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以双城堡屯田为契机的京旗出关移屯是东北开发史上的重大课题,它拉开了东北流民大规模开发东北的序幕,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王履泰《双城堡屯田纪略》一书从微观上记述了从嘉庆十九年(1814)至道光三年(1823)双城堡屯田的翔实情况,为研究该处屯田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历史资料。但是从宏观上看,京旗移屯的背景,双城堡屯田在整个东北开发过程中的历史地位,它与东北其他地区屯垦比较所独具的特点,则是这部历史文献不能解决的问题。而且该书因受时限所拘,不能得见屯田始末全貌。为此,编者从光绪朝《大清会典事例》,席裕福、沈师徐辑《皇朝政典类纂》,贺长龄辑《皇朝经世文编》,陈瞍辑《同治中兴京外奏议约编》和王延熙等辑《皇朝道咸同光奏议》诸文献中选辑有关史料,汇成《东北屯垦史料》,系统展现清代东北屯垦的大致轮廓,提供研究东北各地区屯垦最基本的背景材料。 目录 双城堡屯田纪略 整理前言 凡例 卷一 上谕 卷二 奏略 卷三 咨会 卷四 札檄 卷五 示约 东北屯垦史料 编辑前言 一、移屯缘起 二、开垦沿革 三、双城堡屯田 四、伯都讷屯田 五、黑龙江屯田 序言 吉林师范学院李澍田同 志,悉心钻研历史,关心乡 邦文献,于教学之余,搜罗 有关吉林的书刊,上自古代 ,下迄辛亥,编为“长白丛 书”,征序于予,辞不获命 。爰缀予所知者书于简端日 : 昔孔子有言:“夏礼吾能 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 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 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 之矣。”说者以为:“文,典 籍也。献,贤也。”这是因 为文献对于历史研究相辅相 成,缺乏必要的文献,历史 研究便无从措手。古代文献 ,如十三经、二十四史之属 ,久已风行海内外,家传户 诵,不虞其失坠,而近代文 献往往不易保存。清代学者 章学诚对此曾大声疾呼,唤 起人们的注意,于其名著《 文史通义》中曾详言之。然 而,保存文献并不如想象那 么容易。贵远贱近,习俗移 人,不以为意,随手散弃者 有之。保管不善,毁于水火 ,遭老鼠批判者有之。而最 大损失仍与政治原因有关。 自清朝末叶以来,吉林困厄 极矣,强邻环伺,国土日蹙 ,先有日、俄帝国主义战争 ,继有军阀割据,九一八事 变后,又有敌伪十四年统治 ,国土沦陷,生民憔悴。在 政权更迭之际,人民或不免 于屠刀,图书文物更随时有 遭毁弃和掠夺的命运。时至 今日,清代文书档案几如凤 毛麟角,九一八事变以前书 刊也极为罕见。大抵有关抨 击时政者最先毁弃,有关时 事者则几无孑遗。欲求民国 以来一份完整无缺的地方报 纸已不可能,遑论其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 来,百废俱兴,文教事业空 前发展。而中经十年内乱, 公私图书蒙受极大损失,断 简残篇难以拾缀。吉林市旧 家藏书,“文革”期间遭到洗 劫,损失尤重。粉碎“四人 帮”后,祖国复兴,文运欣 欣向荣,在拨乱反正的号召 下,由陈云同志倡导,大张 旗鼓,整理古籍,一反民族 虚无主义积习,尊重祖国悠 久文化传统,为振兴中华, 提供历史借鉴。值此大好时 机,李澍田同志以一片爱国 爱乡的赤子之心,广泛搜求 有关吉林文史图书,不辞劳 苦,历访东北各图书馆,并 远走京沪各地,仆仆风尘, 调查访问,即书而求人,因 人而求书,在短短几年内, 得书逾千,经过仔细筛选, 择其有代表性者三百种,编 为“长白丛书”。盖清代中叶 以来,吉林省疆域迭有变迁 ,而长白山钟灵毓秀,巍然 耸立,为吉林名山,从历史 上看,不成山于《山海经· 大荒北经》中也有明确记录 ,把长白山当作吉林的象征 ,这是合情合理的。 “丛书”中所收著作,以 清人作品为最多,范围极其 广泛,自史书、方志、游记 、档案、家谱以下,又有各 家别集、总集之属。为网罗 散佚,在宋、辽、金以迄明 代的著作之外,又以文献征 存、史志辑佚、金石碑传补 其不足,取精用宏,包罗万 象,可以说是吉林文献的总 汇,对于保存文献,具有重 大贡献。 回忆酝酿编余之际,李 澍田同志奔走呼号,独力支 撑,在无人、无钱的条件下 ,邀集吉长各地的中青年同 志,乃至吉林的一些老同志 ,群策群力,分工合作,众 志成城,大业克举。在整理 文献的过程中,摸索出一套 先进经验,培养出一支坚强 队伍。这也是有志者事竟成 的一个范例。 我与李澍田同志相处有 年,编订此书之际,澍田同 志虚怀若谷,对于书刊的搜 求,目录的选定等方面多次 征求意见。今当是书即将问 世之际,深喜乡邦文献可以 不再失坠,故敢借此机会聊 述所怀。殷切希望读此书者 ,要从祖国的悲惨往事中, 体会爱国家、爱乡土的心情 ,激发斗志,为“四化”多作 贡献。也殷切希望读此书者 ,能够体会到保存文献之不 易,使焚琴煮鹤的蠢事不要 重演。 当然,有关吉林的文献 并不以汉文书刊为限,在清 代一朝就有大量的满文、蒙 文的档案和图书,此外又有 俄、日、英、美各国的档案 和专著,如能组织人力,有 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整理, 提要钩玄勒成专著,先整理 一部分,然后逐渐扩大,这 也是不朽的盛业,李君其有 意乎? 吉林陈连庆谨序 一九八六年五月一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