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以高效开展研发组织管理工作为目标,首先引入研发管理的常见问题,然后介绍研发管理的概念、目的、建设思路,以及如何从头创建一个项目(包括项目管理过程、项目开发过程、项目实施过程、产品管理和营销客服过程、研发支持过程)。本书围绕研发管理体系的四个要素——思想方法、工作流程、配套工具和人力资源进行了详细讲解。阅读本书,读者可从中学习到如何建立自我成长、高效能的研发作战团队,从而在预定的时间和成本之内开发出让消费者满意的产品。 本书适合企业中高层管理者、产品研发人员、企业运营流程设计者和管理者、高校老师及研究机构专业人员阅读。 作者简介 林锐,1973年生,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技术物理学士、微电子硕士,浙江大学计算机应用博士。大学期间两度获得中国大学生跨世纪发展基金特等奖,1996年获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7年被评为首届中国大学生电脑大赛软件展示明星。 2000年7月加入上海贝尔有限公司,从事软件工程、项目管理和CMM研究推广工作,2003年7月被Alcatel集团授予为保持全球技术领先地位做出突出贡献的技术专家。 2004年初创建上海漫索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公司致力于创建适合国内中小型企业的管理方法和软件产品。林锐博士在程序设计、软件工程、项目管理、CMMI与过程改进、研发管理领域累计出版著作16部,拥有数十万名读者。 目录 1 研发管理常见问题与对策 1.1 需求的常见问题和对策 1.2 设计的常见问题和对策 1.3 质量和效率的常见问题和对策 1.4 项目管理的常见问题和对策 1.5 产品管理的常见问题和对策 1.6 跨部门协作的常见问题和对策 1.7 商业模式的常见问题和对策 2 研发管理的基本概念 2.1 研发管理的目的、困难和意义 2.2 研发管理体系的四个要素 2.3 研发管理方法论的演变过程 2.4 能力成熟度模型CMM CMMI介绍 2.5 敏捷理念介绍 2.6 迭代开发模式介绍 3 高效能研发管理体系的建设思路 3.1 研发效能的概念 3.2 融合CMMI、敏捷和迭代 3.3 研发管理体系模型介绍 3.4 效能2级:项目已管理(及格) 3.5 效能3级:全过程管理(良好) 3.6 效能4级:量化管理(优秀) 3.7 效能5级:持续优化(卓越) 3.8 研发管理工具的选择思路 4 项目管理过程 4.1 立项管理 4.2 项目成员管理 4.3 需求管理 4.4 任务进度管理 4.5 变更控制 4.6 代码版本管理 4.7 文档管理 4.8 工作汇报 4.9 项目成本管理 4.10 结项管理 5 项目开发过程 5.1 项目需求开发 5.2 软件设计 5.3 硬件设计 5.4 模块开发与集成 5.5 测试管理 5.6 缺陷跟踪 6 项目实施过程 6.1 现场勘察 6.2 方案审核 6.3 实施指导 6.4 过程检查 6.5 试用和验收 7 产品管理和营销客服过程 7.1 产品管理 7.2 客户信息管理 7.3 销售管理 7.4 客服数据管理 8 研发支持过程 8.1 公共技术平台建设 8.2 知识库管理 8.3 培训管理 8.4 供应商管理 8.5 零部件采购管理 9 量化管理的思想方法 9.1 量化管理的概念 9.2 量化管理的三个步骤 9.3 量化管理的特征和优点 9.4 量化管理的困难 9.5 量化管理的实施建议 9.6 常用算术统计 9.7 常用统计图 9.8 研发企业常用度量元和统计方法 10 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建议 10.1 什么是人力资源管理 10.2 如何使现有人员发挥最大价值 10.3 用好“歪瓜裂枣”型人才 10.4 如何让下属服你 10.5 如何带领团队 10.6 组织结构及其建设 10.7 组织结构的建设原则 10.8 提升研发团队的表达能力 10.9 时间碎片化对研发效能的重大影响 序言 为什么要重视研发 如今,中国的电商和物 流非常发达,“卖货和送货” 的门槛低、赚钱快、失败风 险低,所以大量创业者和就 业者加入“卖货和送货”大军 ,可谓夜以继日。相比之下 ,研发的门槛高、难度大、 失败风险高,所以从事研发 的人员和企业越来越少。这 会让表面上的市场繁荣暂时 掩盖住长久的隐患。 极容易得到的东西往往 是平庸之物,也极易被人抛 弃。任何行业的竞争最终比 拼的都是好产品(包含好服 务),因为消费者关注的是 好产品。这里的“好”是功能 、质量、价格和吸引力的综 合表达。 那么,好产品从何而来 ? 好产品绝对不会遍地都 是、唾手可得! 除了自然资源(如农林 渔牧矿)之外,绝大多数好 产品都是企业研发出来的。 越好的产品,研发投入就越 大。研发能力是企业持久的 核心竞争力。 当今时代,研发弥足珍 贵,值得所有企业重视。 为什么需要研发管理体 系 研发管理的目的是在预 定的时间和成本之内开发出 让消费者满意的产品,这是 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需求、设计、质量和效 率、项目管理、产品管理、 跨部门协作、商业模式等研 发管理的常见问题相互交织 ,每个问题都无法单独解决 。例如,你无法用一种方法 单独提升质量或效率,只要 需求、设计、产品管理、项 目管理做不好,就一定会降 低质量或效率。 所以研发管理不能“头痛 医头、脚痛医脚”,不能依 靠应急措施、经常救火,必 须寻求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即建设研发管理体系。 研发管理体系有四个要 素:思想方法、工作流程、 配套工具和人力资源。 企业的研发管理体系一 旦建立好,就好比是铁打的 营盘,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根 基。企业不再害怕人员流动 ,新人进来之后,经过相应 的培训,可以很快地融入体 系之中,能够为企业创造价 值。 效能的概念 效能是效率、能力、成 效的综合表述,可以简单直 观地表达为“效率和能力的 乘积”,即:效能=效率x能 力。高效能意味着工作既快 又好,用较短的时间、较低 的成本获得满意的成效。 请注意,能力和效率之 间不一定是正比例关系。如 果个体能力很强,但他们很 懒散,或者不服从管理,整 体效率也会很低,相应的效 能也低。反之,如果他们效 率很高,但是能力很低,只 能够很快地做出很平庸甚至 很差的产品,也是没有前途 的。 效能这个术语,既关注 结果(即成效),又关注过 程(即效率×能力),非常 适合于研发管理体系。提升 效率主要依靠合适的流程和 工具,提升能力主要依靠培 训、实践和探索,两者结合 才能获得高效能。 在融合CMMI、敏捷和迭 代的基础上,本书建立了“ 研发管理体系模型”(见图1 ),将效能划分为2-3-4-5 等级,对应及格-良好-优秀 -卓越水平等级。希望读者 在理解之后,再根据企业自 身特征修改模型,研制适合 本企业的研发管理体系。 关于本书 自工业革命以后,人类 在科技领域的进展可谓突飞 猛进、日新月异,相比之下 ,管理的演进却并非如此。 如果你的产品使用的是十年 前的技术,你会被别人嘲笑 。然而,如果你的管理方法 来自千年前的古人思想,却 可能不仅不显得落后,反而 会被别人仰视。 可见,管理方法并不刻 意追求先进或创新。好的管 理有共同的特征:人性化、 容易理解和易于使用,能够 获得期望的成效。 对于管理,人们总希望“ 大道至简”。但是,我们不 能为了迎合人们的期望,而 把原本复杂的事物硬生生地 弄得很简单,以至于简单而 无效。我们只有深刻理解复 杂事物的原理和逻辑之后, 才可能对它进行精炼(优化 ),使其容易理解和易于使 用。 研发管理是复杂的,不 可能极简单。研发管理体系 是一个复杂系统,不是三言 两语就能说明白的,也不是 随随便便就能掌握的,这是 客观事实。 我从2000年开始从事研 发管理方法论的研究和相应 软件系统的研发,至今已有 20多年的实践,其间出版了 十多本著作。我的使命是: 不断地实践和思考,把复杂 深奥的研发管理方法论转化 为容易理解和易于使用的管 理体系,帮助中小型企业, 用较低的代价快速、平稳地 提升研发效能。 本书是我20多年来研发 管理经验的浓缩,书中建立 的研发管理体系模型(见图 1)已被修改上干次,模型 中的每个字、每条线都有其 含义。这幅图清晰直观地展 示了研发管理的逻辑,是我 锤炼了20年的心血之作,已 经被大量IT企业引用,发挥 了重要作用。 要想获取更多与研发管 理相关的资料,请发邮件给 我(linrui@mansuo.com) 。此外,我根据效能3级研 发管理体系模型开发了“项 目管理平台”,该平台集成 了需求管理、任务进度管理 、缺陷(问题)跟踪、质量 检查、客服管理,知识库管 理等常用功能,欢迎读者发 邮件联系我,以了解更多信 息。 本书的读者对象主要是 研发企业的管理人员,高校 的老师也可阅读本书。高校 拥有数量众多的研发项目, 以及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