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锋利的预言(精)/当代作家精品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丘脊梁
出版社 文化发展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泥土的芬芳,大地的忠告,民间的情绪,就是生活的足迹和历史的投影。
作品就是作者的灵魂和心声。
散文《锋利的预言》天衣无缝地把民众的想象力、思辨力与作者的表达力、感染力结合起来,水乳交融了。
《锋利的预言》没有居高临下的教训读者,而是像风中的竹林芦苇,在晃动着身边的伙伴不要贪睡迷失自己。
《锋利的预言》分为三辑,包括十余篇佳作,涉及作者的童年回忆、人生感悟等。
作者简介
丘脊梁,男,1974年生于湖南平江。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首届新锐作家研修班、毛泽东文学院十二期中青年作家班学员。1991年开始发表作品,至今已在《散文》、《中华散文》、《延河》、《广西文学》、《青海湖》、《星火》、《湖南文学》、《芒种》、《短篇小说》、《青春》、《芳草》等报刊发表小说、散文,出版有小说集《地下的辉煌》、散文集《深埋的竹笋在唱歌》。现任湖南某报副总编辑。
目录
第一辑 骨髓深处的季节
锋利的预言
骨髓深处的季节
时光里的坛坛罐罐
守水(外四篇)
乡村毒物
故地旧风景
第二辑 行走在城市的边缘
水边书
悬空
行走在城市的边缘
一条河流的走向
被遮蔽的喧嚣与空寂
第三辑 绿得耀眼的青春
那些坚硬的石头和身影
一座城市的时间之门
若干年前的体温
夜火车
绿得耀眼的青春
后记 孤独的言说
序言
对经验写作者来说,容
易对历史进行某种总结,容
易对现实进行某种描写。这
样的写作容易枯竭,容易耗
干你的生活。其实写作是一
种预警,是一种对未来的设
计,是一种防患于未然,这
样我们的写作才有意义。
色彩、气温和氛围的深

丘脊梁有一双彩色的眼
睛,在它的环视下,蒸腾而
上的云雾,蓝蓝的天绿绿的
水,鹅黄的春笋,翠翠的红
薯叶与嫩红的茎,缤纷而飞
的花叶,五彩的植物渲染成
一个特定的自然世界,表达
人生一个特定的情绪变化,
同时他又引进一个特殊的视
觉“母亲”:母亲的感觉器官
里温度和季节的变化,泥土
的性能、热量与种子发芽、
生长的关系,以及母亲通过
感受气温的变化来预测生物
的成长,这一切都适合在广
延空间里耕耘、开掘。如同
德国人重视的,不停地说,
开掘,开掘,向深度开掘!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深度呢?
一切不获得意义的深度都是
空无。丘脊梁一直在追问的
深度,在母亲身上得到认同
:故乡,母亲,家族。符合
一切原型的、情感的(我们
可以归纳为“恋土情结…‘母
子情结…‘故乡情结”)精神
维系便是生命所系。丘脊梁
一直在这个无意识深度上追
求。我们来考察一下这种深
度,与情感和生命有关的一
是自然物质颜色:赤橙黄绿
青蓝紫,颜色作为某种情感
、生命、性格的象征。二是
与温度气候相关的,人与自
然之间的一种关系。三是由
母子结合构成的情感关系,
由三者组合而形成的特定氛
围。母亲总是最伟大的原型
,这一生长和情感的符号体
现在母亲的归乡、恋土情怀
上,具体细节如母亲的体温
可以和季节的温度、泥土的
温度相互转换,当母亲捏着
泥土里的温度与水分,她似
乎看到了生命的成长……人
与植物的共生,构成她环境
的氛围而且又带了家族和村
寨某种神秘的氛围,比如牛
角冲的赊刀人,赊禾镰、赌
博成了他们的生存方式和生
活方式,成为一条生活准则
,成为生活向前推进的一条
曲线。这种色彩与情感构成
的氛围和村寨习俗奇而不怪
的氛围结合起来,它们向季
节和工具、土壤索要的深度
,正是情感所显示的深度,
也正是意义显示的深度,正
如《锋利的预言》和《骨髓
深处的季节》保持这种寓言
传统的优美平衡,所显示的
故乡与个人这种深度又多了
一种情怀。如何理解这种情
怀与深度的关系所具有的特
定意义呢?
丘脊梁是乡村人的赤子
,是母亲的儿子,开始对习
俗与情感的不理解(这是代
际关系的影响),很快由于
故乡和儿子特定的角色使他
感同身受。如同克劳福德说
的,由静观的审美体验变成
介入的动态的参与式的审美
体验,并升华了这种情感。
始初是个人情怀,到《水边
书》升腾为一种对家、对故
土之恋,把这种动态的审美
体验,象征隐喻为一条河流
的感觉,让纤道、清溪、湿
地等事物,具有了人的情感
与温度。杂草是绿色世界,
是春天也是生命,“春天并
不仅仅只是一个季节,更是
内心深处的一种色彩和气韵
。”反之呢,亦然。于是这
种由氛围显示的意义深度是
人与自然、人与故乡的关系
,是儿子和母亲这种温情审
美的一种过程。这种父母视
角体验的情感最是人类原型
的存在,是一种瞬间拓展和
顿悟的生命成长。
夜行火车与黑暗中的房

生命中充满各种各样的
事物,单位、家庭、报刊,
只是生命历练的各种平台。
它使事物有了长度,在事物
中进行的速度也许和夜行火
车的速度一样,穿过日常生
活,还穿越梦境,成为想象
的极限。人格和个人操守便
在其中形成,人格即命运。
放大了丘脊梁一生的生命历
险、生命体验,这种个人化
的经验组成了个人漫长的职
业经验,如夜行火车在黑暗
中奔跑,“我怀疑那些年的
夜火车,早已化为某种精灵
或精神,融入到我血脉的深
处……”这含有如下指标:
前途和无方向的矛盾,白天
和夜晚的矛盾(隐指黑暗和
光明),运动和停顿的矛盾
,冲刺和冒险的矛盾。其实
无论好与不好都是一种生命
运动,就丘脊梁而言,艰苦
备尝的东西更多一些,文学
上努力奋斗没有成为大家,
职业上忘我拼搏没有成为总
编。屡屡不得志。这是一种
价值观,如果不就意识形态
评价,我依然认为丘脊梁获
得了很大的成功。作为报人
他仍可骄傲,伴随一种报纸
演义到曲终人散,我听说他
始终未在自己管辖的版面发
表一个私人的文字。这种职
业人的操守是非常伟大的,
不以权谋私足见品格之优秀
。以弗洛伊德压抑理论而言
,对一个事业未竟者未必不
是一件好事。我们知晓压抑
使得人格具有一种竞争动力
,压抑以后就个人力量而言
,会有一种“反弹”激活许多
新的人格因素,会超越地作
出一些奋斗努力,那么他会
获得更大的力量取得更多的
成绩,“越是想获得,就会
获得更多”,如果早已获得
,没准就会停滞不前。丘脊
梁的认识越来越高,文章越
写越漂亮就是这个道理。首
先是在建筑处理一些写实能
力,简单说就是一些描写能
力和叙述能力。到这种能力
具备了,便会在实际事物中
增加气氛和韵调的一些弥漫
性情绪。我要说的是第三层
,对一些形而上
导语
散文《锋利的预言》的诗意是淡雅的、朴实的,也是十分强烈的。作者委婉地表达了自己写作的出发点与归宿。本书可谓是阅读丘脊梁作品的一把金钥匙。
实践出真知。
人民才是真正的英雄。
直达生活最真实的内核,直击灵魂的要害和痛点。
后记
进入四十岁以后,我说
话越来越少,文章却越写越
长。
从小时候起,我就是一
个沉默的人,尤其是在陌生
人面前。我非常不善于表现
自己的才能,也不善于表达
内心的情感。在我少时的眼
睛里。世界是敞亮的、通透
的、纯粹的,没有阴暗,没
有弯曲,也没有背面,它不
需要我们刻意去修饰和装扮
,心里怎么想的,嘴里怎么
说就行了。但这样的结果,
当然是遭到差不多所有人的
嫌弃和疏离。我不知怎样说
话才好,所以一天天变得寡
言起来。在我的老家,乡党
们对我的印象,至今仍是内
向和木讷。
其实我很想与这个世界
对话。对那些能说会道的人
,青年时期的我除了略略有
点厌恶外,更多的是羡慕和
嫉妒。他们从说话中不断得
到的机会与成功,让我看清
了这个世界的真实面目——
表达和表现,才是最关键最
现实最锋利的法宝。我的话
慢慢多了起来。我逼迫着自
己的内心向世俗靠拢,尽力
去学一些夸张、虚拟、排比
、婉曲之类的修辞手法,并
尽量自然地运用到交流与对
话中。有很长一段时间,我
喜欢滔滔不绝地跟人聊天,
天文地理,时事政治,文化
艺术,宗教信仰,无一不在
我的谈话范围。我希望用说
话的方式,得到这个世界的
认同与关注,从而让自己活
得更加华丽和绚烂。
然而,人到中年后,回
望走过的路,我才发现自己
简直就是一个笑话。话多并
没有改变我人生的卑微和内
心的孤独,反而让我更加慌
张和悲凉。在这个嘈杂的世
界,身份的高低和财富的多
寡决定人音量的大小。我的
音量太小了,声嘶力竭的表
达要么淹没在滚滚红尘中,
得不到任何人的理会,要么
被人视为荒唐滑稽的表演,
从心底里鄙视和嘲笑。我越
来越感觉到,这个世界假象
多于真实,敷衍多于真诚。
很多的人和事,其实并不值
得你浪费表情和时间去呵护
。你的一厢情愿,只会让人
轻看,也会让自己更加孤单

这个世界从来都是病态
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患
者。话多,就是其中一种复
杂的病症。它是幼稚病、空
虚病、虚荣病、孤独病等的
并发,医治它的办法,除了
时间和年龄,似乎没有更好
的药方。
所以直到四十岁以后,
我才重新变为一个沉默的人
。我不想说话,如果非说不
可,那就尽量简短。我觉得
绝大多数的话都没有说出的
必要,说出来只会给自己带
来更多的麻烦和更糟的心情
。很多时候,我的手机长期
保持静默;坐在办公室里,
每天与人说的话,常常不会
超过十句。我不愿意用一大
堆泡沫似的废话,来填充自
己有限的生命空间。尽管,
我的内心无比孤独。
我沉默在尘世的边缘——
安静地过着简单的生活,种
菜,做饭,搞卫生,偶尔想
到喂一条金毛狗或拉布拉多
;与世无争地保质保量完成
自己的本职工作,不求有功
,但求无过,对别人的事情
,不操半点闲心;躲在狭窄
的阁楼上漫无目的地随意读
书,农学、方志、地图、词
典、医书、玄学等与文学毫
不搭界的读物,都能引起我
浓烈的兴趣。当然,我也会
用目光,冷静地对他人和事
物进行深入的观照,不经意
间,常常就洞察到了世间的
真相和人性的幽微。
在沉默与阅读中,我看
到了一个更加丰满更加幽深
更加辽阔的世界。我的内心
又开始躁动起来。我很想跟
人说说话,很想告诉他们我
独特的发现,很想谈谈我对
这个世界的理解,很想表达
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可是,
我发现身边已没有几个人愿
意停下来倾听,我也不乐意
重复自己先前的遭遇。于是
,在停顿多年之后,我又拿
起了纸和笔,在一条词语构
筑的道路上,开始了另一种
形式的跋涉与言说。
我在十七岁时发表第一
篇文学作品,之后不知停歇
地写了十年(没几篇好的)
;然后办了很多年的报纸,
让写惯了散文和小说的笔,
转换为记录和编辑本报讯,
这当中漫长的十几年,我似
乎在不停地说话(每周主持
一次长达一两个小时的编务
会),真正属于自己的文字
,加起来不会满两万;现在
,我人到中年(四十岁那年
因超龄几天无缘省里的青创
会,才知自己不再年轻),
终于看清了自己的单薄和寒
凉,那么,就奋力地写吧,
把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全
都用文学的形态呈现出来。
我起初以为自己会接续
不上先前的感觉,更担心写
不长、写不好。但四十岁那
年秋天写下的重启创作后的
第一个散文《在黑暗中潜行
》,让我找到了信心。这篇
一万五千多字的文章是我写
作以来最长的散文,而且获
得了广泛的好评。它让我看
到了光明和神性,也看到了
言说的魅力。
此后至今的五年时间里
,我一直没有停顿,每年都
要写上几个小说和几个散文
,少的时候有五六万字,多
的时候达到十万字以上。在
写作散文时,我常常控制不
住情感和字数,一不小心就
过万了,一不小心又一万五
了。一不小心快两万了。我
屡屡打破自己创造的字数纪
录。如果不是考虑到发表的
需要,我真怀疑一些文章会
永无止息地写下去。
为什么文章会越写越长
呢?因为我说话太少了,心
中一天天郁积起来的东西,
在慢慢地发酵,快速地膨胀
精彩页
锋利的预言
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赊刀人是牛角冲最热烈、最神秘的议题。他们就像神明一样,指引和拯救着牛角冲人濒临坍塌的生活。
那时牛角冲的人,总是暗暗地盼望着赊刀人出现,又暗暗地害怕他们到来。
牛角冲是一个偏僻且封闭的地方,它就像一个弯曲而狭长的牛角,尖利地插进连云山的腹地,两侧高山上茂盛的植株和绿色,铺天盖地地倾泻下来,生生地把它掩埋,而冲口一个庞大的水库,又活活地将它隔离,这里面的三百来户人家,仿佛被外面的世界遗忘了。在没有修通水泥公路之前,这里除了几只过往的鸟雀,顶多就山那边浏阳的几个牛贩子偶尔来活动一下,平时连个生人都很少见,至于操不同口音的外地人,一年都难得来一个。但是,赊刀人却知道这个地方,惦记这个地方,隔个三年五载,或是更久一些,他们就会背着一大包沉重的刀具,咣当咣当,仿佛像从天而降的神明一样,毫无征兆就出现在我们面前。他们对我们的熟悉以及我们对他们的茫然,让牛角冲的人确信:赊刀人即便自己不是神明,也一定是神明派来的使者。
与赊刀人一同到来的,除了锋利的刀具,还有同样锋利的预言。赊刀人把那些在人们看来匪夷所思荒诞无稽的预言,与刀具紧紧捆绑到一起,高价赊给牛角冲人——如果预言没实现,他们永远不来收钱,刀具白送!可是,若干年后他们的预言无不一一兑现。这种洞若观火的远见和判断,没法不让人惊奇,没法能阻止住牛角冲人对他们的信任和膜拜。封闭且贫穷的牛角冲,迫切需要这种来自神明的提示,去安抚和振作人们随时都可能破碎的生活,以及被生活压迫得变形的心灵。
没有人能说清赊刀人最早来牛角冲的确切时间,有人说是永远健康出事那年;有人说是新中国成立后两三年;有人说新中国成立前就来了.他见过,而那时的老辈人还见过更早的。这说明赊刀人这个职业或者说是存在,对牛角冲人来说,并不是一桩新鲜事。他们津津乐道的是赊刀人兑现的一个又一个预言,还有这些预言背后神奇的种种。
最让牛角冲人记忆深刻的一次预言,就是永远健康出事那年留下的。老班子描述起当年的情状,简直就像一个传说:几十年不见踪影的赊刀人,在秋收前的某个黄昏,突然坐着划子穿过波光粼粼的水库,在落日的余晖中,风尘仆仆地出现在牛角冲人面前。来的是一老一少两个人。帆布袋里装的全是禾镰。对,全是禾镰。他们能说出这里每个屋场及屋场新中国成立前户主的名字,但牛角冲人却谁也没见过他们。人们团团围着,好奇地看他们锋利的禾镰,当问到多少钱一把时,老者笑眯眯地说,不卖,只赊。而且还不赊给集体,只赊给个人。人们这才明白过来,原来他们就是老辈人讲得神乎其神的赊刀人!可是,当场并没有一个人赊他们的禾镰——田土和稻子都是大队的,私人要那么多禾镰干吗?老者说,现在是用不上,但今后家家都会要,田土不分到户我们不会来收钱的!这天晚上,赊刀人来了的消息,像夜雾一般,很快就弥漫到牛角冲的每一个角落。人们低声互相传递:赊刀人说要分田到户了!然后一个个悄悄地跑到赊刀人歇息的大队部屋檐下,在小本子上写上自己的名字和住址,赊走几把价格高得有些离谱的禾镰——当时牛角冲一天的工分才三毛,人们饭都吃不饱,但这些八毛一把的禾镰,他们毫不犹豫就下了。他们赊的是禾镰,赌的却是生活和命运。黑暗的夜色中,牛角冲人的眼睛,像锋利的禾镰一样闪闪发亮,他们在禾镰和预言的刀锋上,看到了希望与未来。
年少时我对赊刀人的这次到来和表现深信不疑,并像牛角冲人一样替他们广为传播,但年岁增长后,我一直对这个说法心存怀疑。以我的理解和判断,永远健康的时代,社会不可能有如此大的流动性,而且对于一伙来历不明的陌生人,所有的人特别是红卫兵会充满警惕与敌视,至于那些带有政策性和政治性倾向的预言,更是当时的大忌,稍一不慎,就可能有牢狱之灾甚至是性命之忧,谁敢冒如此大的风险呢?我觉得,如果把时间往后推上几年,也就是说,在红太阳陨落那年或更后一点,倒是有这种可能。但牛角冲人却坚决地一致认定,没错,就是永远健康出事那年!这无疑是一种有意识的集体式记忆出错。这种把事件生发时间前置的错误,除了能更加有力证明赊刀人的英明和神秘外,只能说明牛角冲人对这个预言具有强烈的期盼,在他们的心底,也许早就有了这样的想望,是赊刀人帮他们从芜杂的现实中打捞出来并发散开去。他们需要这种声音为自己代言,而代言者的正确性、准确性和超常性,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必须自觉去设置和维护,所以原本就存在部分事实的赊刀人,慢慢被修正成了他们的神明?P2-4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20: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