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近代世界秩序与法律史研究的新视野
分类 人文社科-法律-法学理论
作者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以法学与历史学的跨学科研究为旨趣。法律史研究建立于史料之上,离不开历史学的路径与方法;而借助法学理论也可以更深入地认识历史,乃至解决一些历史学方法较难触及或分析的问题。本书所收论文的研究对象各有不同,涵盖古今中外的法律史议题,不仅揭示了法律史研究的多元性与复杂性,扩宽了法律史研究的视野,而且在研究方法、论证展开以及史料运用等方面,均能体现出作者的深厚学养、敏锐分析与独特见解,可谓跨学科法律史研究的典范之作。
作者简介
屈文生,法学博士,翻译学博士后,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兼任中国译协翻译执业能力培训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律语言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英汉语对比研究会、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理事,上海市地方性法规规章英文译审专家,《上海翻译》编委。“华政杯”全国法律翻译大赛项目的主要策划人和组织者。从事法律翻译、翻译史、法律英语教学与测试等工作。出版专著及译著《从词典出发》《普通法令状制度研究》《欧陆法律史概览》《美国陪审团制度》等;在《历史研究》《中国翻译》等刊物发表《早期中英条约的翻译问题》等论文70余篇。主讲的《英汉一汉英法律翻译》获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立项。曾获上海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教育部第十四届霍英东青年教师奖等。曾荣获上海市“曙光学者”称号。
目录
前言
法律史视角下的中国革命
“政治犯不予引渡”规则与孙中山伦敦蒙难事件的第三种解释
“革命军北伐,司法官南伐”
——1927年前后的政权鼎革与司法人事延续
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统累税税则的出台与修订
近代世界秩序与国际法史的新进展
从治外法权到域外规治
——以管辖理论为视角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享有管辖权的新论证
法律知识的生成史与传播史
清季民初法系知识的东学背景及其传衍
移樽施教:伍廷芳与20世纪初美国“门罗主义”的再定位
民国山林国有化与山场争讼
——以东南山区为中心的研究
政法机关苏联法学专家对新中国初期法制的观察
新史料、新视角与法律史研究的拓展
文本、制式与字体
——1215年大宪章正本文书缮写考略
明确边界:清代地方档案研究的若干问题
冤案何以产生:清代的司法档案与审转制度
清末上海华界的暴力与死亡
——以《李超琼日记》和《申报》为素材
从生产控制到土壤保护
——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农业调整政策的演变及其影响
附录一 全国法学与史学跨学科前沿论坛议程(2021年10月23—24日)
附录二 参会人员名单
后记
序言
2021年10月23日至24日
,由华东政法大学与中国社
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
所、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
联合主办的“全国法学与史
学跨学科前沿论坛”在上海
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
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上
海交通大学、华东政法大学
等全国30多家学术机构、百
余位法学界和史学界的专家
学者参加会议。他们围绕建
党百年与法律史研究的新进
展、全球法律史的新进展与
再审视、法学与史学的对话
、文明碰撞与东西语境下的
法律交流史、国际法史与国
际关系的新视点、宏观视域
下的中外法律史、法律史研
究的新方法与新论题等主题
,展开了广泛、深入、热烈
的讨论,并就跨学科研究的
方法与意义交换意见。跨学
科交流是本次会议的一大特
色,主办方特别安排法学学
者与谈史学论文,史学学者
与谈法学论文。与会学者一
致认为,深入开展法学与史
学的跨学科研究,是史学和
法学学科发展的共同需要,
也将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
化产生积极的影响。
本次会后,我们从参会
论文中择选了若干篇,分为
四个单元,编辑而成本书,
每个单元内的论文根据所论
主题的时间顺序排列。遗憾
的是,由于出版期限以及版
权等诸多原因,无法将所有
参会论文收入其中。对于与
会学者为会议的顺利举行和
法学与史学跨学科研究作出
的贡献,我们谨表衷心谢意

收入本书的论文,主题
涵盖古今中外,关涉的时间
空间以及学术关注迥异,但
都体现了在跨学科视野下,
通过法学和史学的融合研究
,进一步开拓和探索法律史
研究的主题和方法并借此达
致法律史研究创新的努力。
法律史研究本身建立在既有
史料之上,而对史料的解读
则离不开历史学的方法与资
源;同时,借由法学理论也
可以更深入地认识历史问题
,乃至解决一些历史学方法
较难触及或分析的问题。就
学术取向而言,法学强调统
一与稳定,关注规范与逻辑
;史学则突出多元与变化,
侧重经验事实以及国家与社
会之间的关系。加强法学界
与史学界的对话,有助于这
两门学科互相取长补短、共
同发展。法学界应当学习历
史学者“上穷碧落下黄泉”寻
找史料的精神,借鉴历史学
的考据方法;历史学者也可
以从法学著作中吸收理论养
分,运用现代法学的概念工
具来解释历史现象。中国的
法律史研究,如果想要突破
“博物馆”式学问的尴尬处境
,一方面要进一步概念化、
理论化对传统社会法律的研
究,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对经
验事实的研究,阐明法律规
范、法律学说产生的时空背
景,以历史解释完善法律的
适用。只有打破学科界限,
加强学科融合,才能在扎实
充分的实证研究基础上,运
用现代法学知识体系与研究
方法,回应当代法学界关心
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探索构
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法学学科体系,并为具有悠
久历史传统的中国历史学学
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
系添砖加瓦,使两者得以共
同进步。我们希望本书的出
版能为中国法律史的跨学科
研究提供借鉴与助力。本书
收录的论文也都具有这样的
特色。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
立100周年,也是辛亥革命
110周年。针对如何从法律
的角度思考革命的意义,拓
展法律史的研究视野这一问
题,我们选择了三篇具有宏
大关怀的微观研究论文。孙
中山伦敦被捕蒙难,是中国
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此前
已有众多学者进行过研究,
但史料与解释之间仍然不乏
可以探讨之处。中国社会科
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侯中军研
究员的论文,通过对当时国
际法规则的考察,在参差的
历史叙事中努力重构现场真
相。他从孙中山的动机出发
,指出其是“有预谋地自投
使馆”。广州起义失败后孙
中山赴港避难,已经认识到
可以利用“政治犯不予引渡”
规则摆脱清廷追捕。之后孙
中山辗转多地,到夏威夷与
康德黎(James Cantlie)会
晤后决定到英国宣传革命,
然后与康德黎策划,希望通
过“自投使馆”来宣传革命,
引发西方舆论的同情,从而
获得更多支持。这篇论文充
分说明从法学视角重新观察
历史问题的潜力与可能。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
研究所李在全研究员的论文
敏锐地注意到,北伐战争后
,南方的国民政府虽然推翻
了北洋政府,但在司法领域
,北洋政府的法律官僚穿梭
于南北两个政权之间,始终
把持着司法系统。高层官员
具有共通性,在注重法律专
业知识和司法实践经验的选
任标准下,他们相互举荐,
导致中下层司法队伍出现明
显的延续性,故而出现“革
命军北伐,司法官南伐”的
现象。一方面,这种现象让
司法系统在政权更迭中实现
了较平稳的过渡;但另一方
面,大量进入国民政府的北
洋司法人员与国民党并无渊
源,也未必认同国民党的治
国理念,这为后来司法系统
频频出现的与国民党执政理
念的矛盾埋下了伏笔。从
1927年前后的南北政权鼎
革与司法人员流动中,我们
不仅可以看到两个敌对政权
之间的人事关联,也可看出
国民党政权实际上是一个庞
杂的混合体。这种从法制史
出发描绘出的“活的制度史”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5 15:3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