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对人的研究始终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生活者”究其本质是对于人的研究。自21世纪以来,全球信息传播已经进入到数字传播时代,人类所面临的变化是从原有的大众传播模式向数字传播模式的转型,这是媒介传播领域的变革,同时也是整个人类社会所共同面临的转变与重构。在此社会背景下,具有解释力、判断力与预测力的概念是我们这个时代所匮乏的。“生活者”作为一个发展中的概念,其发展嬗变过程中折射出更为深层次的内在逻辑,即研究者对于人类所面对的客观世界认识的深化。 在数字时代,基于跨学科交叉研究场域下,对数字社会“生活者”的重新审视与学术反思,是本书的研究重点与亮点,这将为我们当代人理解数字生活空间中的人类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本书可供广告学、传播学、设计学和社会学研究者与从业者阅读,也可用于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专业教学。 目录 第一章 “生活者”概念的溯源与嬗变 第一节 西方话语体系中“生活者”思想的萌芽(19世纪40年代) 一、马克思一直重视研究人的问题 二、马克思与恩格斯的“生活者”思想 三、生活原点哲学化:将人的存在归结为人的生活 第二节 东方话语体系中“生活者”概念的问世(20世纪60年代) 一、日本生活者运动产生的缘起 二、生活者运动的推动力量和所关注的问题 三、“生活者”概念的正式提出 第三节 大众传播环境中“生活者”概念的布道(1981—2002年) 一、博报堂关于“生活者”概念的阐释 二、从“生活主体”的意义视角来理解人类 三、“生活者”理念与品牌理论的布道者 第四节 数字传播环境中“生活者”概念的演变(2002—迄今) 一、数字时代“生活者”概念的提出背景 二、“生活者”:一个发展中的概念 三、数字时代“生活者”内涵新探 四、数字时代“生活者”研究的进展与空白 第二章 概念的混用与话语的纠缠 第一节 “生活者”概念与相关概念的纠缠 第二节 揭开“迷雾”:概念适用性的场景和环境 一、“受众”:大众传播时代信息的接受者 二、“消费者”:具有单维度经济属性的群体 三、“用户”:互联网平台上无血无肉的个体 四、“公众”:代表特定利益的群体力量 五、“生活者”:数字生活空间中鲜活的个人 第三节 廓清“异同”:相关概念的交融对比 一、内涵:解构概念的三重属性 二、外延:辨析概念的内在关系 三、概念间的共通性 四、概念间的差异性 第四节 数字时代“生活者”概念的适恰性逻辑 一、“数字时代”的缘起 二、“自由向前”主体自觉的显现 三、数字传播环境中“生活者”概念的适恰性 第三章 源于实践:创意传播管理及“生活者”概念的选择 第一节 理论研究与现实实践的关联性及理论闭环的形成 一、何为理论:一个正本清源的问题 二、“源头”:理论源于实践 三、“抽象化与预测力”:理论超于现实 四、“反哺”:理论回归实践 第二节 数字时代“生活者”研究的新视角 一、创意传播管理理论族群溯源 二、理论自觉与新分析框架的突破 三、创意传播管理选择“生活者”概念的缘由 四、技术替代式变革与概念的提出 第三节 数字时代的“生活者”特点洞悉 一、真实性与数据化:ID背后真实且数据化的个体 二、个体性与规模化:实现超级规模化的人际传播 三、互动性与理性化:呈现出一种更高程度的回归 第四章 学理建构:一种对传播对象研究的新视角 第一节 微观层面:技术赋权下传播对象角色与权利的转向 一、技术赋权的内涵解读 二、“多重”角色的返璞 三、赋权与去权的博弈 四、“生活者”角色与权利的建构 第二节 中观层面:“生活者”概念对于理论建构的作用 一、概念转变的两种类型:“同化”与“顺应” 二、概念是理论建构的基石 三、“生活者”与创意传播管理理论的发展 第三节 宏观层面:学科研究范式转向与话语体系建构 一、“必要的张力”与库恩理论的启发 二、传播领域的转向:从“受众”到“生活者” 三、营销领域的转向:从“消费者”到“生活者” 四、“生活者”与传播学概念体系建构 第五章 回归现实:打破概念僵硬的自我封闭性 第一节 “生活者”与数字营销商业模式实践转型 一、数字营销发展现状与转型动因 二、重新认识与挖掘“生活者”价值 三、“生活者”与数字营销的耦合关系 第二节 数字转型实践路径一:思维转型与“生活者”协同共创 一、数字营销思维观念变革的必要性 二、数字技术助力“生活者”协同共创 三、协同创意:从“使用者”到“参与设计者” 四、协同生产:“批量化与个性化”的定制 第三节 数字转型实践路径二:运营转型与“生活者”精准沟通 一、数据标签与“生活者画像” 二、“生活者画像”背后的技术逻辑 三、“生活者”精细化运营成为重要研究课题 第四节 数字转型实践路径三:数字资产与“生活者数据库”建设 一、“生活者数据库”的价值所在 二、资产沉淀:“生活者”数字资产的沉淀 三、深度耕耘:“生活者数据库”的深耕优化 四、未来展望:从“生活者数据库”到“超级数据库”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