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浓缩中外文化知识精粹的工具书,集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实用性于一体,具有超强的参考性与指导性。寻根探源,集纳中外灿烂文化,谈古论今,猎获古今丰富知识,一书在手,即可领略到中外文化的风采。希望这本书给你的心智以有益的启迪,使你充分地感受到文化的魅力。
《中秋帖》
《中秋帖》传为东晋书法家王献之所书,与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殉的《伯远帖》合称“三希”,现藏故宫博物院。
人们称《中秋帖》为“一笔书”之祖。“一笔书”所体现的是一笔下去连绵无尽的审美特质,是书法美的魅力所在。《书断》中说:“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脉不断,及其连者,气候通其隔行。”
《真草千字文》
《真草千字文》是隋书法大家智永的代表作品。此帖书体法度严谨,笔力精到,或字字区别、个个独立,或映带相关、连绵一气。但都下笔有源,使转有法,达到了“神化自若,变态无穷”的意境。遒劲丽美,字体古雅,用笔藏头护尾,一波三折,含蓄而多奇趣,非唐以后人所能及。
《仲尼梦奠帖》
《仲尼梦奠帖》为唐著名书法家欧阳询所作。欧阳询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号为“欧体”。《仲尼梦奠帖》可谓欧体楷书的登峰造极之作。
《仲尼梦奠帖》共78字,无款印。此帖用墨淡而不浓,且是秃笔疾书,转折自如,无一笔不妥,无一笔凝滞,上下脉络映带清晰,结构稳重沉实,运笔从容,气韵流畅,体方而笔圆,妩媚而刚劲,为欧阳询晚年所书,清劲绝尘,诚属稀世之珍。
《黄州寒食帖》
《黄州寒食帖》系三大行书书法帖之一,北宋书画家苏轼手迹。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此诗的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黄庭坚在此诗后所跋:“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
《书谱》
《书谱》不但是唐代书法家孙过庭最著名的草书杰作,也是一部叙述书法理论的著作,为后世学习草书的标准范本,也是研究书法艺术的珍贵文献。
《书谱》的书风完全得自“二王”,用笔果断干净,不作上下牵连,结体空旷圆润,章法浑然天成,正是“宪章二王,工于用笔”。
《书谱》中提出的理论观点,如违而不犯,和而不同;留不常速,遣不恒疾;带燥方润,将浓遂枯;泯规矩于方圆,遁勾绳之曲直;乍显乍晦,若行若藏;穷变态于毫端,合情调于纸上等,都是独到的见解。
《祭侄文稿》
《祭侄文稿》又称《祭侄季明文稿》,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书法作品中的精华,也是书法史上的瑰宝,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足以与王羲之的《兰亭序》相媲美。
《祭侄文稿》总共228字,33行,字数不多,但字字体现了颜真卿深厚的书法艺术造诣。用笔流畅、随意、遒劲;用墨浓淡、枯润相宜,参差有别。
《兰亭序》以典雅怡人心神,《祭侄文稿》则以悲壮夺人魂魄。此书是作者为纪念在“安史之乱”中罹难的侄子所作,写时满怀着失去亲人的悲痛和对叛臣的仇恨。开卷尚能平静,后则越写越激昂,运笔的节奏跌宕起伏,最后愤怒的激情喷涌而出,点画飞动,动人心魄,有一泻千里之势。
《神策军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