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未名之水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路艳 |
出版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在上蒙,出生于农村的路艳忽然成了农村里“最熟悉的陌生人”。两年多的驻村生活,她用细腻的描写和敏锐的洞察,将我们带到精准扶贫的现场,用身边的小小的悲欢讲述上蒙村的改变与其中真实的个体命运。这本“以我手写我心”的非虚构纪实文学,既记录了一位青年女性的奋斗史、成长史,更为正在中国大地发生的、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惠及人口最多的减贫进程提供了一份鲜活的个体样本。 目录 ◎ 心灵的呼唤 ◎ 初识凌云 ◎ 上蒙村,我来了 ◎ 第一次开群众大会 ◎ 精准识别开始了 ◎ 召开评议会 ◎ 波澜再起 ◎ 来之不易的“宝马” ◎ 贫困户名单确定了 ◎ 培训也扶贫 ◎ 上蒙成了预脱贫村 ◎ 中青班来“三同” ◎ 村支书流泪了 ◎ 村“两委”班子“辞旧迎新” ◎ 扶贫的根本在教育 ◎ 扮靓上蒙“会客厅” ◎ 扶贫政策落地了 ◎ 特别的“七一” ◎ 卖鸭大作战 ◎ 我怀孕了 ◎ 屯里也想建戏台 ◎ 油茶果又开花了 ◎ 为什么做公益 ◎ 小文学与大生命 ◎ “一帮一联” ◎ “陪跑”的核验 ◎ 小山村里搞“春晚” ◎ 凌云的年猪饭 ◎ 壮族“百家宴” ◎ 石头记 ◎ 古府茶香 ◎ 上蒙村文艺队 ◎ 产业也要搞起来 ◎ 欢迎你,小宝贝 ◎ 难忘的顺风车 ◎ 呼唤你,我的阿拉伯兄弟 ◎ 不简单的“猪老板” ◎ 上蒙村的女人们 ◎ 水渠风波 ◎ 集体林地事件始末 ◎ 好事多磨的蔬菜基地 ◎ 可爱的大学生 ◎ 县委书记的初心 ◎ 乡镇党委书记的故事 ◎ 上蒙终于脱贫了 ◎ 全民上阵忙“春晚” ◎ 甜蜜的一天 ◎ 和黄文秀二三事 ◎ 再见,上蒙——最后的告别 后记 序言 我在黄土高原上的一个小村子长大。和身边的小伙 伴一样,从三年级开始, 我每天的固定工作之一就是 放羊。没有家庭作业的农村孩子,有大把的时间可以把 这件事情做到极致,更何况我立志要为疲于生计的父母 分忧,变成他们口中“好劳动力”的样子。 每天放学后,我匆匆扒完几口饭,便牵着羊儿出门 了。羊儿吃草的时候,我抓住这难得的空闲时间,趴在 草地上看书,故事的奇妙和瑰丽,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 天窗。傍晚,天宽地阔,心境澄明,周遭一切慢慢变得 成熟而黯淡,年幼的我已经隐约有种“念天地之悠悠” 的奇妙感觉。 六年级时,家人决定卖掉羊儿。多次抗议无果后, 我只好与它挥泪告别,转身投入日益繁重的课业中。那 种随心惬意的时光一去不复返, 农村生活的真相在我 面前一点点展开。乡亲们祖祖辈辈都在这干旱贫瘠的土 地上耕耘,用汗水和泪水勉强换取生存的资本,仅仅是 活着都已经耗 尽心力,所以在他们朴素的经验主义信仰中,“好 好念书”才是农村孩子最大的使命。多年来,那种别无 他途的焦虑和不安一直催促着我向前、向前,从农村到 城市,从山间小路到未名湖畔,无暇回顾,亦不能停歇 。 工作以后,我因偶然的机会深入广西的大石山区, 再次见到了触目惊心的贫穷,脑海中关于农村的记忆被 突然唤醒,哲学家罗素那句“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 情”再次冲击了我的心灵。那时的我,忽然成了农村里 “最熟悉的陌生人”,一方面是对农民的性格特征和生 活方式了如指掌,另一方面又完全不清楚一个村子到底 该怎样运行,这个看似平静的地方到底埋藏着多少不为 人知的故事?这难道就是我记忆中的农村生活吗?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费孝通 在《乡土中国》中如是说。数十年后,即使中国的城镇 化已进入战略转型期,基层社会也依然保留着部分乡土 本色,“三农”问题或多或少能在每个村里找到一些影 子。而此时,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惠 及人口最多的减贫工程正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全面推进 ,改写着无数基层群众的命运。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一文中写 道:“我的成长、进步应该说起始于陕北的七年。最大 的收获有两点:一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 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让我获益终生的东西。…… 二是培养了我的自信心。”对此,我亦深有同感。一直 以来,母校号召我们将个人“小我”融入国家发展“大 我”之中,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锻炼能力、实现成长 。在村里那些笑泪齐飞的时光,由此习得的日拱一卒的 信念,终于让我摆脱了曾在繁华都市中不断追寻生命意 义时的迷茫和渺小,并感觉到当个人价值融入基层群众 的实际生活时,以涓滴之力的平凡,同样可以孕育无以 伦比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呼应“眼底未名水,胸中黄河 月”的使命召唤。 那值得赞美的不竭的生命,让我在复杂的环境中上 下求索,遍尝真实的世间百味,最终完成自己本该完成 的使命,成为本该成为的人。 如果时光能倒流到2015年报名第一书记的时刻,我 一定会再说一次: “我愿意!” 后记 北大毕业生到广西工作,好像与“人往高处走”的 社会“定律”背道而驰,常人视为“逆行”。路艳就是 带着“亲人和朋友的不解甚至失望”,从北京“逆行” 到了广西。 然后,在经过五年机关工作的历练实现了从“菜鸟 ”到“熟练工”的转变,她又主动报名下村当“第一书 记”。从南宁的省级机关到了百色凌云的贫困村,她再 次“逆行”。 对于她的两次“逆行”,无需作过多解读,全在国 家需要、使命所系、内心召唤。但当我们翻开这本用四 十九篇随笔近二十万字写成的扶贫笔记,尤其是随着她 的笔触真实地感知到扶贫一线的巨大压力、永无休止的 工作节奏和难以意料的重重困难,我们更能体会到这本 书的写作,需要的决不仅仅是文学功底,或者毅力,更 重要的是用心、用情——用向基层学习、向实践学习、 向群众学习的真心,用对农村、对农民、对扶贫事业的 真情。 在书中,我们不仅仅能看到因为路艳的到来,上蒙 村有了诸多的“第一次”,且因为她一次又一次的坚持 、一点又一点的突破,村民的封闭思想渐渐改变,被动 的脱贫局面渐渐改变,山村的落后面貌渐渐改变;也看 到上蒙村给路艳带来的变化:除了她习于自嘲的越来越 “接地气”的肤色和身材,为了争项目变得越来越厚的 脸皮,还有与“淑女”越来越绝缘的脾气,我们更看到 了她从懵懂惶恐到干练自信的成长,看到了她从一个“ 完美主义者”幻灭为“悲观主义者”、又再蜕变成一个 “理性的理想主义者”的“进化”。 对基层、对农村、对扶贫富有感情的人,很难不被 这些文字打动。而用最简明的语言来概括我读完全书的 体验,恐怕也没有比作者在首篇中的自白更加恰当的了 :“离开北京这个大本营到最艰苦的基层去,帮助那些 需要帮助的人们,改变那些我能够改变的东西,做一个 有担当的平凡人。”什么叫初心?这就是初心。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