的科技生态和技术精英 144
(二)点线面结合,推动深港科技创新资源全方位对接 145
(三)虚拟大学园的深港延伸合作模式 151
五、十年一剑,深港创新圈开启深港合作新篇章 155
(一)两地政府谋求新合作,打破藩篱 155
1.CEPA 让深港经贸关系紧密,拓宽合作广度 155
2.“1 + 8”协议确定合作方向,推动深港合作纵深发展 157
(二)深港创新圈初现雏形,描绘深港科技合作蓝图 159
1.深港创新圈在深圳之“特”中应运而生 159
2.深港创新圈在理论探索中走进香港视野 163
(三)深港创新圈在聚势共谋中起飞 176
1.全国政协提案建议发挥深港创新优势,为深港创新圈破局 176
2.深港创新圈在官方互动中点燃深港合作火花 193
(四)“深港创新圈”正式成为两地合作新着力点 196
1.两地签署合作协议,“深港创新圈”正式成为合作新抓手 196
2.两地达成共识,以深港创新圈推动深港都市圈建设 200
(五)深港创新圈在实践中创新发展 212
六、以河套开发为背景的深港合作再次提速 222
(一)官方与民间合力推动河套地区发展 222
1.两地签订“1 + 6”协议,河套地区重新被提上议程 222
2.民间召开深港合作与河套开发集思会贡献智慧 224
(二)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227
1.深港双方共同研究确定河套地区发展定位 227
2.民间智库提出一揽子解决河套土地问题建议 230
(三)业权确定,僵局终被打破 237
1.河套地区土地业权问题得到解决 237
2.河套地区业权归属香港,深港合作共同开发 240
七、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下的新机遇 248
(一)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为深港合作保驾护航 248
1.香港回归20 周年,粤港澳大湾区从构想走入现实 248
2.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出台,深港双核引擎携手发力 264
(二)将河套打造创新共同体,创造更辉煌的双城故事 267
1.创新体制机制,开拓合作区建设新视野 267
2.两地合作步伐加快,续写深港协同新篇章 277
3.搭建创新孵化载体,支持湾区青年协同创业 279
(三)风好正扬帆,奋楫深港合作新征程 286
1.香港提出北部都会区构想,开启深港合作新局面 286
2.新时期下的深港合作需要更多的试、闯、创、干 290
3.深港合作未来畅想:构建深圳五环三支点,无缝对接香港北部都会区“双城三圈” 295
未结束的话 311
序言
序一
研究深圳河治理和深港合作历史
2022年2月9日,我和郭万达、张克科、张玉阁等几
位学者在综合开发研究院交流,讨论香港北部都会区开
发前景和深港合作如何更上一层楼。会后,克科告诉我
,他正在查阅资料,打算用口述史的方式反映这一重大
历史题材。5月,他的《落马洲河套地区前世今生和深
港合作》初稿写就,并邀请我作序,故欣然提笔。
张克科同志是特区的“开荒牛”之一,1988年调入
深圳,1990年调市政协港澳联谊委员会工作。30多年来
,他的工作岗位出现7次调动,但一直和深港合作密切
相关。作为一位学者型干部,他深入研究和参与相关工
作,并妥善保存了不少历史资料,因此今日得以客观地
总结反映这段珍贵的历史。
1982年,我从广州调深圳,支持经济特区建设。
1986年7月到1995年5月任深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主管
财政、金融、国有资产、外事和口岸工作。1995年5月
后,调任中国银行港澳管理处工作,参与了香港、澳门
回归前后的经济工作。2006年9月退休回到深圳,参与
综合开发研究院的管理工作,并形成了关注历史研究课
题的兴趣。
一、深圳河治理催生落马洲河套地区
深圳河是深圳的母亲河,也是深圳和香港之间的界
河,历来河床狭窄、河道蜿蜒,并且时有海潮顶托。建
立经济特区前,她默默无闻,静静地流淌。1980年8月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改革开放的大潮在这里兴起,继
蛇口之后,罗湖区各项建设热火朝天地展开。大量的城
市用水经过陆地流入深圳河,加上大规模土地开发后水
土流失的影响,其河道泄洪能力下降,流域环境变差,
及时改造势在必行。这时,深圳市委市政府发现,要保
持可持续发展的生态,长期养育着两岸人民的深圳河必
须得彻底的治理改造。由于深圳河是界河,当时又值九
七回归话题初起,因此,除水利和基建部门外,外事办
和口岸办也深深地介入其中。
1981年12月,深港双方正式提出治理深圳河,并组
成了联合工作小组。1982年3月,甄锡培副市长率团访
问香港,与港督政治顾问麦若彬首次商讨边境口岸建设
和深圳河治理。因为深圳河南岸是新界的边境禁区,人
口不多,经济不活跃,初时港府不太重视。经反复沟通
后,双方形成了共同治理深圳河的共识。1982年11月,
市政府行文广东省政府《关于治理深圳河涉及边界问题
的请示报告》。1985年3月,深港双方初步形成了合作
治理深圳河方案,提出按照“建设一期,预备二期,着
手三期,展望四期”的原则推进。广东省政府1987年将
方案上报国务院,但迟迟未获批复,项目搁置。
1986年7月,我就任后接手负责推进这项工作,多
次和港澳办及外交部沟通,均称正在研究中。后来,我
专程拜访了港澳办李后副主任。李主任坦率地告知:深
圳河治理工程虽不大,但是裁弯取直后的土地如何处置
很复杂,而且敏感。必须充分论证,有切实可行方案,
否则将来有可能被当作李鸿章。李主任的明示和担忧,
给我们指明了工作的方向。回深圳后,我请外事办祖国
祯主任和口岸办刘杰主任组织力量调查研究,拿出可行
方案。方案形成后经市政府批准,我又到港澳办和外交
部向周南副部长等专门做了汇报,最终获得认可。
1991年11月港澳办和外交部1120号文批复,明确了
深圳河治理后的管理线划分:以新河道中心线为管理线
,土地互换后仍多出的约一平方公里河套地区,比照过
境耕作土地,深圳业权,香港管理。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后,1992年12月,市里决定深
港双方治理深圳河谈判再次启动。此时,港方关注的焦
点主要是深圳河治理对环境的影响如何。因此,做好环
境评估成为治河能否启动的关键。当时港府之所以这么
重视环境评估,源于香港和国际社会对米埔自然保护区
和深圳红树林湿地公园的关注。我记得那个阶段港府前
布政司钟逸杰,曾专门邀请我、外办主任以及深圳红树
林专家,访问米埔湿地公园。英女王夫婿菲利普亲王,
也曾以国际野生动植物保护基金会主席名义,专门访问
过深圳红树林湿地公园。这两次访问促进了深圳对环境
保护的重视和深港双方合作按照国际惯例开展环境评估
报告的努力。原来计划24个月完成的环评报告,后来18
个月就顺利完成。张克科在他的口述文章中,也从另一
个方面记载了这个时期前后一些专业机构和民间的推动

1993年6月16日和9月26日深圳市罗湖核心区遭遇的
两次洪涝灾害,不少“老深圳”印象深刻,它既暴露了
我们的基础设施的短板,也推进了深港双方合作治河的
决策和进程。1993年6月16日,恰逢尼泊尔国王夫妇访
问深圳,我作为地方代表全程陪同参观访问。下午,深
圳市暴雨成灾,罗湖区火车站广场一带全线被淹,尼泊
尔代表团及所有接待人员被困富临大酒店,停水停电停
通讯,情况十分危险和被动。当时陪同团长和公安部、
外交部的同志十分焦急,我也只能依靠秘书游泳送过来
的唯一手机和市公安局局长梁达钧及市委书记厉有为保
持沟通和联系。次日上午雨停了,洪水未退,市里只能
借用园林公司的工作船,护送国
导语
深圳河两岸地区是最接近“一国两制”的地方,是衔接深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珠江三角洲深圳和香港的交汇区,也是深圳乃至香港与珠江三角洲大经济合作之陆路交通运输、旅客出入的必经之路。香港与内地跨界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接口大多分布在这一带。这里是两地社会经济衔接的枢纽地带,具有特殊的地缘关系。两地如能很好地配合,将成为互利互惠互补、共同促进融合发展的福地。
精彩页
导言
深圳河两岸地区是最接近“一国两制”的地方,是衔接深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珠江三角洲深圳和香港的交汇区,也是深圳乃至香港与珠江三角洲大经济合作之陆路交通运输、旅客出入的必经之路。香港与内地跨界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接口大多分布在这一带。这里是两地社会经济衔接的枢纽地带,具有特殊的地缘关系。两地如能很好地配合,将成为互利互惠互补、共同促进融合发展的福地。
深圳河源于梧桐山牛尾岭,由东北向西南注入深圳湾,全长37 公里,流域面积312.5 平方公里。河道蜿蜒曲折,沿着深圳、香港边界流入海湾,是名副其实的界河。1879 年,清政府签订了中英条约,世代相连的土地被租界割裂。港英当局长期以来推行隔离政策,在新界划定禁区,新界北片区得不到应有的发展与建设。香港回归之后,由董建华先生亲自担任主席的香港特别行政区策略发展委员会在2000 年2 月发表的《共瞻远景 齐创未来——香港长远发展需要及目标》的报告中提道:“香港回归中国,是一个重大的契机。港人享有高度自治。回归之前规划工作的种种限制在回归之后已经消除。现在是时候为香港定下长远的发展路向,确立一致远景,激励公营和私营机构以至整个社会上下一心,为共同目标而努力。”
深圳河一河两岸的可持续发展规划从一开始就得到了马洪基金会和综合开发研究院的持续指导、参与和推进。马洪、高尚全、林凌、吴明瑜、董辅礽、李罗力、唐杰等多位专家都深度参与了研究、论证和指导。特别是高尚全先生,作为香港特别行政区预委会、筹委会成员之一,亲身经历了香港回归前那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更能体会到这其中的艰难和挑战。2000年,他亲自为结集出版的深圳特区促进深港经济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发展基金会”)研究成果作序,非常肯定当年发展基金会资助和承担的部分研究报告。序言中,高尚全先生认为这一时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开辟了民间渠道,争取香港社会各界的认同,争取有关部门的理解,着眼于发展,着眼于回归后的机遇,不失时机地开展了对一河两岸区域的综合发展、交通设施、口岸运转治理深圳河、环境评估、科技服务、投资基金、华侨政策等系列研究,使一些关注深圳和香港发展的人们有了一显身手的舞台。这些报告,对推动深圳与香港的合作,曾经起到过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有些项目已经付诸实现,有些观点已经潜移默化地深入到了香港社会。时至今日,我们看到,香港社会已经认同香港特别行政区策略发展委员会报告中的观点,即‘香港要成为亚洲首要国际都会,就必须在经济发展上,与珠江三角洲其他主要城市如广州、澳门、深圳、珠海等密切配合’。在社会生活方面,‘随着跨界交通的不断改善,这个发展趋势会日益明显,并会带动香港和区内其他主要城市的经济进一步增长,促使珠江三角洲城市一区多城的形成和发展’。” 其间,文伙泰先生也不遗余力地在民间推进。1997 年4 月,他给董建华先生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希望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能够着力推动深圳河沿岸地区的发展。他在信中说:从长远看,构筑两带、贯通两湾;在治理深圳河三期工程的基础上,新辟从三岔河口到沙头角河口的河道,贯通大鹏湾至深圳湾,建立运河,改善环境,发展内河航运与旅游,沿河两岸构筑相互关联的产业带;从近期看,利用深圳河在裁弯取直后,落马洲一段有1 平方公里的土地南移,在重新划定管理线后,在这个区域可开展多项合作,如与福田保税区配合,建立合作的高科技园区等。文伙泰先生满怀信心地展望,“未来15 年,深圳河一河两岸是最具增长潜力的地区,50 年内沿河两岸将展现一个新兴城市带。这是举世无双的,是‘一国两制’的创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拳拳爱国之情,跃上字里行间,其执着令人钦佩。深圳更是在1991 年市政协成立之初,在市政协常委、香港元朗区议会议员、香港新田乡乡事委员会主席文伙泰先生的提案推进下,市政协常委会年年把河套合作作为重大话题,引导香港委员参与、咨询、推进。从第一届政协开始,就陆续、持续地将深圳河沿河经济带、河套1 平方公里的开发建设和深港携手融合发展作为逢会必提、逢见必议、逢人必商的话题。之后,深圳市政协在1996 年(深圳河沿河经济带)、2006 年(深港创新圈)、2012年(两制双城国际大都会)、2018 年(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做过四次比较大的有全体香港委员参与专题调研。深圳市及各区的政协委员,通过不同社会渠道和专业机构与香港社会地方人士对接,发出了共同的愿望,充实和推动了两地政府的协商合作进程。2017 年1 月4 日,深港两地签订政府间协议,2019 年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河套片区深港紧密融合发展进入了快车道。习近平主席高瞻远瞩,集两岸群众的愿望,顺应新时代、新格局的发展,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发展指明了美好前程。
我有幸作为深圳市第一届政协联谊委员会办公室的主任,自1991 年开始就接触、参与、推进、协调、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29 17:2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