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笔记小说数以百计,洪迈撰著的《容斋随笔》堪称其中出类拔萃之作,是集中国数千年历史文化之精粹的珍品。该书一问世便受到了当时的统治者宋孝宗赵昚的称誉,从此成为历代所的珍籍。
作者洪迈(1123~1202年),字景卢,号容斋,南宋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他出生于一个官宦家庭,其父洪皓官至徽猷阁待制(假礼部尚书),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奉命出使金国,由于毅然拒绝接受金人所授的官职,被十余年。其间虽不似西汉苏武“噬毛茹血”,亦饱受凌辱,尝尽辛酸,然始终不失气节。后因金国大败,方被遣归宋,于绍兴十三年(1142年)回到临安。洪迈是洪皓的第三子,二十三岁时考中博学宏词士,从此开始步入仕途。后因其父洪皓斥责秦桧与金勾结一事遭贬而受牵连,被降调为福州教授,累迁左司员外郎、起居舍人、中书舍人兼侍读,直学士院。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曾出议和,被囚使馆,三日水浆,返宋后竟以使金辱命罢职。其为官清廉,有治才,所任之处每能乱民,赈济贫民。后预修《四朝帝纪》敷文阁直学士后以端明学士致仕。《宋史》本传称他“考阅典故,渔猎经史,极鬼神事物之变”。著有文言小说《夷坚志》四百二十卷,集宋代志怪小说之大成;《容斋随笔》七十四卷,在历代考订笔记中负盛名;另有《野处类稿》等书传世。
《容斋随笔》是关于历史、文学、哲学、艺术等方面的笔记,以考证、议论、记事为中心内容。既有宋代的典章制度,更有三代以来的一些历史事实、政治风云和文坛趣话,以资料丰富、格调高雅、议论精彩、考证确切等特点,卓然众多的同类著作,被《四库全目提要》推为南宋笔记小说之冠。
《容斋随笔》计随笔、续笔、三笔、四笔各十六卷,五笔十卷,共七十四卷。此书涉猎范围极广,经史典故、天文地理、轶闻异说、诸子百家之言及诗文语词,无所。其中对经史艺哲考订博录,卓有独见。此书的学术性和可读性绝不亚于任何一部史书,其中的政治历史、人物逸事、文章典籍,甚至各朝各代的制度无所,堪称宋朝之前的百科全书。
而《容斋随笔》重要的价值和贡献,则是对历代典籍的重评、辨伪与订误,并考证了前朝的一些史实,如政治制度、事件、年代、人物等,提出了许多颇有见地的观点,更正了许多流传已久的谬误,不仅在中国历史文献上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而且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亦意义重大。
《容斋随笔》取材广泛,内容丰富,考虑到普及的需要,我们选取了其中代表性的篇章,以供读者阅读,希望本书能对您的学习和生活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