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引进自Springer出版社,由国际上多名享有盛名的脊柱外科专家共同编写,是一部全面介绍常见及罕见上颈椎区域疾病的著作。 全书共四篇35章,第一篇主要阐述了颅颈交界区的解剖、影像学、生物力学和矢状位平衡;第二篇则侧重于围术期的处理和导航、增强现实等辅助技术的应用及临床价值;第三篇主要介绍了寰枢椎手术技术、技巧,不仅包括传统的手术入路、内固定技术,还包括微创技术和介入技术等新技术、新进展;第四篇则重点介绍了上颈椎疾病的治疗,几乎涵盖从常见的创伤、肿瘤、畸形到罕见的上颈椎疾病的所有治疗。 著者收集了大量文献,提供了详细的循证信息,可供相关医师在诊断和治疗颅颈交界区疾病时参考。 这部著作内容系统,图表丰富,理论与实践兼备,既可为从事上颈椎疾病诊疗工作的医师提供指导,也可方便广大骨科医生在临床工作中查阅参考。 作者简介 高延征,主任医师,二级教授,河南省人民医院脊柱中心主任,河南省脊柱脊髓病诊疗中心主任,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人才,河南省卫生科技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及河南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贴。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脊柱分会常务委员,河南省医学会骨科学会分会主任委员,河南省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委会常委兼颈椎研究学组副组长、脊柱感染学组副组长,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骨科创新转化专业委员会常委兼脊柱学组副主任委员,SICOT中国部数字骨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骨科分会常委兼脊柱创伤学组副主任委员、脊柱机器人学组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杂志》《中华骨科杂志》《中华创伤杂志》《骨科》《中华老年骨科与康复电子杂志》《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中国脊柱脊髓杂志》《脊柱外科杂志》《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等10余种学术期刊常务编委、编委或通讯编委。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第十二届中国医师奖、感动中原十大年度人物、河南高层次人才“中原名医”称号。 目录 第一篇 总论 第1章 颅颈交界区解剖 一、概述 二、颅颈交界区后正中部解剖 三、颅颈交界区后外侧部解剖 四、颅颈交界区前外侧部解剖 五、颅颈交界区前正中部解剖 六、总结 第2章 颅颈交界区椎动脉的解剖 一、椎动脉V3段解剖 二、解剖变异 三、总结 第3章 颅颈交界区的影像学评估 一、概述 二、创伤的影像学 三、椎动脉的影像学解剖 四、颅颈交界区骨结构异常 五、总结 第4章 颅颈交界区的生物力学 一、颅颈交界区的运动 二、生物力学弹性测试 三、颅颈交界区的负荷-形变 四、生理状态下的生物力学 五、颅颈交界区简单病变的生物力学概述 六、翼状韧带断裂 七、横韧带断裂 八、关节韧带损伤 九、寰椎骨折的生物力学影响 第5章 颅颈交界区的矢状位平衡概念 一、比较解剖学和平衡的演变 二、功能解剖学 三、退行性变的状态 四、颅颈交界区曲度的其他问题 五、颅颈交界区手术对曲度的要求 六、总结 第二篇 围术期注意事项 第6章 手术体位摆放 一、概述 二、仰卧位 三、俯卧位 四、侧卧位 第7章 颅后窝和颅颈交界区手术神经麻醉关注点 第8章 围术期管理: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深静脉血栓预防和失血管理 一、脊柱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 二、深静脉血栓形成与肺栓塞的预防 三、失血的处理 第9章 图像技术、导航和增强现实技术在颅颈交界区手术中的应用 一、概述 二、定义 三、基本原则 四、脊柱导航:当前状态 五、案例描述 六、展望 第三篇 手术技术 第10章 开放经口入路 一、开放经口手术的指征 二、病理和趋势 三、术前评估 四、外科同意 五、技术 六、围术期 七、并发症管理 第11章 经鼻内镜入路 一、概述 二、指征 三、鼻内镜齿突切除的可行性 四、系列病例 五、术后管理 第12章 齿状突螺钉固定和前路寰枢固定技术 一、概述 二、齿状突螺钉固定技术 三、前路寰椎和枢椎固定技术 四、风险和并发症 五、总结 第13章 寰枢固定技术:颅颈交界外科 一、概述 二、指征 三、寰椎和枢椎融合技术 四、典型病例 五、总结 第14章 枕-颈固定技术 一、概述 二、历史技术 三、体位 四、入路 五、枕骨固定 六、颈椎固定 七、融合技术 第15章 远外侧经髁经颈静脉结节入路 一、概述 二、解剖 三、手术技术 四、总结 第16章 前外侧和极外侧入路 一、概述 二、前外侧入路 三、CVJ病变的鉴别诊断和前外侧入路的适应证 四、术前注意事项 五、外科解剖和手术技术 六、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七、临床病例 八、总结 第17章 颅颈交界区的微创技术 一、概述 二、前路齿状突螺钉固定 三、前路经关节螺钉固定 四、寰枢椎后路固定 五、枕颈前路固定 六、总结 第18章 血管内介入治疗:适应证和技术 一、第1部分:颅颈交界动脉瘤 二、第2部分:动静脉畸形和肿瘤包裹椎动脉——临时球囊栓塞和肿瘤栓塞 三、第3部分:机械取栓术治疗椎-基底动脉卒中 四、总结 第四篇 颅颈交界区疾病的治疗 第19章 颅颈交界区不稳定和损伤机制 一、概述 二、脊柱损伤的生物力学机制 三、损伤机制 四、鉴别不稳定损伤 五、总结 第20章 CVJ创伤分型和影像学评估 一、概述 二、寰枕关节脱位 三、CVJ创伤的影像学评估 四、总结 第21章 颅颈交界区创伤外科治疗方式的病例选择概述 第22章 齿状突后假瘤的治疗 一、概述 二、手术技术和适应证 三、一例齿状突后假瘤 第23章 CVJ肿瘤的分类和放射学评估 一、分类 二、硬膜外良性肿瘤 三、恶性肿瘤 四、继发性肿瘤 五、硬膜脑肿瘤 第24章 CVJ原发性骨肿瘤和转移性肿瘤 一、概述 二、描述 三、流行病学和分类 四、诊断检查 五、治疗策略 第25章 颈髓延髓交界处髓内肿瘤 一、概述 二、流行病学 三、临床症状 四、影像学检测 五、术前计划 六、高级神经影像:DTI 七、治疗 八、肿瘤切除和神经生理监测 九、讨论和结果 十、我们的结果/机构研究结果 十一、总结 第26章 经鼻内镜前路治疗枕骨大孔区病变 一、概述 二、典型病例 三、讨论 四、总结 第27章 枕骨大孔区肿瘤的后方入路及预后 一、症状 二、诊断 三、分型 四、术前规划 五、后正中或旁正中入路的技术要点 六、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