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无为集(精)/耕堂文录十种
分类
作者 孙犁
出版社 百花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无为集》包括“小说”系列、“散文”系列、“读书记”系列、书简等,大多数是作者在1987年一年中所作。所收小说、散文,独具风格;理论著述,深刻精辟;杂文言之有物,发人深思;书信短简,情真意切,字字珠玑。
作者简介
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人。曾任教于冀中抗战学院和华北联大,在晋察冀通讯社、《晋察冀日报》当编辑。1944年赴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学习和工作。1949年起主编《天津日报》的《文艺周刊》。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天津分会副主席等职。1930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芦花荡》《荷花淀》,散文集《晚华集》《秀露集》等。
目录
小说
一个朋友
杨墨
杨墨续篇
冯前
无花果
颐和园
宴会
鱼苇之事
蚕桑之事
散文
老家
木棍儿
告别
——新年试笔
鸡叫
大根
——乡里旧闻
刁叔
——乡里旧闻
老焕叔
——乡里旧闻
黄时
悼曾秀苍
小同窗
杂文
谈自裁
谈头条
谈杂文
风烛庵杂记
风烛庵文学杂记
风烛庵文学杂记续抄
风烛庵文学杂记三抄
读书记
我的农桑畜牧花卉书
我的金石美术图画书
买章太炎遗书记
买《世说新语》记
买《流沙坠简》记
买《宦海指南》记
读《吕氏春秋》
读《燕丹子》
——兼论小说与
传记文学之异同
读《棠阴比事》
读《李卫公会昌一品集》
读《求阙斋弟子记》
买《汉魏六朝名家集》记
书衣文录
书简
致魏金波
致张义书
致万振环
致何流
致张志民
致吕剑
致郭志刚
致姜德明
致郑云云
致张根生
致侯军
致韩映山
致季涤尘
致李淑娟
致葛文
致潘之汀
致程林
致关国栋
致冯界
致周尊攘
致范政浩
致陈静
致某函授中心
给田间的两封信
后记
导语
《无为集》由孙犁著。孙犁一生热爱读书,其藏书品质之精、量之大引起众多研究者的关注。《耕堂读书记》是孙犁晚年写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毕生读书感悟的结晶,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史料价值。
《无为集》既有小说,又有散文、文艺理论、杂文等。所收小说、散文,独具风格;理论著述,深刻精辟;杂文言之有物,发人深思。饱含着历经沧桑和繁华后的那份淡泊与澄明,能给读者以理性的启迪。
后记
从二十岁起,开始与文
字打交道,中间曾有几次停
顿。
“文化大革命”,可以说
是停顿时间最长的一次,但
也不是完全搁笔。运动初期
,我以惜墨如金的笔意,每
天对付二百字的检查,在措
词取舍上,动了很多脑筋,
运动后期,于一九七○年起
,我与远在江西乡下的一位
女性通信,持续一年又半,
共计十万余字。算是一次很
有效的练笔机会。使我在“
四人帮”垮台之后,重理旧
业,得心应手,略无生涩。
此外,就是“解放”之后
,以包裹旧书为消遣。先后
写在书皮上的文字,也有五
万。
呜呼,人既非英杰,又
非奇才,别无扬眉吐气之路
,写一点失败的情书,弄一
点无聊的题跋,稍微舒散一
下心气,也还是可以的。从
业务上说,也算是曲不离口
,弦不离手吧?
以后,出版了《晚华集
》、《秀露集》、《澹定集
》、《尺泽集》、《远道集
》、《老荒集》、《陋巷集
》。现在这一本,题名《无
为集》。
这些,都是小书,每本
十万字以上。其内容,包括
几个大题目:耕堂散文,芸
斋小说,芸斋琐谈,乡里旧
闻,耕堂读书记,芸斋短简
。也都是单薄小文,零碎文
章。
从文风和内容上看,与
我过去写的东西,都有所区
别。这是无足奇怪的,我现
在写不出以前那样的小说,
正如以前写不出现在的文章
一样。此关天意,非涉人事

我的一生,是最没有远
见和计划的。浑浑噩噩,听
天由命而生存。自幼胸无大
志,读书写作,不过为了谋
求衣食。后来竟怀笔从戎,
奔走争战之地;本来乡土观
念很重,却一别数十载,且
年老不归;生长农家,与牛
马羊犬、高粱麦豆为伴侣,
现在却身处大都市,日接繁
嚣,无处躲避;本厌官场应
酬,目前却不得不天天与那
些闲散官儿,文艺官儿,过
路官儿,交接揖让,听其言
词,观其举止。本来以文艺
为人生进步而作,现在翻开
一本小说,打开一本杂志,
就是女人衣服脱了又脱,乳
房揣了又揣,身子贴了又贴
,浪话讲了又讲。如果这个
还能叫作文艺,那么倚门卖
俏、站街拉客之流,岂非都
成了作者?
人在青年,是不会想到
晚年的,所见的是客观存在
,谁也不能否认和掩饰。
有些感受,不能不反映
到我近年的作品和议论之中
。我极力协调这些感受,使
它不致流于偏激。有人说,
某人整天坐在家里骂人,太
无聊了。无聊有之,骂人之
心,确实没有。既不坐在家
里骂人,也不跑到街上捧人
。取眼之所见、身之所经为
题材;以类型或典型之法去
编写;以助人反思,教育后
代为目的;以反映真象,汰
除恩怨为箴铭。如此行文,
尚能招怨,则非文章之过,
乃世无是非之过也。
在文字工作上,也不是
没有过错的。在进城初期所
写的小说中,有的人名、地
名,用得轻率,致使后来,
追悔莫及。近期所写小说,
虽对以上两点,有所警惕,
在取材上,又犯有不能消化
的毛病。使得有些情节,容
易被人指责。这都是经验不
足,考虑不周,有时是偷懒
取便所致。文字一事,虚实
之间,千变万化,有时甚至
是阴错阳差,神遣鬼使。可
不慎乎,可不慎乎!
我起书名,都是偶然想
到,就字面着眼,别无他意
。“无为”二字,与“无为而
治”一词无关,与政治无关
。无为就是无所作为,无能
为力的意思。这是想到自己
老了,既没有多少话好说,
也没有多少事好写的,一种
哀叹之词。也可以解释为,
对自己一生没有成就的自责
。也可以解释为,对余年的
一种鞭策。总之,不是那么
悲观,有些乐观的意思在内

任我怎样不行,为书起
个花哨俏丽的名儿,多想想
,还是可以做到的。那样征
订数就可以多一些。但我不
愿那样做,这也是因为我老
了,要说心里话,不愿再在
头上插一朵鲜花,惹人发笑
了。
一九八八年一月十二日
精彩页
一个朋友
朋友姓张。我和他认识,大约在一九四。年。他那时好像在冀中区党的组织部门负责。我看到一些群众团体的主任们,向他汇报工作,对他都很尊重,他的态度也很严肃。我那时还不是党员,他对我很客气,对别的当时所谓“文化人”,也很和气。
当时战争形势很紧张,他却同一个妇女住在一家农院。我没有和那女的说过话,但看出张和她过得很热乎。张的家乡,是深县。
不久,我就到延安去了,张也到了那里。他住的是党校一部,学员都是地方上的老党员,待遇较好。我在鲁艺,生活苦一些。他给我出个主意:每星期日,到他那里吃一顿客饭,也无非是白面馍,肉菜之类,这在当时就算够好的了,
我也考过一次党校,是六部。只记得去答了几道题,在同乡弓琢之的窑洞里睡了一夜,也不记得考取了没有,就又回鲁艺去了,一直到抗战胜利。
进城以后,张在一个区里当区长,按说,在天津市,这个官儿就够可以的了。后来又听说,抗日胜利后,他曾经分配到东北,当过哈尔滨的市委书记。因为做买卖,被撤掉了,才又到了天津。
我那时,已经安了一个简陋的家,见到老朋友,老伴给他煮了一碗挂面,卧上一个鸡蛋,他吃得很高兴。又能和群众打交道,一下子就和我一家人都熟了。
不久,他又从区长的职位掉下来,当了文史馆的秘书长,听说又是和买卖有关。
官运不好,文史馆又是个闲散机关,他有些寂寞。他有一问很大的办公室,没事我就到他那里玩玩,并观看文史馆的藏书。
有一天,张打开他的书包,拿出两本书:一本是《契诃夫小说选》,一本是我写的《风云初记》。笑着说:
“老孙,我很羡慕你们,钱来得易,名声又好听。我也要写一本小说,你看怎样?”
我说:
“很好呀。你是有生活的。”
他说:
“我生活比你们多得多,就是不会写。所以就先拿你的书当蓝本,看你是怎么写的,然后,我比猫画虎的写去。”
“什么内容呢?”我问。
“自传体。”他说着,叫我看墙上挂的一张画。“这是一位画家给我画的行乐图。”
我站起来,凑近看了看。那是一幅山水,只是在山顶的崎岖小道上,画着一个一寸多高的人,身上好像还背着一个筐篓。
张说:
“那是我贩卖文具时的写照,当然是为了掩护,我是给党做地下工作。”
随后,他又向我介绍他的简单经历:自幼贫苦,好读书写字,吃过教饭(家乡俗语,就是信奉天主教),帮过文人学士的忙,很早就参加了党,用他的原话,就是:“又吃起党饭来了。”
那两本书,在他书包里装了很久,见面就拿出来叫我看。我却从来没见他写过一篇小说。
在新的环境里,他又找到了新的乐趣。他住在岳阳路一个小独院里,我去过几次。爱人是在哈尔滨结婚的,是个年轻护士。屋里有一部同文书局印的二十四史,用二十四个木匣装着,挡了一面墙。其他三面墙上,都是齐白石、吴昌硕、陈师曾的画。他收集的字画,除了挂的,还装满了两只大木箱。
那时画很便宜,也很多,他每天跑商场。买了画。装裱一下,再卖给公家,可以赚一倍。或是先交杨柳青画店水印,得到一些好处;再交出版社印成画册,又得一些好处,原画仍可高价出售。这些情况,是我亲眼看到的。据说,有一幅石涛的画,本是假的,他利用文史馆的名义。找了些专家,鉴定成真的,卖给了东北一家博物馆,得了一笔大款,又据他说,他已经把这笔款,捐给了家乡。
P1-4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3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