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古代陶瓷茶具的设计研究
分类
作者 蔡定益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唐代陶瓷茶具主要有茶炉、煮水器和茶盏,茶炉相当一部分为陶瓷,煮水器多为敞口,茶盏最受推崇的是越窑的青瓷。宋代陶瓷茶具亦主要是茶炉、煮水器和茶盏,此阶段煮水器多为束口,最受推崇的茶盏是建窑黑瓷。唐代和宋代的陶瓷茶具皆可从著作、诗歌和绘画的不同角度论述。元代是从唐宋到明清的过渡时期,茶具具有过渡特征。明代陶瓷茶具主要有茶炉、煮水器、茶盏和茶壶,除著作、诗歌和绘画外,还可从小说的角度论述,最受推崇的茶盏是景德镇窑的白瓷,御窑烧造的茶具十分精美,另外明代中后期出现了茶壶,宜兴紫砂壶有很高声誉。清代陶瓷茶具,以景德镇窑为代表的白瓷仍是茶盏的主流,盖碗得到普及并且广泛使用,以宜兴紫砂壶为代表的茶壶使用已极为普遍。
作者简介
蔡定益,男,1976年出生,江西安福人,历史学博士,景德镇陶瓷大学副教授。蔡定益,2005年南昌大学中国古代史专业硕士毕业,2016年安徽大学中国史专业博士毕业。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研究,目前已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一项、省级各类项目五项、市级项目两项、校级项目六项,已在《安徽史学》《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2017年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专著《香茗流芳:明代茶书研究》。
目录
第一章 唐代的陶瓷茶具
第一节 著作中的唐代陶瓷茶具
一 著作中的唐代陶瓷茶炉
二 著作中的唐代陶瓷煮水器
三 著作中的唐代陶瓷茶盏
四 著作中的唐代其他陶瓷茶具
第二节 诗歌中的唐代陶瓷茶具
一 诗歌中的唐代陶瓷茶炉
二 诗歌中的唐代陶瓷煮水器
三 诗歌中的唐代陶瓷茶盏
四 诗歌中的唐代其他陶瓷茶具
第三节 绘画中的唐代陶瓷茶具
第二章 宋代的陶瓷茶具
第一节 著作中的宋代陶瓷茶具
一 著作中的宋代陶瓷茶炉
二 著作中的宋代陶瓷煮水器
三 著作中的宋代陶瓷茶盏
四 著作中的宋代其他陶瓷茶具
第二节 诗歌中的宋代陶瓷茶具
一 诗歌中的宋代陶瓷茶炉
二 诗歌中的宋代陶瓷煮水器
三 诗歌中的宋代陶瓷茶盏
四 诗歌中的宋代其他陶瓷茶具
第三节 绘画中的宋代陶瓷茶具
第三章 元代的陶瓷茶具
第一节 著作中的元代陶瓷茶具
第二节 诗歌中的元代陶瓷茶具
一 诗歌中的元代陶瓷茶炉
二 诗歌中的元代陶瓷煮水器
三 诗歌中的元代陶瓷茶盏
四 诗歌中的元代其他陶瓷茶具
第三节 绘画中的元代陶瓷茶具
第四节 戏曲中的元代陶瓷茶具
第四章 明代的陶瓷茶具
第一节 著作中的明代陶瓷茶具
一 著作中的明代陶瓷茶炉
二 著作中的明代陶瓷煮水器
三 著作中的明代陶瓷茶盏
四 著作中的明代陶瓷茶壶
五 著作中的其他陶瓷茶具
第二节 诗歌中的明代陶瓷茶具
一 诗歌中的明代陶瓷茶炉
二 诗歌中的明代陶瓷煮水器
三 诗歌中的明代陶瓷茶盏
四 诗歌中的明代陶瓷茶壶
五 诗歌中的明代其他陶瓷茶具
第三节 绘画中的明代陶瓷茶具
第四节 小说中的明代陶瓷茶具
一 小说中的明代陶瓷茶炉
二 小说中的明代陶瓷煮水器
三 小说中的明代陶瓷茶盏
四 小说中的明代陶瓷茶壶
五 小说中的明代其他陶瓷茶具
第五章 清代的陶瓷茶具
第一节 著作中的清代陶瓷茶具
一 著作中的清代陶瓷茶炉
二 著作中的清代陶瓷煮水器
三 著作中的清代陶瓷茶盏
四 著作中的清代陶瓷茶壶
五 著作中的清代其他陶瓷茶具
第二节 诗歌中的清代陶瓷茶具
一 诗歌中的清代陶瓷茶炉
二 诗歌中的清代陶瓷煮水器
三 诗歌中的清代陶瓷茶盏
四 诗歌中的清代陶瓷茶壶
五 诗歌中的清代其他陶瓷茶具
第三节 绘画中的清代陶瓷茶具
第四节 小说中的清代陶瓷茶具
一 小说中的清代陶瓷茶炉
二 小说中的清代陶瓷煮水器
三 小说中的清代陶瓷茶盏
四 小说中的清代陶瓷茶壶
五 小说中的清代其他陶瓷茶具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中国饮茶历史起源很早
,按唐陆羽《茶经》的说法
是:“茶之为饮,发乎神农
氏,闻于鲁周公。”也即新
石器时代的神农时期就已经
开始饮茶,到西周初年的周
公时代茶已广为人知了。但
那个时期可能还没有专门的
茶具。早在一万年前的新石
器时代中国原始先民已发明
了陶器,陶器的出现,是人
类最早通过化学变化将一种
物质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到
一千八百多年前的东汉末年
我国又发明了瓷器,瓷器的
品质各方面都要高于陶器,
两者合称陶瓷。饮茶风尚在
中国不断传播和盛行,陶瓷
生产在中国也日渐兴起和发
展,于是茶叶和陶瓷两者开
始结合,那就是茶具,最佳
材质茶具毫无疑问是陶瓷。
陶瓷相比其他材质的饮茶器
具有突出的优点。一是耐腐
蚀,陶瓷可千年不坏,竹器
、木器使用难以持久,铜、
铁材质的器具易锈蚀;二是
无异味,陶瓷材质不会影响
茶汤的口感,铜器、铁器容
易有不佳的气味;三是廉价
易得,金、银虽佳但价昂,
一般人难以使用,而陶瓷普
通平民皆可方便获取。当然
,陶瓷也有难以克服的缺点
,那就是易碎。中国现存最
早的陶瓷茶具是一件东汉末
青瓷贮茶瓮,发现于一座东
汉晚期墓室,器物肩部刻有
“荼”字,为茶具无疑,可能
是用于保存干茶,也可能是
贮存茶汤。有趣的是,中国
古代文献中保留下来的最早
的有关陶瓷的材料是在茶诗
和茶书之中。西晋杜育《荈
赋》诗曰:“器择陶简,出
自东隅。”意为茶具选择陶
瓷,来自东面的越窑。陆羽
《茶经》“四之器”论述比较
了越窑、邢窑等窑口的陶瓷
茶碗。在中国古代,茶和瓷
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上皆有
重要的影响和地位,对域外
的世界也有重要影响。如乾
隆五十八年,乾隆帝在给英
王的敕谕中说:“特因天朝
所产茶叶、磁器、丝觔,为
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
是以加恩体恤……俾得日用
有资,并沾余润。”在乾隆
帝看来,西洋各国所需中国
物产最主要的是茶叶、瓷器
和丝绸。而茶叶和陶瓷的结
合点是茶具。
本书的主要创新与价值
在于利于文献材料对中国古
代陶瓷茶具的设计进行了较
全面完整的研究。目前学术
界运用文献对陶瓷茶具进行
研究已有相当的成果,如王
建平《茶具清雅》,宋伯胤
《品味清香:茶具》,胡小
军《茶具》,郭丹英、王建
荣《中国茶具流变图鉴》,
廖宝秀《历代茶器与茶事》
等著作,另还有大量论文,
不再一一列举。这些著作和
论文均程度不等地采用中国
古代著作、诗歌、绘画和小
说中的材料对陶瓷茶具进行
了研究,取得大量丰硕而有
价值的成果。但利用文献对
陶瓷茶具进行研究的材料还
可以大大拓展。中国是文献
大国,文献浩如烟海,之前
诸多学者很难说对相关文献
已经收集完备,事实上也是
不可能的。本书在诸多前贤
的基础上进一步收集了大量
的材料,材料更丰富,研究
才可能再深入一步。本书收
集的文献材料主要来自四个
方面,著作、诗歌、绘画和
小说。在著作方面,本书主
要以一些大型丛书为指引,
找到相关书籍,搜索出相关
材料。这些大型丛书主要有
《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存
目丛书》《续修四库全书》
《丛书集成初编》《丛书集
成新编》《丛书集成续编》
(新文丰出版公司出版)《
丛书集成续编》(上海书店
出版社出版)和《丛书集成
三编》等。另一些茶文献汇
编著作也对本书收集资料起
到了很大的作用,如陈祖架
、朱自振《中国茶叶历史资
料选辑》,陈彬藩、余悦、
关博文《中国茶文化经典》
,朱自振、沈冬梅、增勤《
中国古代茶书集成》,方健
《中国茶书全集校证》等。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数
千年历史留下了海量的诗歌
。这些诗歌中有大量的茶诗
,文人与茶发生了密切的关
系,茶具往往成为文人歌咏
的对象。通过这些诗歌,可
以相当程度窥探茶具的设计
及其流变。本书使用的唐代
的诗歌主要辑自《全唐诗》
,也有《全唐诗补编》,宋
代诗歌主要来自《全宋诗》
和《全宋词》,而元代、明
代和清代的诗歌是从各类著
作中辑录出来的。另,钱时
霖、姚国坤、高菊儿《历代
茶诗集成·唐代卷》和《历
代茶诗集成·宋金卷》,叶
羽《中国茶诗》,蔡镇楚、
施兆鹏《中国名家茶诗》和
赵方任《唐宋茶诗辑注》等
茶诗汇编著作对本书按图索
骥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中
国古代留下大量的绘画作品
,文人普遍喜好赋诗饮茶,
又喜琴棋书画,往往会在绘
画作品中出现茶事题材。现
存最早的茶画是北齐画家杨
子华所绘《北齐勘书图》(
摹本),数名文士正在校书
,图中出现带托陶瓷茶盏。
以茶事为主题的绘画作品即
为茶画,广义上凡有涉茶内
容的画作皆是茶画。茶画中
往往会出现茶具。茶画中的
茶具与文字中的茶具特别不
同的一点是,茶画中的茶具
可得到直观形象的呈现,起
到文字无法达到的效果。通
过研究茶画,可有效探究中
国古代陶瓷茶具的设计及演
变。仅裘纪平《中国茶画》
一书即收录茶画370余幅,
时间段从唐代一直到1949
年之前。此书对本书的写作
起到了很大作用。历代最有
成就的文学体裁,应是汉赋
、唐诗、宋词、元曲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2:1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