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建筑是人类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显著的空间属性与公共属性,使得它们总是处在公众的目光注视之下。正因如此,历史建筑在保护与修缮方面始终面临着诸多难题。
本书聚焦日本建立历史建筑相关保护制度的过程,并尝试以复原为焦点,回顾关于历史建筑公共价值的讨论。在保护历史建筑时,如何令“历史文化价值”“建筑艺术价值”“实用经济价值”达到平衡,是至今需要我们共同思考的问题。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历史建筑的重生(日本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活用)(精)/樱花书馆 |
分类 |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
作者 | (日)光井涉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历史建筑是人类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显著的空间属性与公共属性,使得它们总是处在公众的目光注视之下。正因如此,历史建筑在保护与修缮方面始终面临着诸多难题。 本书聚焦日本建立历史建筑相关保护制度的过程,并尝试以复原为焦点,回顾关于历史建筑公共价值的讨论。在保护历史建筑时,如何令“历史文化价值”“建筑艺术价值”“实用经济价值”达到平衡,是至今需要我们共同思考的问题。 作者简介 张慧,硕士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日本学研究中心,现为中国唯一以陶瓷为的多科性本科高等学校——景德镇陶瓷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讲师。 目录 第一章 历史的发现 为什么法隆寺留了下来/对古老的肯定:城堡/品评茶室之古:茶庵/基于人物与行为品评古老:古今传授之间的迁建 /品评与家族关联的古老:千年家/名所图会的世界/对平等院的品评/匠人世家与日本国学研究者的理解 第二章 古社寺的保存 将目光投向社寺建筑/江户时代的寺社/神佛的明治维新/社寺内样貌的剧变(1):日吉大社与兴福寺/社寺内样貌 的剧变(2):鹤冈八幡宫、浅草寺与宽永寺/对社寺的调查和明细账/“古社寺”概念的出现/《社寺保存内规》/古器 旧物与宝物/近代建筑学与康德/折衷主义建筑学/辰野金吾和伊东忠太/《古社寺保存法》/《古社寺保存法》的评 价标准/特别保护建筑的选定 第三章 修复与复原:社寺 木构建筑的修复/建筑学与复原思想/关野贞的修复:新药师寺本堂和唐招提寺金堂/对修复的批评和辻理念/对复原 的踌躇:净琉璃寺本堂/结构技术的变更:东大寺大佛殿/历史结构的保护:平等院凤凰堂/对“古意”的评价:日光东 照宫/《国宝保存法》/法隆寺“昭和大修理”的开始:法隆寺东大门/传法堂的复原/未能复原如初的金堂和五重塔 从国宝到文化财/对复原时期的判断:当麻寺本堂与中山法华经寺本堂/没有正确答案的 修复 第四章 保护与再现:城堡 城堡与再现/“废城令”与天守的拆毁:萩城与大洲城/由国家和市民保护:姬路城、彦根城、松江城和松本城/成为公 园的城堡:高知城与会津若松城/作为史迹的城堡/城堡建筑的国宝认定工作/新建的天守:洲本城天守阁与大阪城天 守阁/在战争中被烧毁的国宝/以再现方式复兴天守:和歌山城与广岛城/再现的影响:从鹤城到丰田城/史迹改造与 再现:首里城/通过再现出场的历史:挂川城/不同时代的共存与再现:出岛/再现的顶点:熊本城/再现的意义 第五章 保护与利用:民居与近代建筑 民居与近代建筑/发现民居:收集民居与民艺/发现近代建筑:日本桥、尼古拉堂与鹿鸣馆/作为文化财的民居/民居 观的变化/民居的修缮和复原/民居园:川崎市日本民居园、合掌造民居园与托福横丁/作为文化财的近代建筑:明治 村/明治100周年的视角:三菱一号馆与旧近卫师团司令部/保护与市民运动:东京站站舍与《近代建筑总览》/保留 外立面:中京邮政局与东京中央邮政局/容积转移与再现:明治生命馆与三菱一号馆美术馆/利用与结构加固:旧近卫 师团司令部厅舍/堆积成山的课题 第六章 由点及面:古都、街区与城市 从古都到街区/发现古都奈良/平城宫遗址上的再现/近代都市京都的风致/《古都保存法》:京都与镰仓/保全京都 的景观/都市美:仓敷/环境与庆典:高山/旅游的对策:妻笼/传统建筑群保护地区的出现/传统建筑群的保护/向 保护城市整体进发:海野宿、大森银山与函馆/城市保护的现状:金泽与东京 终章 转变为日常的存在 对象的扩大与概念的扩展/向城镇建设转变 后记 主要参考文献 序言 近年来,人们对历史建 筑的兴趣和关心急剧增加。 京都的世界文化遗产“古 京都遗址”吸引了国内外众 多游客参观,尤其清水寺一 带及平等院,常是一片人头 攒动、摩肩接踵的景象。京 都之外的金泽等地,一到休 息日,留存的传统街区同样 人声鼎沸;即便是在现代感 十足的东京、横滨和神户等 大城市,昭和时代以前修建 的近代建筑也在以各种受人 欢迎的形式投入使用。以洋 馆为背景摄影留念,在古民 居咖啡店中小坐,投宿于老 式宾馆,诸如此类的文娱休 闲活动风靡一时。 不过,把历史的时针回 拨一点的话,又会是怎样的 情形呢? 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 (1955~1973),日本各 地的古城和乡村景观都处于 危机之中,许多景观甚至就 此消亡。曾被评价为“与伦 敦别无二致”的东京丸之内 地区的红砖建筑群,1970 年左右就完全消失了,连世 界级建筑师弗兰克·劳埃德· 赖特(Frank Lloyd Wright )设计的有乐町旧帝国饭店 也被拆毁。甚至在仅仅几十 年前的1987年,日本还在 讨论是否拆除由红砖搭建的 东京站丸之内站舍。时针再 往前拨,许许多多的历史建 筑都在二战期间或战后消失 了;倘若回溯到明治初期, 更是有大量的神社、寺院和 城堡濒临损毁,危如累卵。 即使是今天,作为世界遗产 的奈良兴福寺与姬路城,仍 稍有不慎就会出现损毁情形 。 尽管现在许多历史建筑 仍在遭受破坏,但比起过去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保 护而非破坏历史建筑。原因 也很简单,大多数人都认同 历史建筑具有值得保护的价 值与魅力。倘若不能认识到 这些价值与魅力,那么从某 种意义上来说,拆除这些破 败的历史建筑就再自然不过 了。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 日本的许多民居和明治及大 正时代的建筑就这样顺理成 章地消失了。 历史建筑 的价值与魅力并非一成不变 。具体来说,哪些建筑物具 有价值?什么值得保护?这 些判断基准总是处于变化之 中。很可能街头某栋曾被认 为随处可见的建筑,会因为 价值与魅力重新被发现,突 然有一天就成了公众关注的 焦点。这些最终造成了今天 的情况。 本书的第一个主题,即 为追寻日本近代社会发现历 史建筑的价值与魅力,并将 保护范围从神社、寺院和城 堡扩大到民居、近代建筑、 传统街区甚至整座城市这一 变化的经过。 在产业化和城市化不断 推进,政治上持续动荡不安 的社会环境下,某些特定类 型的建筑会遭到破坏。然而 这些破坏活动一旦进行到一 定程度,人们又会注意到建 筑之前被忽视的价值,于是 该建筑又得到保护——诸如 此类的情况反复发生。总而 言之,发现历史建筑的存在 价值也好,破坏它也好,保 护它也好,都曾在近代的日 本发生过。本书希望结合近 代建筑学这一学术领域的相 关成果,一并解读这些反复 发生的破坏和价值再发现, 以及保护的原委。 同时,本书也会尝试思 考为了保护那些被发现的价 值与魅力而采取的手段,以 及在修复过程中具体发生的 问题。 绘画与雕塑之类的艺术 品,其作品价值一旦得到认 可,原则上说,后世之人就 不能再修改。但是,建筑物 如果完全不加干预,是无法 长久保存的。日本的气候环 境使得木构建筑一旦疏于修 缮就会迅速老化,在数十年 内便会彻底糟朽。西方的石 头建筑尽管看起来十分坚固 ,但同样必须定期修缮。 总而言之,就建筑物的 保护而言,定期的修缮是不 可或缺的。只是一经修缮, 外观和材料或多或少都会发 生变化。而且,想要长久使 用建筑物,就不可避免要根 据用途对其进行改造。这样 的修缮工作在漫长的历史里 重复几次,建筑物就会完全 变样了。可以说,历史建筑 都是多次改造的产物,外观 都已发生变化。 在发现历史建筑价值的 过程中,也会遇到许多问题 。如何看待建筑物上江户时 代及之前累积的改造,以及 如何在此基础上进行修复, 都是重要的问题。修复中, 有人视建筑最初的样貌为最 高价值,主张回归本源,即 希望“复原”;也有人认为这 些历史变迁的积累才正是建 筑物真正的价值所在,故而 主张“维持现状”,秉持“忽 视美学”。关于建筑文化价 值的讨论在双方的唇枪舌剑 中逐步深入。 此外,为了使之可以继 续“发挥作用”,近年来,许 多历史建筑按照现代建筑标 准在房屋结构的安全性、舒 适性和便利度上进行了改造 。不过,究竟应允许改造到 什么程度同样是亟待解决的 问题。本书的第二个主题, 便是以复原为焦点,回顾这 些关于历史建筑修复的价值 讨论。 值得注意的是,主张将 经过改造导致外观变化的建 筑还原到最初样貌的思想, 后来进一步发展为“再现”已 完全消失的建筑物。 虽然这种再现的想法古 已有之,但毁于兵燹的天守 阁真的修复如初后展现的风 貌还是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 震撼,同时也获得了认可。 之后这一理念甚至被运用在 重要“历史街道”的保护上。 20世纪末以来,日本各地的 历史遗迹保护工作都步入了 新阶段。 1992年落成的冲绳首里 城正殿,虽然如实重现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