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毛泽东读元曲/毛泽东谈文论史全编 |
分类 | |
作者 | |
出版社 | 中国文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等,就曾一度流行于大都(今北京)一带。本书引用毛泽东评点圈阅的元代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数;杂剧则引用毛泽东评点圈阅元代杂剧如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梧桐雨》等名家名作,并加以评析讲解,希望能给读者以有益启发。本书对毛泽东评点内容加以解析,包括这些作者的生平、事迹、影响及作品的价值等。毛泽东的评说在今天仍有参考借鉴意义。 目录 散曲 (一)小令 1、白朴 [仙侣]醉中天《佳人脸上黑痣》 2、马致远 (1)[越调]天净沙《秋思》 (2)[南吕]四块玉《叹世》 (3)[双调]湘妃怨《和卢疏斋西湖》 (4)[双调]寿阳曲廿三选二 3、刘秉忠 (1)[南吕]干荷叶 (2)[南吕]干荷叶《即事咏南宋》 4、吕止庵[仙侣]后庭花 5、卢挚[双调]落梅风《送别》 6、珠帘秀[双调]落梅风《答送》 7、姚燧 (1)[越调]凭阑人《寄征衣》 (2)[中吕]醉高歌《感怀》 8、真氏[仙侣]解三醒《自述》 9、张可久 (1)[中吕]珠履曲《隐士》 (2)[中吕]满庭芳《春晚》 (3)[正宫]醉太平《感怀》 (4)[商调]山坡羊《春睡》 (5)[越调]凭阑人《暮春即事》 (6)[中吕]朝天子《游庐山》 10、乔吉 (1)[越调]天净沙《即事》 (2)[双调中吕]卖花声《香茶》 11、郑光祖[双调]蟾宫曲《梦中作》 12、萨都刺[梁州第七](摘)《使女蹴鞠》 13、贯云石 (1)[中吕]红绣鞋 (2)[双调]寿阳曲 14、徐再思 (1)[双调]清江引《相思》 (2)[双调]折桂令《题情》 (3)[双调]水仙子《红指甲》 (4)[双调]水仙子《夜雨》 15、周德清[双调]折桂令《开门七件事》 16、陈克明[越调]一半儿《美人八咏选三》 17、张明善[双调]水仙子《讥时》 18、任昱[越调]寨令儿《湖上》 19、李寿卿[双调]落梅风《切鲐》 20、查德卿[越调]寨令儿《渔夫》 21、汪元亨[正官]醉太平《警世》 22、赵天锡[双调]折桂令《金山寺》 23、钱霖[双调]清江引 24、曹明善[双调]清江引《长门柳》 25、缺名[双调]庆宣和《五柳庄》 26、缺名[双调]庆东原《奇遇》 27、缺名[越调]小桃红《情》(顶针格) 28、缺名[双调]雁儿落得胜令《指甲》(摘) 29、缺名[中吕]十二月尧民歌《别情》 30、白贲[正宫]黑漆弩《渔父》 31、钟嗣成[南吕]骂玉郎感皇恩采茶歌《得讯》 32、赵夫人(管道升)[锁南枝] (二)散套 1.马致远[双调]夜行船《秋兴》 2.张可久 (1)[正官]端正好《渔家乐》 (2)[南吕]一枝花《春怨》 3.乔吉[双调]集贤宾《咏柳》 4.贯云石[北中吕]粉蝶儿《西湖游赏》 5.朱庭玉[大石调]青杏子《咏梅》 6.杨果[仙侣]赏花时《春怨》 7.曾瑞[黄钟]愿成双《有赠》 8.宋方壶[越调]斗鹤鹑《送别》 9.睢景臣 (1)[般涉调]哨遍《汉高祖还乡》 (2)[商角调]黄莺儿《秋色》 10.庾天锡[商角调]黄莺儿《金陵怀古》 11.徐琐[南宫]一枝花《怨别》 12.王伯成[越调]斗鹤鹑《赏春》 13.无名氏[黄钟]醉花阴《孤另》 剧曲 (一)杂剧 1、关汉卿 (1)《窦娥冤》 第三折 (2)《望江亭中秋切鲶》 第一折 (3)《单刀会》 第三折 (4)《谢天香》 第四折 (5)《五侯宴》 楔子 (6)《蝴蝶梦》 第三折 2、马致远 (1)《汉宫秋》 第三折 (2)《任风子》 第一折 (3)《岳阳楼》 第二折 3、白朴 (1)《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楔子 (2)《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第二折 (3)《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第四折 4、王实甫《丽春堂》 第四折 5、郑光祖《醉思乡王粲登楼》 第一折(节录) 6、康进之《李逵负荆》 第四折 7、李文蔚《蒋神灵应》 第二折 8、金仁杰[追韩信] 第三折 9、李寿卿[伍员吹箫] 第三折 10、石君宝《秋胡戏妻》 第三折 11、秦简夫《东堂老》 第一折 12、孟汉卿《魔合罗》 第三折 13、杨显之《酷寒亭》 第四折 14、李潜夫 (1)《灰阑记》 第一折 (2)《灰阑记》 第二折 15、乔吉《扬州梦》 第四折 16、郑廷玉《看钱奴》 第二折 17、纪君祥《赵氏孤儿》 第二折 18、无名氏《合同文字》 第四折 19、无名氏《盆儿鬼》 第二折 20、无名氏《谢金吾》 第四折 21、无名氏《抱妆盒》 第二折 22、无名氏《举案齐眉》 第二折 23、无名氏《隔江斗智》 第一折 24、《冯玉兰》 第四折 25、无名氏《千里独行》 楔子 26、无名氏《陈州粜米》 第一折 27、无名氏《争报恩》 第一折 28、无名氏《百花亭》 第三折 29、无名氏《鸳鸯被》 第四折 (二)传奇 1、王实甫《西厢记》 (1)《西厢记》第一本 张君瑞闹道场杂 楔子 (2)《西厢记》第一本 张君瑞闹道场杂 第一折 (3)《西厢记》第二本 崔莺莺夜听琴 第一折(节录) (4)《西厢记》第 序言 2023年12月26日,是中 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 志诞辰130周年。经过多年 酝酿策划和组织编撰,我们 于今年正式出版发行《毛泽 东谈文论史全编》(以下简 称《全编》)以示隆重纪念 。 十年前,习近平总书记 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 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 指出:“毛泽东同志是伟大 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 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 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的伟大开拓者,是近代以 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 英雄,是党的第一代领导核 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 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 代伟人。”同时,毛泽东同 志又是世所公认的伟大的文 学家、史学家、诗人和作家 。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 大精神、纪念毛泽东同志诞 辰130周年的重要时间节点 上,组织编撰出版这一大型 项目图书,为人们缅怀毛泽 东同志的丰功伟绩,学习毛 泽东同志的伟人品格、政治 智慧和文化思想,提供了一 套非常重要的文化历史资料 ;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报 告中关于“推进文化自信自 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 煌”的重要精神,具有十分 宝贵的启示和积极的意义。 在组织编撰这部大型项 目图书的过程中,我们坚持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 习党中央关于历史问题的三 个决议精神,特别是十九届 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 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 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精神, 对全部书稿的政治观点和思 想内容进行了认真把关,使 其符合三个决议精神,也符 合习近平总书记十年来有关 论述毛泽东同志历史功绩和 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重要 讲话精神,以及关于学习党 史国史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的重要讲话精神。 《全编》计27种40册 1500万字。编撰者耗费数 十年心血收集、物理、阐析 、赏评,把毛泽东在各个时 期的文章、诗词、书信、讲 话、谈话中引用、化用、批 注、圈阅、点评、编选的古 今人物和文史作品,把毛泽 东传记、年谱、回忆录中提 及或引用和评点的古今人物 和文史作品,即使片言只语 、寸缣尺楮也收集入册,希 望能够集散为专、分门别类 ,尽量避免遗珠之憾,力求 内容全面系统、表述科学客 观。 这部《全编》有以下几 个特点: 资料齐全。毛泽东同志 一生酷爱读书,可以说是博 览群书、通古贯今。他曾说 :“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 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 不读。”他熟读《二十四史 》《资治通鉴》等中国历代 著名历史著作,熟读中国历 代优秀的诗词文学作品,且 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时做 了大量批注和圈画,还常常 在自己的文章、诗词、讲话 、谈话中引经据典、巧妙运 用,真可谓博学约取、学以 致用。这就给我们留下了浩 如烟海的珍贵史料。在编著 这部《全编》时,我们想最 大限度地收集、整理、汇编 其所涵盖的各个方面的文献 史料,力争做到文献可靠、 史料精准,可读性、知识性 和趣味性兼具,使其成为研 究毛泽东思想特别是毛泽东 文化思想的重要资料。 分类精细。毛泽东同志 喜欢中国古代文学,阅读、 圈评了大量各类体式的文学 作品,他的诗词创作尤为脍 炙人口。因此,收录《全编 》中关于毛泽东同志的文史 资料,浩瀚如海,编撰者都 进行了认真严格的划分整理 ,将其分三辑,文学类就有 两辑,所占分量最大。比如 ,编撰者将其细分为评点名 诗、名词、散曲、辞赋、小 说、散文、戏曲的“毛泽东 同志评点中国传统文化赏析 ”7种19册,以及《跟着毛泽 东学诗词》《毛泽东诗话》 《周世钊论毛泽东诗词》《 毛泽东致周世钊书信手迹》 与毛泽东读唐诗、宋词、元 曲、古文等的“毛泽东与中 国诗词曲赋”8种9册。 评述允当。在这部《全 编》中,编撰者将每篇作品 分为毛泽东评点、人物、事 件评述或毛泽东评点、原文 和赏析,力求评述或赏析允 妥、适当,即深刻理解毛泽 东原文含义,紧扣毛泽东的 评点,不作过多发挥,文字 力求简明生动。同时,编撰 者注重史料收集整理的文献 性,兼顾知识性和趣味性, 这就使得这部大型项目图书 兼具很强的可读性。 这部《全编》还有一个 最突出的重要特点,那就是 比较集中地梳理和呈现了毛 泽东同志的历史自信和文化 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 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 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 毛泽东同志“是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近 代以来中国的爱国者和民族 英雄”。这个评价反映在毛 泽东同志学习和运用、继承 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 面,鲜明地体现为他的历史 自信和文化自信。因此,我 们认为这部《全编》的编撰 出版,有益于读者更深入体 会党的二十大报告论述的“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 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 合”的重大论断。在这部《 全编》中,有关毛泽东圈阅 、评点历史人物和文史作品 的材料,就很具体地体现了 他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的伟大开拓者”,是如何运 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 法论,去激活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的;又是如何通过继承 、运用和发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