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罗养儒先生撰的一部掌故性纪实文集,是一部了解近代云南、尤其是昆明方方面面的宝贵资料。
本书所记主要内容,为清末及民国时期有关云南的社会、政治、经济、民族、文化等,大都为其亲闻、亲见与亲历,既有一定的真实性,也有一定的可读性。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纪我所知集(云南掌故全本)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罗养儒 |
出版社 | 云南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是罗养儒先生撰的一部掌故性纪实文集,是一部了解近代云南、尤其是昆明方方面面的宝贵资料。 本书所记主要内容,为清末及民国时期有关云南的社会、政治、经济、民族、文化等,大都为其亲闻、亲见与亲历,既有一定的真实性,也有一定的可读性。 目录 卷一 金碧神话之一 哀牢九隆族及蒙段世系考附沐氏世系 三迤民族之分晰 滇中民族琐言 滇西野与夷之考正 纪滇中星回节之本末 昆明城池之建置 昆明之民族概略 谈谈昆明城之山龙地脉 吴三桂轶事 前清时之云南省制概略 述清代设置于云南省会之官吏 卷二 纪百余年前昆明之繁盛及回人困城时的情况 述六七十年前昆明城内之景象 卷三 往昔昆明人之风俗习惯 谈谈往昔昆明之婚嫁礼节 谈谈往昔昆明之丧葬礼节 谈谈往昔昆明人口福上之享受 卷四 谈谈六七十年前昆明人之生活 昆明人极重礼貌 往昔昆明人士之[节日]游乐 谈谈七十年前昆明之所有行业 往昔昆明之琐屑风俗 昆明人抬菩萨求雨 昆明之回族人求雨 卷五 谈谈科岁两考之情形 谈谈清代之秋闱故事 略谈清代之武科举 谈谈清代之春闱会试 谈谈一些有关于科举及无关于科举之仕进 往昔云南秀才之出路与生活 清代之刑幕 往昔滇民年纳粮赋之准则 清代之积谷仓 滇边州县之粮差催粮 清代之临民者较民国之临民者廉明 今昔人士之贪污比较 卷六 昆明太阳出没昼夜时刻表 时宪书之内容 往昔云南之钱法 往昔云南之货币 往昔迎春之形形色色 迎霜降 往昔官方之护日护月 附日月蚀说明 秋审 往昔官吏之接印封印 前清州县办人犯之特殊排场 谈谈清代之衙门形式 谈谈清代公署中之组织 谈谈往昔的一些慈善事 民国己丑年考古 附中国历代历法异同考 附阳历之闰年说 卷七 南较场与北较场 翠湖之旧观 省垣文庙之旧观 省垣城隍庙之旧观 省贡院之旧观 昆明城内外之寺观考 前代之重要祠祭 忠爱坊之建筑与毁灭 观城西棋盘山之风雨碑记 霖雨桥 近日楼楹联汇志 唐继尧再造共和纪念碑铭 卷八 昆华名胜纪略 圆通寺 莲华寺 土主庙 大德寺 永宁宫 诸葛武侯祠 潘公祠 悯忠寺 报国寺 常乐寺 观音寺 华亭寺 太华寺 三清阁畔之大小寺观 筇竹寺 金井庵 法界寺 商山寺 涌泉寺 地藏寺 井宿祠 灵光寺 玉皇阁 归化寺 观音山 道光年间昆明大地震 与客谈近六十年来云南迭有大地震事 民国十三年大理地震(纪客谈也) 地震之征兆 往昔云南之痒子症 同治辛未年昆明大水 丙申元旦昆明城外大火 烟瘴 石头开花 乌鸦喜鹊相战斗 地风 山洪 星陨石 辛亥革命之前后期间贵阳迭现灾异 纪香港之风灾水灾 婺川黄村沉陷记 海源寺 妙高寺 胜因寺 真庆观 五灵庙 法幢寺 金马山神祠 昙华寺 太和官 黑水神祠 虚凝庵 铁峰庵 卷九 附近省垣之名胜岩洞 昆明之花木 昆明之蔬菜 昆明地方之钜大物品 谈谈云南之茶花 滇中出产物品之丰富 卷十 滇南景物志略之一 嵩明黄龙山之古柏 法界寺之遗迹 嵩明琐志 富民城市 河上洞与瀑布 富民之燕子洞 九峰山 富民之鸡荣[土从I]菌 安宁之盐场坝 安宁温泉之回顾 曹溪寺 法华晚照 杨文襄公之祖茔 呈贡之果品 晋宁盘龙寺 晋守忠烈庙 汤池之初康保 宜良之琐屑志 玉溪之九龙池 黑、元[兴]、永[济]井之特殊情况 定远之力石酒 卷十一 滇南景物志略之二 武定之正续寺 纪友人述武定北去之一段奇僻路径 武定之剖[骟]母鸡 寻甸之概况 陆凉之普济寺 龙凤寺 赖龙潭 发现大爨碑之轶闻 陆凉最近发现之古迹 宣威矿产之富 巧家区域之辽阔 绥江途次中之奇异景物 盐井渡一带之官路崎岖 卷十二 滇南景物志略之三 大理之风花雪月 苍洱名胜 游凤眼洞记 邓川百节夫人庙 渔塘会 邓川之油鱼 洱源之孔庙 洱源之潜龙庵 小罗坪山之景象 鹤庆眠龙洞 大理月街与鹤庆松桂会 鹤庆之神话 漾弓江之石门坎 鹤庆石瑶[宝]山之盛会 鹤庆之梓里桥 朝霞奇景 松明节跑马 永北观音 永北观音之神话 宾川之木棉 鸡足山之传衣寺 卷十三 滇南景物志略之四 澜沧江上铁锁桥 永平永国寺之大铜佛 永平金屏寺之大铜锅 云龙宝丰井上之一奇事 龙陵天乙山 仙人澡塘 盘蛇谷 龙川江与大盈江考 中旬地处特殊 中甸归化寺中之大佛像 丽江、中甸、维西之喇嘛寺 丽江喇嘛寺中之特殊景物 天竺现身节 藏佛与舍利子 中旬之金矿 古宗人吸牛血以补身 低头草与和合草 制伏猛兽之昏药 蒙化之特殊品物 腾越厅署之崇宏 保山 序言 本书为罗养儒先生遗 著,曾于1996年经删节 校点后出版,受到社会各 界的关爱。但当时因各种 原因删掉了部分章节,故 不便以原书名《纪我所知 集》行世,而另自拟书名 《云南掌故》付梓。然总 因如此,致使原书残缺而 耿耿于怀,总觉缺憾。今 获此遇,将原稿全部重新 整理后得由云南人民出版 社出版,实属该书之幸、 养儒先生之幸,亦属读者 之幸!我亦得以解脱多年 来心中之憾。 此次整理,是在原来 的基础上,除将所删部分 经校点、勘误和注释后补 入外,对于收入《云南掌 故》者,又再次进行了校 点、勘误和补注。 原删掉之文,主要为 第一卷中四篇和第十八卷 全部,其他各卷则删去四 十一篇,连同一些章节中 删去之文,二十万余言。 就其内容而言,大都属于 民族与宗教方面,虽然这 些内容原来并未一概弃之 不置,而这次补入的内容 ,当比原先保留的要多得 多。 养儒先生在本书中所 撰述的内容十分丰富,就 民族与宗教、迷信方面的 内容而言,有采自以往有 关云南史志,特别是明、 清两代的史志者,也有家 中祖辈人讲述自身经历及 上辈人所历者,也有其挚 友所睹所闻者,更有自己 亲身所历所践者(这其中 之人,多为清末及民国年 间之人,所述之事亦多为 清末、民国年间之事), 这些都为我们了解、研究 过往事件,了解过去了的 社会政治、经济生活,提 供了许多弥足宝贵的资料 。 养儒先生在《自序》 中明言,撰写此书“志在 叙述”,一本“述而不作” 之旨,但在字里行间,仍 不免流露出一些议论和感 叹,间或存有偏说之言。 他在《前清州县办人犯之 特殊排场》一文中写到: “吾人执笔为文,纪事述 陈,只要人世间实有之事 ,则不论为善为恶,为好 为坏,都可以写可以述。 即事过境迁,质已近于朽 败,迹已近于泯灭,言来 确实陈旧,味之更是酸馊 ,若此者,亦不妨从实写 出,于纸上留一痕迹,以 供人批评。不然,即无以 知前人于一切事体上,有 合乎理法者,是在某些地 处,违乎理法者,又在某 些地处。其一切动作,或 属于迷信,或属于禁忌, 或拘于陈格,或囿于习俗 ,其种种之不良处,得藉 纸笔现出。斯而后方识得 旧社会上,固有些精英可 撷,而在一切事体上,现 出种种之腐朽痕迹。”在 另外一篇文章中写到:“ 写出往昔社会上之一切形 形色色,亦可为研究社会 学者之一助。”“善者合称 善,不善者合鄙弃。”善 哉! 书中关于云南少数民 族的撰述见于《哀牢九隆 族及蒙段世系》《三迤民 族之分析》《滇西民族琐 言》《谈谈几个民族之风 俗习尚》诸篇者,其内容 多采自新、旧《云南通志 》,如阮《志》、范《志 》、岑《志》,以及《通 典》《文献通考》《云南 志》《滇云历年传》《南 诏野史》《滇系》《维西 见闻录》及新、旧《唐书 》所载者居多,然大都是 摘其意而录其概,不离原 文而又非原文。虽然如此 ,仍可以一斑而窥全豹, 了解往昔云南各少数民族 生产、生活的基本情况, 并通过这些探索出各民族 在历史演化过程中的一些 基本信息,并推而广之地 寻找出人类各民族在进化 过程中普遍性的规律。 对于本书记述的无论 是采自史志的,还是撰述 者耳闻目睹的关于民族习 性、民族事件,乃至宗教 的、迷信的现象,对少数 民族的不敬用语等,我们 都应本着辩证唯物主义和 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去面 对,通过研究近现代仍保 留的某些现象,去追溯过 往的,不甚为今天的人们 所了解的东西,从中探索 人类社会关系发展变化的 来龙去脉。 原稿于民族称谓,多 本旧习,今凡遇有“犭”旁 者,均依现行规范用字改 作“亻”旁:原稿在用字用 词上善循方言土语,在文 字叙述中多现昆明地方特 色,且多用异体字或通假 字,今为保存原稿真实面 目,对于义通能予保留者 则保留之;对原稿中的错 字脱字、古地名人名、旧 历纪年、冷僻词语及封建 迷信、所述偏颇、民族歧 视等需要说明之处,再次 以方括号略注订正、补漏 和补注说明。圆括号内文 字,为作者所注。 李春龙 二〇一四年三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