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北极环境的现代性——从极地探险时期到人类世时代》关注北极地区的环境史与现代性的关系。本书以人类世概念为核心,将北极的现代性回溯到探险时代,将北极地区作为一个投射欧美现代性和现代化意识形态的空间,同时又从内部挑战这些范式,借以构建区域化的现代性概念。同时,本书从不同方面强调了北极现代性的多样性、杂糅性和多重性,对殖民主义、性别、资本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的权力结构提出质疑,并强调北极现代性的其他可能。 作者简介 刘风山,1971年生,山东禹城人。北京外国语大学文学博士,山东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山东省外国文学学会副秘书长。现为聊城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聊城大学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纽埃研究专家。曾在耶鲁大学、南卡罗来纳大学做访问学者,在北乔治亚大学担任短期讲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美国小说、英美女性小说、文学翻译、纽埃社会文化与历史。出版专著2部、译著7部,并在《外国文学评论》《外国文学研究》《太平洋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1项、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项、山东省本科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项,参与各级各类研究项目7项。 目录 第一章 北极现代性、环境政治与人类世时代 一 北极探险与现代性 二 北极环境 三 谁的北极 四 北极纠纷史 五 本书涉及范围和目的 结语 第二章 正在消失的北极?科学叙述、环境危机和殖民历史的幽灵 一 达尔文的阴影:1900年前后的科学世界观与社会关切 二 北极的进化科学,进化科学中的北极 三 《我与爱斯基摩人的生活》(1913)与《暮光之民》(1928) 四 因纽特人对北极第一次环境危机的看法 五 “正在消失的北极”的遗留问题:建立政府机构,限制因纽特人机构 结语 第三章 北极的石油图像和挪威国家石油公司的视觉形象 一 挪威国家石油公司的视觉形象 二 往前走,这里没什么可看的 三 全球北方帝国主义 第四章 北极城市化:没有城市的现代性 一 关于规模和角色的说明 二 北极城市与北极城市自然 三 北极多样性:原住民多元文化城市 四 北极城市定义:新都市? 第五章 鳕鱼社会:现代格陵兰的技术政治 一 鳕鱼技术政治 二 格陵兰的集中与发展 三 初期城市化 四 变化布局 第六章 重读克努特·汉姆生与吕勒-萨米-诺尔兰的地域合作 一 原住民研究 二 了解“这个”空间 三 对汉姆生的回应 四 围绕汉姆生 五 美国和无政府状态 六 回到出发点 第七章 极地英雄的进步:弗里德乔夫·南森、精神性与环境史 一 荒野禁欲主义和深层生态学 二 诱惑寓言《最北端》 三 北极禁欲主义认同 四 南森面临的诱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五 多元生态精神的教育诉求 六 对北极禁欲主义的批判性评价 第八章 斯瓦尔巴德群岛的遗产、资源保护和地缘政治:书写北极环境史 一 自然、民族和保护 二 北极矿业景观的绿化 三 21世纪斯瓦尔巴德群岛的认知与管理 第九章 有毒鲸脂和海豹皮比基尼,或:格陵兰岛有多绿?当代电影和艺术中的生态学 一 格陵兰的和有关格陵兰的生态话语 二 全球化和工业化?《格陵兰零年》 三 当地人对气候变化的看法:《绿色大地》 四 相互关联的格陵兰:《沉默的雪》中的跨国行动 五 晾晒的海豹皮比基尼,或:你能拿气候变化开玩笑吗? 结语:格陵兰电影和艺术中的新生态批评 第十章 国家建构中的负空间:俄罗斯和北极 第十一章 看不见的风景:实验电影与激进主义艺术实践中的极端石油与北极 一 互联的美学与政治:厄斯勒·比尔曼的《极端天气》 二 超现实情景剧:布伦达·朗费罗的《死鸭子》(2012) 三 荒诞效仿:《应声虫:“这不是北极熊的事”》(2013) 结语 第十二章 冰岛未来:北极之梦与地理危机 一 高北地区和作为北欧人的重要意义 二 (北极)冰岛:品牌纯度 结语 第十三章 北极地区的女性主义与环保主义公共治理 一 概念与理论框架 二 北极地区公共治理 三 作为公共治理目标与义务的性别平等与可持续发展 四 北极地区公共治理的体现方式 五 北极理事会的性别平等和女性主义 六 实现性别平等与生态可持续的公共治理 第十四章 格陵兰和解委员会:族群民族主义、北极资源与后殖民身份 一 格陵兰 二 和解、道歉、政治 三 艾蕾卡·韩蒙德与格陵兰和解委员会 四 耻辱、责任、与过去妥协 结语 第十五章 北极未来:机构与评估 一 将北极评估作为考察焦点 二 北极污染:后冷战语境中的评估 三 北极复原力:人类世评估? 四 北极评估理论? 索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