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南国多秀士(唐宋之际的东南士人与中国文化重心南移)(精)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黄庭硕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南方士人在北宋中期的崛起,乃中国历史上的重大现象。它标志着中国文化重心南移的完成,亦确立起东南区域在近世中国的主导地位。然而,此重大现象的形成背景,迄今仍缺乏全面且系统的梳理。本书尝试填补这段研究上的空白,并以为,受惠于唐宋之际江淮一带相对安稳的环境,以及诸南方自立政权的统治需求,东南士人的文化积累不仅没有随着李唐覆亡而止,反倒得以稳定积累,直至宋初。正是倚靠这股雄厚的文化基底,东南士子终能突破北宋统治者“重北轻南”的用人方针,大举通过科举入仕,从而扭转宋代统治集团的构成。
目录
自序
绪论 宋初文物江南来:唐宋之际东南士人的文化遗产
一、缘起:南方士人的崛起
二、历史背景:中国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
三、考察对象:唐宋之际的“东南士人”
四、探索途径:政治与士人的双向互动
五、研究回顾:东南士人崛起的两条脉络
六、论旨与架构
第一章 唐末东南士人的举业与仕宦
一、唐末举场中的东南士人
二、唐末东南士人的仕途发展
三、唐末东南士人的中央观感与认同
小结
第二章 唐末江淮独立潮与东南士人新处境
一、唐末东南士人与在地政权
二、杨吴前期的政治与士人
三、杨吴前期士人的政治意向与实践
小结
第三章 吴唐之际的文治转向与士人
一、文治转向的发端:徐温秉政时期(909—919)
二、杨吴立国与“文治政策”的确立(919—936)
三、深化“文治”:南唐先主时期(937—943)
四、吴唐之际的士人发展与政治实践
小结
第四章 南唐二主时期的“文官政治”与士人发展
一、“文官政治”的高峰:中主时期(943—961)
二、“文官政治”的调整:后主时期(961—975)
三、南唐二主时期的士人发展与政治实践
小结
结语 从沉抑到奋起——唐宋之际东南士人的发展与意义
沉抑:唐末的东南士人
发迹:杨吴政权下的东南士人
奋起:南唐政权下的东南士人
唐宋之际东南士人发展的历史意义
征引书目
一、传统史料
二、近人著作
三、工具书
四、资料库
序言
本书修改自笔者提交于2013年夏天的硕士论文《唐
宋之际的东南士人与政治——以杨吴、南唐为中心》。
论文的初衷很单纯,就是想对北宋中期东南士人大举通
过科举入仕的现象进行“前史式”探勘。过去讨论此课
题的学者,多将其置于唐中叶以降中国文化重心南移这
条轴线中理解,这自是富有洞见的观察;不过,笔者在
梳理相关研究时却发现,既有讨论或聚焦于唐、或着眼
于宋,却少有人将介于其间的五代十国一并纳入观察,
是以笔者不禁纳闷:假使文化重心南移现象,早在八世
纪中叶以降就已启动,何以却要耗费近三百年的发展,
才在北宋中期开花结果?基于前述疑问,笔者开始对此
课题展开探索,其成果就是我的硕士论文。
撰写硕士论文时,自己还不是很确定未来会不会继
续攻读博士学位,所以总想着:既然要写,不如就当成
最后一篇论文来写吧!于是就把当时读到的所有相关材
料,都尽可能地纳入论文中,写着写着,论文篇幅便逐
渐超出预期,最后默默跨越十万字门槛。现在回想起来
,真是对几位口试老师深感抱歉。当然,这个业报还是
回到我自己身上—经过这次全面性的校订,我由衷体会
阅读一份十万余字的论文之辛劳,在此对几位老师致上
最深谢意。
本次修改,虽未对整体结构进行更动,但仍借此机
会对诸多内文、格式、注脚,乃至统计数字上的阙漏进
行订正,也慎重地参酌两位匿名审查人的建议,对原文
不足处作了补充,题名的调整便是其中一项。
本书易名作“南国多秀士——唐宋之际的东南士人
与中国文化重心南移”,旨在更直观地凸显本书关怀。
主标题的“南国”有两层意涵 :一为方位义、地域义
,用法如“南国有佳人”“红豆生南国”之“南国”,
意为南方 ;一为政权义,用以指涉建基于中国“南”
方之“国”,具体而言,即本书处理的杨吴与南唐此二
前后相续的政权。这两层意涵,涵摄了一统与分裂时代
,相较于原题名,或许更为合适。与此同时,也希望前
述易名可以勾起更多读者——不论学院内外——的好奇
心,若能因此拿起本书翻阅,实为笔者之幸。
时光匆匆,硕士论文写完迄今已近六年,其间我服
完役,重新考回母校博士班念书,转眼间又来到研究生
的后期阶段,尽管如此,硕士论文从酝酿、构思、架构
,及至写作的整个过程,仍深深烙印在我的脑海中。感
谢指导老师陈弱水先生,他总是让学生自由地进行学术
上的探索,又总能在学生感到迷惘无助时,用其渊博知
识与睿智解说,提供最具启发的提点,没有老师的指引
,这本书绝没有付梓的一天;感谢梁庚尧老师,他细心
批阅了我的研究回顾与硕士论文稿,提供给我诸多思考
和修改上的建议,更重要的是,我在梁老师身上看到杰
出学人面对学问时所具备的踏实与谦虚,这是我要花上
一辈子学习的 ;感谢方震华老师,他在口试之后,持
续教导我思考问题的方式与写作上的技巧,并时时提供
我课业上乃至课业外的协助,我永远铭记在心。
许多师长说,写论文是件孤独的事,但我很庆幸在
我硕士班阶段,并没有体验到类似感受,这大概是因为
,在我身旁总是有一大批随时可以分享悲喜的对象。系
篮绝对是最重要的精神支柱,每周的例行练球,不仅是
疏解写作压力的最佳渠道,还可与同为硕论奋斗的育信
、承轩、富奎、冠辰、达叔、陈伯、首哥、乔同、威哥
、石头交换写作甘苦,从而得到疗愈之效。而每每在研
究室遇到写作瓶颈时,只要请教元亨,他总会在一番深
思熟虑后,报以恳切的建议。当时甫考进硕士班的廷杰
与晏颢,两肋插刀地帮我阅读全部及部分的第一章初稿
,且直白地说出阅读意见,此刻他们皆已准备赴美深造
,祝福他们留学生活一切顺遂。旨彦学姊经常与我分享
她的研究心得与发现,也从不厌烦地倾听我的问题,为
我找寻解决方法,愿我能沾染她对所有人事物的一半热
情。志鸿学长与佩君学姊从硕士班阶段就不停给予我鼓
励,并邀我参加各种读书会,让我能在短时间内吸收大
量新知、拓展研究视野,事实上,我对佛教史的认识与
兴趣,就是由他们两位启蒙。感谢名单还可以罗列得很
长很长,于此且容我仅列出与论文写作最直接相关的诸
位,至于其他曾在论文之外予我帮助的师长朋友们,我
会再找机会直接表达我的谢意。
台湾的文科研究生向来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但我
很幸运地处在拥有许多工作机会的台湾大学,让我能够
在硕士生阶段,多少赚得一些分担家用的奖学金。感谢
曾在硕士班时期为我提供工作机会的陈弱水老师、周婉
窈老师、林维红老师、秦曼仪老师、欧素瑛老师、陈慧
宏老师,以及历史系办。因为这些工作,我不仅得以熟
悉各种业务,还可就近观察、揣摩诸位老师的教学风格
与特色,更有幸结识一群优秀的学长、学姊—诸如旨彦
学姊、建守学长、育信学长、承桦学长、智新学长等人
,在他们的指点下,我终能通过讨论课,克服自己对上
台说话的恐惧,进而从中累积些许教学经验。相信前述
经历,定能对我的未来有所滋养。
最后,当然也要感谢我的父母与家人,尽管他们偶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8:4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