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所收录的文章主题基本处于布伦塔诺与亚里士多德之间。本书“上编”探讨布伦塔诺的实践哲学之路,“中编”所论马克思与洛采的实践哲学之路形成别有意味的对照。不论是布伦塔诺、洛采,还是马克思,其实践哲学无疑在亚里士多德思想中都有其源头,于是讨论亚里士多德的实践哲学及其与前述诸实践哲学的内在关联便成为“下编”的主题。作为实践哲学之一种的“伦理学”本身的定性定位问题,以及与之相应的一些道德实践问题作为“续编”放在本书最后予以讨论。 作者简介 郝亿春 1972年生,河北赤城人。哲学博士,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理事。研究涉及西方伦理学、西方价值哲学、布伦塔诺哲学、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等。在《哲学研究》《世界哲学》《哲学动态》《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等专业刊物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出版《从经验立场出发的心理学》(收入商务印书馆“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等译著多部。 目录 前言:“人类文明主义”与“实践哲学”问题 上编 回到“实践”问题:布伦塔诺之路 心理现象的明证—存在与类型划分 ——布伦塔诺的《从经验立场出发的心理学》 正确的判断与正当的情感 ——对布伦塔诺“内在价值论”的探析 超越的存在、意向的存在与真实的存在 ——兼论布伦塔诺的“意向性”问题 存在·心灵·价值 ——布伦塔诺哲学疏论 中编 回到“实践”问题:洛采与马克思的对照 形而上学的开端在伦理学中 ——洛采形而上学初探 洛采与现代价值哲学之发起 马克思哲学中“意识的内在性”问题 ——兼与吴晓明先生商榷 马克思哲学之为“虚无主义”的来龙去脉 ——在“存在学”与“实践学”之间 下编 回到“实践”问题:亚里士多德之路 第一本体与内意识 ——兼及一种可能的道德主体性 德性即知识 ——亚里士多德对“苏格拉底”问题的应答及其根底 明智与道德问题 ——从亚里士多德伦理学出发的一个讨论 美德的两面 ——兼谈《尼各马可伦理学》中“àρετη”的中译问题 实践的内在性维度刍论 ——以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为基础的考察 美德与实践 ——在亚里士多德与麦金泰尔之间 快乐的本性及其在好生活中的位置 ——从德性伦理学的视域看 古希腊哲学传统中的“双重正义论”及其当代意义 ——兼谈“现代中国正义论”的构建 完满友爱:“自我关切”还是“非自我关切” ——对亚里士多德“友爱论”中一个老问题的新解答 续编 回到“实践”问题:伦理学之路 伦理学:“伦理”抑或“科学” ——伦理学“色谱”刍议 伦理学的基础与善的原则 ——从休谟、康德到布伦塔诺 道德的普遍性与普遍化小议 从理性启蒙到德性启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