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感恩(我走过的路)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屠国勤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感恩:我走过的路》是民营企业家屠国勤撰写的带有个人传记色彩的回忆录。作者早年从政,后来下海经商。人生经历丰富,几度改换职业,始终心态积极,勇于拼搏,终事业小有所成。他以平淡、朴实的语言,分六十五章回顾自己人生的几十年风雨,叙述自己的童年生活、家庭亲友、从政之路、经商心得,书中充满作者关于人生奋斗的感悟。作为党员,屠国勤从政时始终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认真做事、诚实做人;经商时以诚信为本,注重角色转换,努力实现互惠共赢。他通过文字将自己的人生经验分享给后辈,鼓舞他们勤勉做事、用心做人。
作者简介
屠国勤,男,1962年4月出生于上海奉贤,1978年开始参加工作,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早年从政,曾任奉贤县(今奉贤区)邬桥镇、邵厂镇、平安镇、四团镇党委委员、副镇长,主要分管经济工作,多次获奉贤县嘉奖。后下海经商,任上海奉贤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
目录
第一章 我的母亲
第二章 我的父亲
第三章 母亲织的土布
第四章 快乐的童年
第五章 我是“孩子王”
第六章 小时候的美味“零食”
第七章 我的启蒙老师
第八章 阳光少年初长成
第九章 火红的年华
第十章 姨父姨妈的爱
第十一章 姐弟三人“压草包”
第十二章 子承父业
第十三章 当搬运工做“苦力”
第十四章 深夜割稻
第十五章 会写标语的“土记者”
第十六章 给姐姐打嫁妆
第十七章 姐姐生孩子
第十八章 卖肥猪
第十九章 青涩的初恋
第二十章 不一样的大年夜
第二十一章 爷爷奶奶教我唱儿歌
第二十二章 造新房的那些日子
第二十三章 缘分到了
第二十四章 三探姨父
第二十五章 二延婚期
第二十六章 送弟弟参军
第二十七章 我心爱的小棉袄
第二十八章 查包
第二十九章 光荣入党
第三十章 勤勉自律的“代理”书记
第三十一章 升职转岗
第三十二章 勇战泰青港
第三十三章 社教队员下基层
第三十四章 穷则思变
第三十五章 三张借条
第三十六章 招贤书记名扬奉贤
第三十七章 充分发挥喉舌作用
第三十八章 我们的“三下乡”活动
第三十九章 心系邵厂
第四十章 难忘的拆违经历
第四十一章 招进了一个大企业
第四十二章 并购风波与“奶牛棚”的故事
第四十三章 插花地里引“凤凰”
第四十四章 走出国门,放眼世界
第四十五章 我在澳大利亚的半个月
第四十六章 唐人街
第四十七章 出发,去欧洲
第四十八章 美国见闻录
第四十九章 岛国游记
第五十章 处理重大交通事故
第五十一章 两镇合并,尽责平安
第五十二章 撤县建区,履新四团
第五十三章 清退干亩土地
第五十四章 从政界到商海
第五十五章 棘手的乱麻
第五十六章 突破重围
第五十七章 艰难的选择
第五十八章 金融危机下求生存
第五十九章 义无反顾擒绑匪
第六十章 怀念父亲
第六十一章 两次挫折给我的教训
第六十二章 高校圆梦
第六十三章 岁月见证,友谊长存
第六十四章 扬起希望的风帆
第六十五章 汇贤轩里写春秋
后记
附录
履历
个人荣誉
我的家族(屠、郑两家)
家人留影
序言
也许,在有些人的眼里
,我是个积极拼搏并且事业
小有所成的人,无论是当年
从政,还是后来下海经商,
看起来我始终都一帆风顺。
实际上,工作和生活中甜酸
苦辣的滋味,只有我自己最
清楚。俗话说,梅花香自苦
寒来。若是没有经过风雪和
严寒的考验,我们又如何能
闻到梅花的馨香?是逆境练
就了我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迎
难而上的信心,是顺境给了
我幸福的笑容和一颗感恩的
心。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如
何在有限的日子里,做一些
对社会、家庭有意义的事,
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在苦苦恩
索的问题。在之前的几十年
里,我认真做事、诚信做人
,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刻苦
勤奋的工作精神,取得了今
天这样的小小成就,有喜悦
,也有汗水,基本做到了无
怨、无悔、无愧。在今后的
几十年里,我会将更多时间
倾注于修身、修心、修性、
修行上,让自己这一生更趋
于完美。
回顾这几十年曾经走过
的路,许多的过往越来越清
晰地呈现在我的眼前,我想
把这弥足珍贵的点点滴滴都
记录下来。
导语
人生有几个分水岭,一个是在青少年时代,一个是在青壮年时代,还有一个,是在退休以后的中老年时代。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几十年的酸甜苦辣,回顾之前走过的路,我的心里除了感恩,还是感恩。《感恩:我走过的路》是民营企业家屠国勤撰写的带有个人传记色彩的回忆录。
后记
人生有几个分水岭,一
个是在青少年时代,一个是
在青壮年时代,还有一个,
是在退休以后的中老年时代
。有人说,60岁到70岁,
还是“青年时代”,我是个传
统的人,愿意把60岁以后的
日子,当作由中年走向老年
的一个成熟时代。
我是个喜欢思考的人,
我想,如果把60岁之前的人
生比喻为大鹏展翅,那么,
60岁以后的时光就是静赏花
开。
回首过往,60年的光阴
里有风雨,也有阳光;有苦
涩,也有甜蜜;有幸福,也
有悲伤;有坚定,也有惆怅

我的母亲为了养育我们
,就像一盏油灯,熬了几十
年,现在她老了,需要我陪
伴在她的身旁,为她梳梳头
发,给她剪剪指甲,或者,
听她唠叨我们小时候的事情
,这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
看到母亲,我总会想到父亲
,“子欲养而亲不待”实在是
太让人伤心了。所以,我退
休以后的日子,一定要更多
地尽尽孝心,我要将对父亲
和母亲的爱,放在母亲一个
人身上,让我的母亲做世上
最幸福的母亲。
这些年,为了支持我的
事业,这个家里里外外全靠
妻子一个人,她的辛苦虽然
从来不对我说,但我全都懂
。妻子从嫁到我家的一个豆
蔻少女,熬成中年女性,看
着她头上的丝丝白发,我暗
下决心,退休后的日子,一
定要好好陪伴她。还有我的
女儿,小时候,别的小女孩
都在爸爸怀里撒娇,或者由
爸爸领着去看野生动物、去
游乐场玩,而我的女儿却很
少有这样的机会,因为我总
是一天到晚地忙工作,女儿
只能自己找小伙伴去玩……
因为工作原因,我基本上没
有时间带孩子,别的家庭,
隔代的小孩很多由爷爷奶奶
带大,而我的孙女都是由女
儿夫妻俩自己带,我作为一
个爷爷,有些失职。每当想
到这些的时候,我就会情不
自禁地湿润了眼角,我对得
起工作、事业,对得起组织
的培养,唯独对不起的,是
我的家庭。经过慎重考虑,
我决定在60周岁时主动退休
,放下事业,让自己全身心
回归到家庭中。
下这个决心,我也是有
些纠结的。毕竟,我是个工
作狂,在工作中我会特别快
乐,每当我做成一件事情,
就特别有成就感。要辞别我
的事业,回到清茶檀香的小
书房,一下子还真无法适应
。好在,前阶段我一直在读
国学经典,从中受到很多启
发:人生没有什么十全十美
,懂得放下是最好的选择。
我告诉自己:“有容德乃大
,无欲心自安。”通过国学
研读,我逐渐静下心来,事
业离我渐渐远了,琴棋书画
常伴左右。心情好的时候,
我还会做做健身运动,打打
八段锦,练练毛笔字,种种
花草。偶尔,我会约约儿时
的同伴、工作中的同事、大
学里的同学,约约老领导、
新朋友来我的办公室喝喝茶
、聊聊天、叙叙旧,还会邀
请一些文化名人来参加笔会
活动,大家一起写写字、赏
赏画,日子过得宁静而惬意

记得父亲在世的时候,
曾经不止一次对我说:“国
勤啊,事业做得差不多就可
以了,该歇下来的时候就应
该歇一歇,你一天到晚地忙
工作,工作是做不完的,你
已人到中年,自踏上工作岗
位以来,一直在努力工作,
现在也算事业有成,比上不
足比下有余,不要太辛苦,
钱是赚不完的,够用就好。
”正是父亲的这番话,让我
有了急流勇退的想法,是父
亲让我明白,人生除了事业
、前途,还有宁静的家庭生
活,还有写字、打球、喝茶
、赏花等其他乐趣。
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几
十年的酸甜苦辣,回顾之前
走过的路,我的心里除了感
恩,还是感恩。我感恩爷爷
奶奶,是他们,让我品尝到
了长辈的呵护;我感恩父亲
母亲,是他们,给了我生命
,给了我温暖;我感恩妻子
、感恩女儿,是她们,给了
我幸福,给了我一个温馨的
港湾;我感恩老师们,是他
们,给了我知识,让我明白
了做人的道理;我感恩事业
道路上的每一位老领导、老
前辈,是他们,让我不断成
长,走向成熟;我感恩每一
个帮助过我的人,是他们,
让我彷徨的脚步更加坚定;
我也感恩那些曾经站在我对
面、与我有相反意见的人,
是他们,让我不惧挫折,越
战越勇;我感恩这个伟大的
时代,给了我一个起飞的平
台;我感恩党组织,让我这
样一个农民的孩子有了前进
的梦想;我感恩伟大的祖国
,感恩和平的环境,感恩这
座美丽的城市,感恩这里的
每一个人、每一棵树、每一
朵花……我的心,常常沉浸
在感恩之中,我要把这份感
恩之心化作春风春雨,化作
明月星辰,来回报家乡、回
报这片养育我的土地。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部电
视剧,我想把它分为上下两
集。60岁之前是上集,主题
是不负青春、砥砺前行;60
岁之后是下集,内容是发挥
余热、静赏花开。这上下两
集合并起来,就是一个完整
的、幸福的人生旅程。当我
搁下笔,给我的人生上集画
上句号的时候,窗外,正是
初秋时节,风清气爽、稻熟
果香。我人生的下一集即将
开启,将有另一种精彩。愿
不负众望,不负此生。愿爱
我的人和我爱的人,以及所
有关心我的人,与我一起期
待!
屠国勤
2022年中秋写于汇贤轩
精彩页
第一章我的母亲
我出生在上海市(后简称“上海”)奉贤县(今奉贤区,后简称“奉贤”)金汇乡(今金汇镇,后简称“金汇”)红专大队第一生产队,当年,这里曾叫作“刘港大队”。我的家在一幢五开间瓦房之中,瓦房的两边各有两间厢房。西边的两间房和厢房住着郑姓三个家庭,中间是客堂,东边的两间房是我们屠家的家产。我住在客堂东隔壁的一问次间里,房子后面还有两间茅草屋,分别是长辈烧饭的灶头问和爷爷奶奶的房间,客堂的产权我家拥有六分之一。我的爷爷奶奶和他们的兄弟,就住在这两间太祖置下的房子里,繁衍生息。
在我们这儿,屠姓是个大姓,有的人家沾亲带故,但多数人家之间不一定有亲属血缘关系。在我小时候,奶奶有时会像老和尚念经一样,念叨起老一辈的事,或许,奶奶的用意是让我不要忘记了祖先的根系所在。我的曾祖父名字不详,小时候奶奶好像告诉过我,但我那时候太小,不记得了,只记得他姓屠,后代子孙在祭奠祖先的时候,称他为“屠氏”。曾祖父屠氏与曾祖母戚秀玲成婚时间不长,后来由于疾病,英年早逝,没有留下子嗣。之后,经人撮合,曾祖母与袁姓男子结为夫妻。曾祖父袁氏算是入赘到屠家来的,他与我曾祖母生有两个儿子,一个姓屠,延续屠家香火;一个姓袁,跟了曾祖父袁氏的本家姓氏。这两个男孩子,就是我的祖父屠金法和我的叔公袁林法。
在我家的东面,有一条南北向的河流,叫作“摇叉浜”。这条小河南至肖塘(今萧塘)港,北通黄浦江边的何家渡渡口,这里是我童年时代玩乐的天堂。记得那时候,每年到了夏天,我们这些小男孩就脱光了衣裳到摇叉浜里游泳、玩耍。那时候的孩子没有太多的玩具,夏天,男孩子们在浅河滩边打水仗,女孩子们在岸上的柳树下乘凉。等到傍晚太阳即将下山时,男孩女孩们就拿起镰刀,背起花袋(一种土布缝制的袋子,一般可以装好几斤东西)去割青草,拿回家喂兔子、喂羊、喂猪。
整个暑假,我们基本都是在摇叉浜里度过的。那时候父母都忙于农业生产,没有时间来管我们这些顽皮孩子,每天吃过中饭,男孩子们便不约而同地往摇叉浜跑。到了岸边,长裤、衬衫一脱,就跳进摇叉浜。清凉的河水,一群顽皮的男孩子,摇叉浜里顿时热闹非凡。我们不只是去河浜里玩,有时候,我们也会给家里做些“贡献”,比如,在河里玩耍的同时,摸一些螺蛳、捉一些螃蟹、弄一些河蚌回家,等父母收工回来煮了当菜吃。你还别说,当年物质比较匮乏,大家都买不起荤腥吃,所以,那些看似不起眼的河鲜,吃起来味道真的特别鲜美。
我最爱吃红烧河蚌,味道比红烧肉一点都不差。我看过母亲做红烧蚌肉,她先把我们拿回来的蚌放在井边,用清水养一养,然后放在土灶上煮,等蚌壳开了,母亲便把蚌肉从蚌壳里剥出来,放在一个竹篮子里,拿到水桥边,一个一个、仔仔细细地收拾干净。收拾好的蚌肉看起来肉乎乎的,带着腥味儿。接着,母亲生火起灶,在铁锅里倒上一点点菜籽油,等到油锅热得发烫、冒出青烟的时候,就把蚌肉倾盆倒人锅中,用铁铲快速翻炒。在油锅滋滋作响的同时,倒入酱油,再放一点点生姜,锅里便冒起热腾腾的烟,传来一股肉香味。因为夏天太热,很多农民都是早上烧一锅饭,吃过早饭后,将剩下来的饭放进竹子编的饭篮里,挂在家里通风的地方,能吃上一整天。等我们在外面的场地上放好小桌子、长凳子,把早上做好的饭盛好,筷子摆好,母亲做的红烧蚌肉也出锅了。当蚌肉出锅时,母亲会摘几根香葱,切碎撒在上面,那香味,简直令人垂涎欲滴。鲜美的红烧蚌肉就着冷饭,吃一口就满心舒坦。
在我们家的农田前面,还有一条东西向的河流,叫作“肖塘港”,这条河比摇叉浜要宽一些,也深一些,能行驶3~5吨的船只,春夏季节河水大的时候,8吨的船只在肖塘港里来回也不显得拥挤。肖塘港不仅宽,而且很长,东至金汇港,西越白庙港,横穿肖塘、邬桥两镇,抵达千步泾。肖塘港两岸风景优美,真有鲁迅先生的文章《社戏》里所描写的味道。坐在船上看肖塘港,蜿蜒的河流,清澈的河水,波光潋滟的水面,梦幻般的风景,那感觉美极了。春末的时候,岸边开始长出碧青的芦苇。一到夏天,那芦苇长得茂盛极了,就像两条碧玉带子,围着清洌洌的河水。浅滩边生长着各种野生水草,品种繁多。芦苇长叶的季节,也是我们享受美食的时节。母亲会在一天农活收工之后,去摘一把芦苇叶子,然后回家淘一米箩的糯米,用酱油拌好,再放点自家腌制的酸咸菜,包一锅粽子。母亲包粽子一般都是在晚上,我们姐弟几个等不及,便睡觉了。第二天一起床,闻到粽子的香味,馋得口水都要流下来。等经济宽裕一点之后,母亲在包粽子的时候,也会在粽子里放上一小块肉,这种肉粽,是我童年时代最最美味的食物。当芦苇叶子老一些的时候,母亲便会在腰间束个花袋,摘上好几把,用纱绳串起来,挂在屋檐下晾干了,备着过年的时候包粽子用。我很喜欢闻挂在屋檐下晾干的芦苇叶子的味道,很清香。当然,过年时包的粽子,馅儿也丰盛许多,不仅有鲜肉粽,还有咸肉粽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8:4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