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对世界货币史的探讨,目的在于摆脱过去我们对于货币只进行截面分析、停滞于货币短期、局部现象研究的桎梏,将货币研究的视角扩展到一个更为广阔的时间和空间,纵向几千年,横向全世界,从千千万万的历史实践活动中寻找货币的本质、货币的运行、货币的发展等方面的普遍性规律。 从世界货币史的角度来观察,货币的产生支持了人类的文明发展和物质丰富。然而,在货币发展的过程中,金属冶炼资源的有限性与商品种类扩张的无限性表现出明显的矛盾。 本书的研究给读者展示出货币历史发展的以下规律:称量货币的长期发展,演化出金属数量货币——钱币。钱币的制造被古代各国政府所垄断,产生了金属货币信用化的趋势。在货币法制的支持下,金属货币信用化使社会货币流通总量得以大幅度增加,不断地满足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逐步扩大对于社会货币流通总量持续增长的需求,以及古代各国军事扩张对于货币的庞大需求,从而使古代各国的发展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力量。 作者简介 石俊志,1953年6月出生,河北丰润人,攻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中国古代史专业,获史学博士学位;攻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民商法学专业,获法学博士学位;攻读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国际金融专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攻读英国伦敦城市大学数学院精算统计专业博士学位。 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北京法学会民商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基本建设优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西部研究与发展促进会副理事长,华南理工大学货币法制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国际保理》、《现代精算数学原理》、(金融危机生成机理与防范)、《商业性债权转股权法律研究》、《半两钱制度研究》、《五铢钱制度研究》、《中国货币法制史概论》、《中国货币法制史话》及有关金融、法律、历史方面论文多篇。 目录 第一编 称量货币时代 导论 第一章 称量货币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商品交换的起源和发展 第二节 一般等价物商品转化为称量货币 第三节 称量货币不同于数量货币 第四节 称量货币与数量货币并行 第二章 苏美尔人的称量货币 第一节 人类最早的文明社会 第二节 人类最早的中央集权国家 第三节 人类最早的成文法典 第四节 人类最早的称量货币 第三章 两币并行的货币制度 第一节 埃什嫩那王国的大麦货币 第二节 埃什嫩那王国的白银货币 第三节 大麦货币和白银货币的借贷 第四节 大麦货币相对白银货币逐步减少 第四章 称量货币制度的传播 第一节 赫梯王国的称量货币 第二节 亚述王国的称量货币 第三节 犹太王国的称量货币 第五章 百姓生活中的称量货币 第一节 拉尔萨王国的私法文书 第二节 古巴比伦王国的私法文书 第三节 亚述王国的私法文书 第四节 新巴比伦王国的私法文书 第六章 各文明古国的称量货币 第一节 古代中国的称量货币 第二节 古埃及的称量货币 第三节 古印度的称量货币 第二编 钱币的诞生 导论 第七章 钱币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钱币是货币的一个种类 第二节 钱币名称的由来 第三节 钱币最初的重量标准 第四节 早期钱币的币文和图饰 第八章 古代中国的钱币 第一节 华夏民族布币的起源 第二节 北狄民族刀币的起源 第三节 南蛮楚人贝币的起源 第四节 西戎秦人圜钱的起源 第九章 吕底亚王国的琥珀合金币 第一节 梅尔姆纳得斯王朝的兴亡 第二节 琥珀合金币和金银分离术 第三节 出土的吕底亚王国钱币 第四节 钱币制度传入伊朗高原 第十章 古希腊的德拉克马钱币 第一节 德拉克马钱币制度的出现 第二节 钱币传人古希腊克里特岛 第三节 古希腊主要城邦的钱币 第四节 德拉克马钱币制度广泛传播 第十一章 古印度的方形银币 第一节 从列国时代到孔雀王朝 第二节 卡夏帕那银币的诞生 第三节 萨塔马纳银币的诞生 第四节 外来的德拉克马银币 第十二章 古罗马的阿斯青铜铸币 第一节 罗马共和国历史概况 第二节 青铜称量货币单位“阿斯” 第三节 青铜称量货币与外来钱币并行 第四节 阿斯青铜铸币的诞生 第三编 金属货币信用化 导论 第十三章 减少金属含量的秦国半两钱 第一节 秦国最早出现的圜钱 第二节 国家垄断铸造半两钱 第三节 半两钱的信用化过程 第四节 半两钱信用化的法律支持 第十四章 减少金属含量的楚国巽字铜贝 第一节 楚人铸造铜贝的优势 第二节 国家垄断铸造巽字铜贝 第三节 巽字铜贝信用化的时间 第十五章 减少金属含量的罗马钱币 第一节 阿斯铜币金属含量的减少 第二节 铜币的减重与银币的相对稳定 第三节 银币金属含量的减少 第十六章 提高名义价值的中国铜钱 第一节 隋朝以前出现的虚币大钱 第二节 唐朝铸行以一当十的铜钱 第三节 宋朝铸行以一当多的铜钱 第十七章 提高名义价值的日本铜钱 第一节 日本封建皇朝的鼎盛时期 第二节 日本历史上最早的铜钱 第三节 奈良时代以一当十的铜钱 第四节 平安时代以一当十的铜钱 第十八章 降低金属成色的各国古代钱币 第一节 罗马帝国银币成色的降低 第二节 隋朝铸造的五铢白钱 第三节 日本平安时代铅制的“铜钱” 第四节 降低金属成色颠覆钱币制度 第四编 货币法制的建立 导论 第十九章 普通法中的量化尺度 第一节 奖罚轻重的量化尺度 第二节 商品价格的量化尺度 第三节 劳务工资的量化尺度 第四节 租赁、借贷收益的量化尺度 第二十章 国家垄断铸币权 第一节 雅典城邦垄断铸币的《钱币法令》 第二节 秦国垄断铸币的《金布律》 第三节 汉朝垄断铸币的《二年律令》 第四节 罗马共和国垄断铸造阿斯铜币 第二十一章 虚币与实币之间的法定比价 第一节 秦国的固定比价制度 第二节 汉朝的浮动比价制度 第三节 古罗马铜币与银币的比价 第四节 古代诸国金币与银币的比价 第二十二章 法律禁止百姓拒收虚币 第一节 秦律禁止百姓拒收虚币 第二节 汉律禁止百姓拒收虚币 第三节 日本天皇令百姓不得拒收虚币 第二十三章 古代诸帝国的货币体系 第一节 大汉帝国的货币体系 第二节 罗马帝国的货币体系 第三节 安息帝国的货币体系 第四节 贵霜帝国的货币体系 第二十四章 保障货币流通总量的法律措施 第一节 法律禁止百姓销毁铜钱 第二节 法律禁止百姓挟带货币出境 第三节 法律禁止百 序言 人类在商品生产和商 品交换的实践过程中发明 了货币,用作商品生产的 价值计量和商品交换的中 间媒介。 最初的货币形态是称 量货币,主要有三个种类 :布帛称量货币、麦谷称 量货币和金属称量货币。 称量的方式主要也有三种 :度、量、衡。度被用来 称量布帛货币;量被用来 称量麦谷货币;衡被用来 称量金属货币。 称量货币诞生的条件 ,是在人类群居一定地域 范围内完成了称量标准的 统一。 金属称量货币的长期 发展,产生出金属数量货 币——钱币。钱币是货币 家族中一个最为重要的成 员,在世界货币史中表现 为核心货币。 钱币诞生之前,人类 社会已经经历了一个漫长 的称量货币时代。称量货 币不仅在社会实践中被用 于商品生产的价值计量、 商品交换的中间媒介,还 在国家颁布的成文法律中 ,被广泛地用作奖罚轻重 的量化尺度、商品和劳务 的法定价格、租赁和借贷 的收益标准等计量手段。 在远古时代,东方的黄河 流域、南亚的印度河流域 、北非的尼罗河流域、西 亚的幼发拉底和底格里斯 两河流域,都经历过漫长 的称量货币时代。 公元前9世纪,在黄河 流域的晋国,以“寽”为单 位的青铜称量货币转变为 铲形农具形状的金属数量 货币——钱币,人类最早 的钱币由此诞生。公元前 7世纪,在西亚地中海沿 岸的小亚细亚半岛上的吕 底亚王国,生产出椭圆形 状、刻印图案、标准重量 的斯塔特琥珀合金币.成 为西方世界最早的钱币。 此后,古印度的卡夏帕那 方形银币、古希腊的德拉 克马圆形银币、古罗马的 阿斯圆形铜币,都是以标 准重量的金属制成的钱币 ,并采用原重量单位名称 作为这些钱币的货币名称 。 最初的钱币是百姓自 发制造的,目的是免去称 量的烦琐,方便商品交换 。此后,古代国家将铸币 权收归国有,垄断了钱币 的铸造。从而使钱币的名 义价值与金属币材价值发 生了脱离,出现了金属货 币信用化。 金属货币信用化是指 钱币从依靠本身币材金属 价值向依靠发行者信用价 值发挥货币职能的转化过 程。金属货币信用化表现 为:在钱币的名义价值中 ,币材金属价值占比的持 续下降和发行者信用价值 占比的持续上升。实现金 属货币信用化,需要具备 四个条件:(1)钱币的 诞生;(2)国家垄断钱 币的铸造;(3)实币与 虚币并行流通:(4)专 门的货币法律的建立。 实行金属货币信用化 的方式主要有三种:(1 )减少钱币的金属含量; (2)提高钱币的名义价 值;(3)降低钱币的金 属成色。 信用化的钱币被称作“ 虚币”,未经信用化的钱 币被称作“实币”。实币与 虚币并行流通,需要法律 规定两者之间的比价。如 果没有实币的并行流通, 市场上全部钱币一起信用 化,商品以钱币计量的价 格就会跟随钱币信用化的 幅度出现上涨,从而冲销 古代国家政府实行钱币信 用化的政策效果。有了实 币的并行流通,用实币保 持各类商品价格的稳定, 用虚币代表实币的价值发 挥货币职能,金属货币信 用化才能在商品价格大体 稳定的情况下,节约使用 金属,达到聚敛民财、扩 大社会货币流通总量的目 标。所以,金属货币信用 化不是以流通中的全部钱 币为对象,而是以部分钱 币为对象,需要有实币和 虚币并行流通的货币制度 作为实现金属货币信用化 的制度保障。 金属称量货币作为商 品交换媒介,进行的交易 遵循商品等价交换原则, 通过市场本身的机制发挥 货币职能。金属货币信用 化导致部分钱币与商品之 间的交换成为“非等价交 换”。“非等价交换”需要 有法律的支持才能进行。 因此,古代诸国纷纷建立 了专门的货币法律。 支持信用化钱币行使“ 非等价交换”的法律,至 少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禁止百姓铸造钱 币,保障国家关于钱币的 垄断铸造;(2)规定实 币与虚币之间的比价,让 实币与虚币并行流通,保 障虚币能够代表实币的价 值发挥货币职能;(3) 禁止百姓在实币与虚币之 间进行选择,强制百姓接 受国家制造的虚币,以保 障虚币的法定流通地位。 本书共分四编,每编 讲述一个需要用历史实践 活动来证明的命题:(1 )称量货币时代;(2) 钱币的诞生;(3)金属 货币信用化;(4)货币 法制的建立。 世界各文明古国在上 述四个方面的历史实践上 有着大体相同却又各具特 色的表现,其所共同遵循 的规律,正是货币发展、 演化中的普遍规律。 世界货币史的探讨, 目的在于摆脱过去我们对 于货币只是进行截面分析 、停滞于货币短期、局部 现象上的桎梏,将货币研 究的视角扩展到一个更为 广阔的空间和时间,纵向 几千年,横向全世界,从 千千万万的历史实践活动 中寻找货币的本质、货币 的运行、货币的发展等方 面的普遍性规律。 相信我们的探讨将有 助于读者开阔眼界、增长 知识、以史为鉴、展望未 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