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读书漫录(精)/孙犁散文新编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孙犁 |
出版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孙犁自幼酷爱读书、嗜书如命,所读书的量和所收获的质都很大。他的《我中学时代课外阅读的情况》一文中看他所列的十项项目、所涉及的书目,从社会科学到自然科学,再到古今中外的名著,涉及十分广泛,即使今天的文史研究生也未必都读过。本书分为三辑,第一辑为中外现代作家、作品的评论与感想;第二辑为作品札记和序;第三辑为阅读古代作品的读书笔记与评论。 作者简介 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人。曾任教于冀中抗战学院和华北联大,在晋察冀通讯社、《晋察冀日报》当编辑。1944年赴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学习和工作。1949年起主编《天津日报》的《文艺周刊》。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天津分会副主席等职。1930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芦花荡》《荷花淀》,散文集《晚华集》《秀露集》等。 目录 第一辑 文学和生活的路——同《文艺报》记者谈话 全面的进修——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十七周年 关于中篇小说——读《阿Q正传》 《子夜》中所表现中国现阶段的经济的性质 装书小记——关于《子夜》的回忆 《刘半农研究》 读《高长虹传略》 读萧红作品记 果戈理——纪念他逝世一百周年 托尔斯泰——赴苏联参观学习纪要(二) 契诃夫——纪念他逝世五十周年 壮健性——纪念高尔基 谈《海鸥》 第二辑 《亲家》 《作画》 读作品记(一) 读作品记(二) 读作品记(三) 读作品记(四) 读作品记(五) 读作品记(六) 读小说札记 谈铁凝的《哦,香雪》 我喜爱的一篇散文 《方纪散文集》序 《刘绍棠小说选》序 《从维熙小说选》序 《贾平凹散文集》序 《李杜论略》读后——给罗宗强的信 第三辑 《庄子》 《韩非子》 读《吕氏春秋》 我的史部书 慷慨悲歌 读《燕丹子》220——兼论小说与传记文学之异同 读《史记》记(上) 读《史记》记(中) 读《史记》记(下) 读《史记》记(跋) 读《前汉书卷五十七·司马相如传》 读《前汉书卷六十四·朱买臣传》 读《后汉书》小引 读《后汉书卷五十四·马援传》(一篇好传记) 读《后汉书卷五十八·桓谭传》(一个音乐家的悲剧) 读《后汉书卷五十八·冯衍传》(一个文过其实的人) 读《后汉书卷六十六·贾逵传》(关于经术) 读《后汉书卷七十·班固传》(一个为政治服务的文人) 《三国志·关羽传》 《三国志·诸葛亮传》 曹丕《典论·论文》 陆机《文赋》 《颜氏家训》 读唐人传奇记 谈柳宗元 欧阳修的散文 读《东坡先生年谱》 《金瓶梅》杂说 关于《聊斋志异》 《红楼梦》杂说 读《求阙斋弟子记》 与友人论学习古文 孙犁《读书漫录》编后 导语 《读书漫录》文字清新隽永,感情真挚,读来倍感亲切;孙犁的书信直抒胸臆,言之有物,反映了孙犁的文学理想、文学观念和文学主张;孙犁有关读书的文字视野开阔,思想深刻,体现了孙犁对于文学作品的独到见解和深厚学养。 后记 孙犁《读书漫录》编后 在新文学史上,孙犁自 幼年酷爱读书、嗜书如命, 而且所读书的量和所获所益 的质,都是很大的,这是有 口皆碑,无出其右。 现在有关孙犁读书的书 籍,出版的主要有两种,一 是《书衣文录》,二是《耕 堂读书记》。前者,他说是 “日记断片”,但也涉及一些 读书感想和对书的评价;但 更主要的,以他所罗列的这 些书目,与藏书家是不能相 比的,与一般作家比,他的 学问博大精深,其渊源之广 ,无与伦比。从新文学诞生 伊始,有开创之功的老一辈 作家之外,二十世纪三十年 代末四十年代及其以后成长 起来的作家,在读书方面可 与孙犁比肩的,恐怕没有一 位。 《耕堂读书记》所选编 的,主要是传统的“经史子 集”中的史子集三部分为多 。其实,孙犁读书涉猎非常 广泛。谓予不信,仅仅看看 他的《我中学时代课外阅读 的情况》一文,所列项目是 十项,所涉及的书目,从社 会科学到自然科学,古今中 外的名著,包括极广,即使 今天的文史研究生也未必都 读过。 所以,今次编选孙犁读 书漫录,就不拘囿古籍的阅 读,而是收入了包括现当代 文学作品和外国的作家作品 的阅读文章。 孙犁一生读书,最多的 和受其影响最大的首推鲁迅 著作。因此,特选了《全面 的进修——纪念鲁迅先生逝 世十七周年》一文。其他诸 篇,皆可见孙犁读书之精神 、领悟之透彻、剖析之深邃 ,毋庸编者赘言。 刘宗武时年八十有五 庚子春,新冠猖獗,于 佳闻宅第 精彩页 文学和生活的路——同《文艺报》记者谈话 《文艺报》编辑部希望我谈谈如何艺术地反映生活,谈谈有关艺术规律方面的一些问题。我没有资格谈这个问题。我在创作上成就很小,写的东西很少。这些年,在理论问题上,思考得也很少。但是,《文艺报》编辑部的热情难却。另外,我想到,不管怎么样,我从十几岁就学习文学,还可以说一直没有间断,现在已经快七十岁了,总还有些经验。这些经验也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失败的比较多,对青年同志们可能有些用处。所以我还是不自量力地来谈谈这个问题。 我感觉《文艺报》这个题目“如何艺术地反映生活”,是指文学作品的艺术性。一部作品,艺术的成就,不是一个技巧问题。假如是一个技巧问题,开传习所,就可以解决了。根据历史上的情况,艺术这个东西,父不能传其子,夫不能传其妻,甚至师不能传其徒。当然,也不是很绝对的,也有父子相承的,也有兄弟都是作家的。这里面不一定是个传授问题,可能有个共同环境的问题。文学和表演艺术不同,表演艺术究竟有个程式,程式是可以模拟的。文学这个东西不能模拟,模拟程式那就是抄袭,不能成为创作。我的想法,艺术性问题,至少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生活的阅历和积累,生活的经历是最主要的;第二是思想修养;第三是文艺修养。我下面就这三个问题漫谈,没有什么系统,谈到哪儿算哪儿。 生活的阅历和积累,不是专凭主观愿望可以有的。人的遭遇不是他自身可以决定的。拿我个人来说,我就没有想到我一生的经历,会是这个样子。在青年的时候,我的想法和现在不一样。所以过去有人说:青年的时候是信书的,到老年信命。我有时就信命运。命运可以说是客观的规律,不是什么唯心的东西。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是受这个客观世界,受时代推动的。学生时代我想考邮政局,结果愿望没达到,我就去教书。后来赶上抗日战争,我才从事文学工作,一直到现在。就是说生活经历不是凭个人愿望,我要什么经历就有什么经历,不是那样的。从事文学,也不完全是写你自己的生活。生活不足,可以去调查研究,可以去体验。 说到思想修养,这对创作、对艺术性来说,就很重要。什么叫艺术性?既然不是技巧问题,那就有个思想问题。你作品中的思想,究竟达到什么高度,究竟达到什么境界,是不是高的境界,这都可以去比较,什么东西一比较就可以看出来。文学艺术,需要比较崇高的思想,比较崇高的境界,没有这个,谈艺术很困难。很多伟大的作家、作品,它的思想境界都是很高的。它的思想,就包含在它所表现的那个生活境界里面。思想不是架空的,不是说你想亮一个什么思想,你想在作品里表现一个什么思想,它是通过艺术、通过生活表现出来的,那才是真正的作品的思想高度和思想境界。 P3-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