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新红学大家胡适一生推重的程乙本,白先勇心中最好的《红楼梦》。 《红楼梦》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集大成者。它写尽乾隆盛世,也暗伏了乾隆之后中国文化开始走向下坡;既是一部细致描摹18世纪社会风俗、贵族衣食住行的百科全书,又是展现人世枯荣无常的一阕史诗式的挽歌。传世至今两百多年,是家家必备的案头经典。但由于年代久远,《红楼梦》的版本繁多,文字出入甚大,读者在阅读选择上极为混乱。 本书以1792年程伟元、高鹗最早印刻120回全本、二次精修后的“程乙本”为底本。程乙本的问世终结了曹雪芹逝世后红楼手抄本繁乱的局面,让中国人有幸读到全貌《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划时代的大事。新红学大家胡适一生注重程乙本的推广,促使其成为影响力极大的红楼普及本。如今此版《红楼梦》已是名家课堂指定教材,是华文世界诸多版本中的上佳读本,获清华附中、人大附中语文老师倾情推荐。 除原文精良外,本书还选用古文大家启功、红学专家唐敏等所作详尽注释,诗词曲赋均配有白话译文;同时参校7种重要版本,撰写详细校记于每回中;特别收入50幅清代画家改琦所绘的红楼人物线描图,清丽婉约;随书附赠“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关系图、大观园平面示意图、全书人物表、曹雪芹家族关系表,为读者重建《红楼梦》书里书外的世界。 本书为匠心打磨、特别推出的新装插图袖珍本,一套两册,开本小巧便携,可180°平摊,内文选用微黄护眼字典纸。将千古传世之作融入掌心,与经典亲密相伴。 作者简介 曹雪芹(1715-1763),(也有说法为生于1724年,或卒于1764年),满洲人,名霑,字梦阮,又号雪芹、芹圃、芹溪等,祖籍河北唐山(一说辽宁铁岭,一说辽宁辽阳),中国清代文学小说家、诗人、画家。他出身于“百年望族”的封建官僚大家庭,后因家庭衰败而饱尝人生辛酸。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前后花了十年时间,经五次增删,创作了《红楼梦》。因部分稿件被借阅者遗失,他死后仅遗留下前八十回的稿子,经后人续写,高鹗整理,才形成了如今的一百二十回《红楼梦》。《红楼梦》规模宏大,结构严谨,情节复杂,描写生动,塑造了众多具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堪称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高峰,在文学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目录 上册 前言 / 白先勇 程甲本 序 程甲本 叙 程乙本 引言 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第二回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第三回 托内兄如海荐西宾 接外孙贾母惜孤女 第四回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第五回 贾宝玉神游太虚境 警幻仙曲演红楼梦 第六回 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第七回 送宫花贾琏戏熙凤 宴宁府宝玉会秦钟 第八回 贾宝玉奇缘识金锁 薛宝钗巧合认通灵 第九回 训劣子李贵承申饬 嗔顽童茗烟闹书房 第十回 金寡妇贪利权受辱 张太医论病细穷源 第十一回 庆寿辰宁府排家宴 见熙凤贾瑞起淫心 第十二回 王熙凤毒设相思局 贾天祥正照风月鉴 第十三回 秦可卿死封龙禁尉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第十四回 林如海灵返苏州郡 贾宝玉路谒北静王 第十五回 王凤姐弄权铁槛寺 秦鲸卿得趣馒头庵 第十六回 贾元春才选凤藻宫 秦鲸卿夭逝黄泉路 第十七回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第十八回 皇恩重元妃省父母 天伦乐宝玉呈才藻 第十九回 情切切良宵花解语 意绵绵静日玉生香 第二十回 王熙凤正言弹妒意 林黛玉俏语谑娇音 第二十一回 贤袭人娇嗔箴宝玉 俏平儿软语救贾琏 第二十二回 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谜贾政悲谶语 第二十三回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第二十四回 醉金刚轻财尚义侠 痴女儿遗帕惹相思 第二十五回 魇魔法叔嫂逢五鬼 通灵玉蒙蔽遇双真 第二十六回 蜂腰桥设言传心事 潇湘馆春困发幽情 第二十七回 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第二十八回 蒋玉菡情赠茜香罗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 第二十九回 享福人福深还祷福 多情女情重愈斟情 第三十回 宝钗借扇机带双敲 椿龄画蔷痴及局外 第三十一回 撕扇子作千金一笑 因麒麟伏白首双星 第三十二回 诉肺腑心迷活宝玉 含耻辱情烈死金钏 第三十三回 手足眈眈小动唇舌 不肖种种大承笞挞 第三十四回 情中情因情感妹妹 错里错以错劝哥哥 第三十五回 白玉钏亲尝莲叶羹 黄金莺巧结梅花络 第三十六回 绣鸳鸯梦兆绛芸轩 识分定情悟梨香院 第三十七回 秋爽斋偶结海棠社 蘅芜院夜拟菊花题 第三十八回 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 第三十九回 村姥姥是信口开河 情哥哥偏寻根究底 第四十回 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 第四十一回 贾宝玉品茶栊翠庵 刘姥姥醉卧怡红院 第四十二回 蘅芜君兰言解疑癖 潇湘子雅谑补余音 第四十三回 闲取乐偶攒金庆寿 不了情暂撮土为香 第四十四回 变生不测凤姐泼醋 喜出望外平儿理妆 第四十五回 金兰契互剖金兰语 风雨夕闷制风雨词 第四十六回 尴尬人难免尴尬事 鸳鸯女誓绝鸳鸯偶 第四十七回 呆霸王调情遭苦打 冷郎君惧祸走他乡 第四十八回 滥情人情误思游艺 慕雅女雅集苦吟诗 第四十九回 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脂粉香娃割腥啖膻 第五十回 芦雪庭争联即景诗 暖香坞雅制春灯谜 第五十一回 薛小妹新编怀古诗 胡庸医乱用虎狼药 第五十二回 俏平儿情掩虾须镯 勇晴雯病补孔雀裘 第五十三回 宁国府除夕祭宗祠 荣国府元宵开夜宴 第五十四回 史太君破陈腐旧套 王熙凤效戏彩斑衣 第五十五回 辱亲女愚妾争闲气 欺幼主刁奴蓄险心 第五十六回 敏探春兴利除宿弊 贤宝钗小惠全大体 第五十七回 慧紫鹃情辞试莽玉 慈姨妈爱语慰痴颦 第五十八回 杏子阴假凤泣虚凰 茜纱窗真情揆痴理 第五十九回 柳叶渚边嗔莺叱燕 绛芸轩里召将飞符 第六十回 茉莉粉替去蔷薇硝 玫瑰露引出茯苓霜 下册 第六十一回 投鼠忌器宝玉瞒赃 判冤决狱平儿行权 第六十二回 憨湘云醉眠芍药裀 呆香菱情解石榴裙 第六十三回 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死金丹独艳理亲丧 第六十四回 幽淑女悲题五美吟 浪荡子情遗九龙珮 第六十五回 贾二舍偷娶尤二姨 尤三姐思嫁柳二郎 第六十六回 情小妹耻情归地府 冷二郎一冷入空门 第六十七回 见土仪颦卿思故里 闻秘事凤姐讯家童 第六十八回 苦尤娘赚入大观园 酸凤姐大闹宁国府 第六十九回 弄小巧用借剑杀人 觉大限吞生金自逝 第七十回 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史湘云偶填柳絮词 第七十一回 嫌隙人有心生嫌隙 鸳鸯女无意遇鸳鸯 第七十二回 王熙凤恃强羞说病 来旺妇倚势霸成亲 第七十三回 痴丫头误拾绣春囊 懦小姐不问累金凤 第七十四回 惑奸谗抄检大观园 避嫌隙杜绝宁国府 第七十五回 开夜宴异兆发悲音 赏中秋新词得佳谶 第七十六回 凸碧堂品笛感凄清 凹晶馆联诗悲寂寞 第七十七回 俏丫鬟抱屈夭风流 美优伶斩情归水月 第七十八回 老学士闲征姽婳词 痴公子杜撰芙蓉诔 第七十九回 薛文起悔娶河东吼 贾迎春误嫁中山狼 第八十回 美香菱屈受贪夫棒 王道士胡诌妒妇方 第八十一回 占旺相四美钓游鱼 奉严词两番入家塾 第八十二回 老学究讲义警顽心 病潇湘痴魂惊恶梦 第八十三回 省宫闱贾元妃染恙 闹闺阃薛宝钗吞声 第八十四回 试文字宝玉始提亲 探惊风贾环重结怨 第八十五回 贾存周报升郎中任 薛文起复惹放流刑 第 序言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 史上最伟大的小说。十九世 纪以前,放眼世界各国,似 乎还没有一部小说能超过这 部旷世经典。即使在二十一 世纪,要我选择五本世界最 杰出的小说,一定会包括《 红楼梦》,可能还列在很前 面。如果说文学是一个民族 心灵最深刻的投射,那么《 红楼梦》在我们民族心灵的 构成中,应该占有举足轻重 的地位。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 ,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 。生于康熙五十四年(一七 一五),先祖原是汉族,后 被后金军俘虏,编入满洲正 白旗,曹家成为内务府包衣 。曾祖父曹玺曾任内廷侍卫 ,其妻孙氏是康熙玄烨的保 姆,曹家因此受到康熙特殊 的眷顾,康熙二年(一六六 三),曹玺出任江宁织造, 负责主管采办皇室江南地区 的丝绸,并监视南方各级官 吏,充当康熙耳目。祖父曹 寅做过康熙的伴读及御前侍 卫,深得康熙宠信。曹玺病 故,曹寅继任江宁织造,康 熙南巡,曹寅在江宁织造府 主持四次接驾大典,此时曹 氏家族极为显赫,曹寅二女 并被选为王妃。 曹寅是著名的藏书家, 精通诗词戏曲,撰写《续琵 琶》传奇。受命于康熙纂刻 《全唐诗》《佩文韵府》。 曹寅病危,康熙亲自赐药抢 救。曹寅死后,康熙特命其 子曹颙(曹雪芹的父亲)接 任江宁织造。康熙五十三年 (一七一四),曹颙突然猝 死,康熙体谅曹家后继无人 ,又特命曹寅胞弟曹荃之子 曹顺过继给曹寅之妻,继承 织造之职。曹家在江南祖孙 三代四人,先后继任江宁织 造长达六十年。 雍正即位,曹家卷入皇 室政治斗争,雍正六年(一 七二八),曹顺获罪革职, 第二年即被抄家,此时曹雪 芹约十三岁,随全家迁回北 京。曹家从此一蹶不振,家 势败落。曹雪芹晚年移居北 京西郊,落魄潦倒,甚至过 着“举家食粥”的穷困日子。 乾隆二十七年(一七六二) ,曹雪芹的幼子夭亡,他伤 心过度,卧倒不起。翌年( 一七六三)除夕,中国最伟 大的小说家凄凉病逝。 曹雪芹的个人资料留下 不多,但从他晚年来往的朋 友如敦敏、敦诚这些没落的 皇室贵族赠诗中,可看出一 个轮廓——曹雪芹为人狂放 不羁,个性傲岸卓荦,有魏 晋名士阮籍之风,故取“梦 阮”为字。敦诚《赠曹芹圃 》:“步兵白眼向人斜。”曹 雪芹能诗善画,诗风近李长 吉,留下“白傅诗灵应喜甚 ,定教蛮素鬼排场”的钦奇 诗句。他喜欢画嶙峋怪石, 寄托胸中磊落不平之气。敦 敏《题芹圃画石》:“傲骨 如君世已奇,嶙峋更见此支 离。醉余奋扫如椽笔,写出 胸中块垒时。”这首诗相当 生动地刻画出曹雪芹的不群 风骨。 《红楼梦》有曹雪芹自 传的成分,他的身世对他的 创作当然有决定性的影响。 曹雪芹出身诗礼簪缨之家, 从少年的“锦衣纨裤”堕入晚 年的“绳床瓦灶”,家世的大 起大落,促使曹雪芹对人生 况味的体验感悟,远超常人 。曹雪芹是不世出的天才, 他成长在十八世纪的乾隆时 代,那正是中国文化由盛入 衰的关键时期,曹雪芹继承 了中国诗词歌赋、小说戏剧 的大传统,可是他在《红楼 梦》中却能样样推陈出新, 以艺术家的极度敏感,谱下 对大时代的兴衰、大传统的 式微,人世无可挽转的枯荣 无常,人生命运无法料测的 变幻起伏,一阕史诗式、千 古绝唱的挽歌。第一百二十 回宝玉出家,那几个片段的 描写是中国文学中的一座峨 峨高峰。宝玉光头赤足,身 披大红斗篷,在雪地里向父 亲贾政辞别,合十四拜,然 后随着一僧一道飘然而去, 一声禅唱,归彼大荒,落了 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红 楼梦》这个画龙点睛式的结 尾,恰恰将整本小说撑了起 来,其意境之高、其意象之 美,是中国抒情文字的极致 。我们似乎听到禅唱声充满 了整个宇宙,天地为之久低 昂。宝玉出家,并不好写, 而后四十回中的宝玉出家, 必然出自大家手笔。 第九十七回“林黛玉焚稿 断痴情”,第九十八回“苦绛 珠魂归离恨天”,这两回写 黛玉之死又是另一座高峰, 是作者精心设计、仔细描写 的一幕摧人心肝的悲剧。黛 玉夭寿、泪尽人亡的命运, 作者明示暗示,早有铺排, 可是真正写到苦绛珠临终一 刻,作者须煞费苦心,将前 面铺排累积的能量一股脑儿 全部释放出来,达到震撼人 心的效果。作者十分聪明地 用黛玉焚稿比喻自焚,林黛 玉本来就是“诗魂”,焚诗稿 等于毁灭自我,尤其黛玉将 宝玉所赠的手帕(上面题有 黛玉的情诗)一并掷入火中 ,手帕是宝玉用过的旧物, 是宝玉的一部分,手帕上斑 斑点点还有黛玉的泪痕,这 是两个人最亲密的结合,两 人爱情的信物。如今黛玉如 此决绝将手帕扔进火里,霎 时间,弱不禁风的林黛玉形 象突然暴涨成为一个刚烈如 火的殉情女子。手帕的再度 出现,体现了曹雪芹善用草 蛇灰线、伏笔千里的高妙手 法。 后四十回其实还有许多 其他亮点:第八十二回“病 潇湘痴魂惊恶梦”;第八十 七回“感秋声抚琴悲往事”, 妙玉、宝玉听琴;第一百八 回“死缠绵潇湘闻鬼哭”,宝 玉泪洒潇湘馆;第一百十三 回,“释旧憾情婢感痴郎”, 宝玉向紫鹃告白。 张爱玲极不喜欢后四 导语 给中国人的文学伴手礼,当然少不了《红楼梦》。 由“中国最美的书”获奖设计师陆智昌倾心打磨设计,理想国出品。 32开小开本,百万字经典化为掌上小巧两册,轻松携带,书小,字不小,手持爱书,将是你的辽阔天地; 内文特别定制48克微黄字典纸,薄而柔韧,纸质触感温润,色泽柔和护眼,阅读体验极为舒适; 装帧采用活腔书脊工艺,可180°平摊;护封选用淡杏仁色特种“草木纸”,独特凹凸肌理,触感古朴; 封面烫印镭射银工艺,书脊烫金,不同光线下流光溢彩,如梦似幻,在古典优雅与熠熠绚丽中,唯美呈现红楼浪漫。 后记 《红楼梦》作为中国艺 术文化之集大成者,汇聚小 说艺术的技巧与笔法于巅峰 ,传世至今两百多年,乃家 家必备的案头经典。然而市 面上《红楼梦》版本繁多驳 杂、汗牛充栋,我们决定再 出一本,不是为了锦上添花 ,而是为了提供读者一个更 接近《红楼梦》的选项。如 此使命感和因缘,得要从现 代文学宗师白先勇教授说起 。 白先勇教授在美国教授 二十多年的《红楼梦》导读 课,不论是中文授课指定的 桂冠版《红楼梦》或是英文 授课选用的霍克思(David Hawkes)英译版《红楼梦 》,皆是以“程乙本”为底本 ,因此他对“程乙本”的逐字 逐句再熟稔不过;几年前, 他有机会返台至台大教课, 首度在台湾教授其毕生学问 结晶的《红楼梦》,却因桂 冠版《红楼梦》绝版多时, 无法让修课学生取得,于是 选用里仁书局以“庚辰本”为 底本的《红楼梦》(注:桂 冠版《红楼梦》最初亦由里 仁书局出版,后转由桂冠出 版)。这为期一年半、共三 学期的导读课程精华,汇编 整理为《白先勇细说红楼梦 》一书。 然而“庚辰本”有别于“程 乙本”,来自《红楼梦》两 大版本系统的另一支,即残 存七十八回的“脂本”手抄本 系统。经过这一年半的授课 ,白先勇教授细细比对“程 乙本”和“庚辰本”的细节, 才发现在两岸三地市面上流 传最广、以“庚辰本”为底本 的《红楼梦》,可能有不少 严重的谬误,有些破坏了一 个角色的性格延续,甚至是 人物结局发展,这对一位以 小说创作鹊起的作家来说, 是难以接受的。对于两种版 本的差异,白先勇教授深入 剖析,并在课堂上一一现形 ,而精彩内容也全收录在《 白先勇细说红楼梦》之中。 白先勇教授虽一再谦称 并非红学版本专家,然而他 以小说家的敏感心灵,做到 两种版本的全文异同比对, 却是许多人不易达成的。但 他并不自满于此,他甚至对 古今专家的研究成果也下了 一番功夫,细究考证最早以 “程乙本”为底本并标上新式 标点符号的《亚东本〈红楼 梦〉出版史》、胡适的《红 楼梦考证》、胡适为亚东版 “程乙本”所撰的《重印乾隆 壬子本〈红楼梦〉序》等诸 多资料,引领我们逐步追寻 “程乙本”的渊源脉络,验明 正身。 “程乙本”最初源自程伟 元与高鹗整理出来的一百二 十回全本,并于乾隆五十六 年(一七九一)将之印刻成 书,此即“程甲本”。翌年( 一七九二)程、高两人再作 修订,重印为“程乙本”,终 结了曹雪芹逝世后三十多年 间《红楼梦》手抄本紊乱杂 沓的局面。一九二七年,开 启近代红学研究风潮的胡适 先生,就为他最推崇的“程 乙本”撰序庆贺: 程乙本流传甚少??现在 汪原放标点了这本子,排印 行世,使大家知道高鹗整理 前八十回与改订后四十回的 最后定本是个什么样子,这 是我们应该感谢他的。 这个备受胡适肯定的本 子一度大行其道,广为流传 ,只可惜因时空环境因素, 以“程乙本”为底本的《红楼 梦》版本逐渐没落,反之“ 庚辰本”为底者大举兴起。 一九八三年台湾桂冠图书的 《红楼梦》出版,不但以“ 程乙本”为底,更下了许多 功夫校记,以求精良,堪称 《红楼梦》出版史上的一道 里程碑。可惜的是,后来台 湾各书局纷纷出版“庚辰本” ,广为流传数十年的“程乙 本”渐式微,多年后桂冠版 甚至绝版停出,实为缺憾。 桂冠版《红楼梦》的优 异之处,不仅在于采用“程 乙本”为原文底本,对古文 深有研究的徐秀荣(半痴) 先生,更亲自带领校对团队 ,以启功注释本的校记为底 本,参考七种以上的重要版 本,重新校记全文,并将校 记原则附于每回之后。此版 本更用心选用古文大师启功 及红学专家唐敏等所作的注 释和诗词翻译,完整且丰富 ,能帮助《红楼时报版《红 楼梦》的诞生,首先要感谢 白先勇教授的积极促成,他 热爱《红楼梦》,也以传承 复兴红学为己任,孜孜不倦 教授《红楼梦》近三十年。 也感谢台大的柯庆明教授、 张淑香教授力邀白教授于台 大开设《红楼梦》导读课, 唤醒大众对《红楼梦》的热 忱与记忆。 感谢桂冠图书的赖阿胜 先生,桂冠图书长期以来为 台湾读者保存许多东西方经 典文学,当我们联系赖先生 请求授权桂冠版《红楼梦》 时,他基于推广红学的热情 ,慨然应允,促成了这桩经 典传承的美事良缘。 感谢董阳孜老师挥毫写 下“红楼梦”三字帖,恢宏大 气,画龙点睛地赋予新书新 气象。感谢编辑前辈项秋萍 ,在编整《白先勇细说红楼 梦》的同时,也抽空以其编 辑专业从旁指点提醒,让时 报版《红楼梦》更趋完善。 感谢张治伦工作室的用心, 将《红楼梦》的装帧艺术提 升到全新的境界。 一本书的完成,从书盒 装帧、封面设计、印刷选纸 、打字排版、校对编辑、营 销推广,无一不是煞费苦心 ,一切只为了将这本“天书” 尽可能做到尽善尽美,以最 优雅的形式呈现给读者。然 而再多的努力都需要一笔经 费的支撑,才能让出版社无 后顾之忧地勇往直前,因此 我们必须向赵廷箴文教基金 会致上最深的谢意,基金会 的 精彩页 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此开卷第一回也。作者自云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说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但书中所记何事何人?——自己又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我之上;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我实愧则有余,悔又无益,大无可如何之日也!当此日,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裤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训之德,以致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知我之负罪固多,然闺阁中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所以蓬牖茅椽,绳床瓦灶,并不足妨我襟怀;况那晨风夕月,阶柳庭花,更觉得润人笔墨 ;我虽不学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来,亦可使闺阁昭传,复可破一时之闷,醒同人之目,不亦宜乎?故曰‘贾雨村’云云。更于篇中间用‘梦’‘幻’等字,却是此书本旨,兼寓提醒阅者之意。” 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而起?——说来虽近荒唐,细玩颇有趣味。却说那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1炼成高十二丈、见方二十四丈大的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那娲皇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单单剩下一块未用,弃在青埂峰下。谁知此石自经锻炼之后,灵性已通,自去自来,可大可小;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才,不得入选,遂自怨自愧,日夜悲哀。 一日,正当嗟悼之际,俄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生得骨格不凡,丰神迥异,来到这青埂峰下,席地坐谈。见着这块鲜莹明洁的石头,且又缩成扇坠一般,甚属可爱;那僧托于掌上,笑道:“形体倒也是个灵物了!只是没有实在的好处,须得再镌上几个字,使人人见了便知你是件奇物,然后携你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那里去走一遭。”石头听了大喜,因问:“不知可镌何字?携到何方?望乞明示。”那僧笑道:“你且莫问,日后自然明白。”说毕,便袖了,同那道人飘然而去,竟不知投向何方。 又不知过了几世几劫,因有个空空道人访道求仙,从这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经过,忽见一块大石,上面字迹分明,编述历历;空空道人乃从头一看,原来是无才补天、幻形入世、被那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引登彼岸的一块顽石:上面叙着堕落之乡,投胎之处,以及家庭琐事,闺阁闲情,诗词谜语,倒还全备。只是朝代年纪,失落无考。后面又有一偈云: 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空空道人看了一回,晓得这石头有些来历,遂向石头说道:“石兄,你这一段故事,据你自己说来,有些趣味,故镌写在此,意欲闻世①传奇;据我看来,第一件,无朝代年纪可考,第二件,并无大贤大忠、理朝廷、治风俗的善政,其中只不过几个异样女子,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我纵然抄去,也算不得一种奇书。”石头果然答道:“我师何必太痴!我想历来野史的朝代,无非假借‘汉’‘唐’的名色;莫如我这石头所记,不借此套,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反倒新鲜别致。况且那野史中,或讪谤君相,或贬人妻女,奸淫凶恶,不可胜数;更有一种风月笔墨,其淫秽污臭,最易坏人子弟。至于才子佳人等书,则又开口‘文君’,满篇‘子建’,千部一腔,千人一面,且终不能不涉淫滥。 P27-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