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尼各马可伦理学/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作者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根据亚里士多德的授课讲义整理而成,堪称西方伦理学的开山之作。在书中,亚里士多德系统地阐述了善、道德德性、行为、公正、理智德性、自制、快乐、友爱、幸福等概念,其中不乏精辟的思想和精彩的论述。对亚里士多德来说,伦理学或政治学是一种实践的研究。
作者简介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前322年),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他的著作几乎涵盖所有学科:物理学、形而上学、诗歌、戏剧、音乐、生物学、动物学、逻辑学、政治、以及伦理学,被称为古代文化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他的思想更成为中世纪基督教和伊斯兰经院派哲学的支柱,在人类发展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目录
第一卷 善
1.善作为目的
2.最高善与政治学
3.政治学性质
4.幸福作为最高善
5.三种生活
6.柏拉图的善概念
7.属人的善的概念
8.属人的善概念的辨护
9.幸福的获得
10.在世幸福
11.后人的命运对幸福的影响
12.称赞与幸福
13.德性引论
第二卷 道德德性
1.道德德性的获得
2.实践的逻各斯的性质
3.快乐与痛苦作为品质的表征
4.合德性的行为品质的表征
5.德性的定义:种
6.德性的定义;属差
7.具体的德性引论
8.适度同过度与不及的关系
9.适度的获得
第三卷 行为
1.意愿行为
2.选择
3.考虑
4.希望
5.德性、恶与能力具体的德性
具体的德性
6.勇敢的范围
7.勇敢的性质
8.相似于勇敢的其他品质
9.勇敢与快乐和痛苦
10.节制的范围
11.节制的性质
12.放纵
第四卷 具体的德性(续)
1.慷慨
2.大方
3.大度
4.在对待小荣誉方面的德性
5.温和
6.友善
7.诚实
8.机智
9.羞耻
第五卷 公正
1.公正的性质与范围
2.具体的公正
3.分配的公正
4.矫正的公正
5.回报的公正
6.政治的公正
7.自然的公正与约定的公正
8.公正、不公正与意愿行为
9.受公正、不公正的对待与意愿行为
10.公道
11.对自身的不公正
第六卷 理智德性
1.理智德性引论
2.两种理智德性及其对象
3.科学
4.技艺
5.明智
6.努斯
7.智慧
8.明智的种类
9.好的考虑
10.理解
11.体谅
12.明智与智慧的作用
13.明智与道德德性的关系
第七卷 自制
1.自制、不能自制和关于它们的流行意见
2.不能自制方面的疑难
3.不能自制与知识
4.不能自制的范围
5.兽性与病态
6.怒气上的不能自制与欲望上的不能自制
7.坚强与软弱
8.不能自制与放纵
9.自制与固执
10.不能自制与明智的不相容性快乐
快乐
11.对快乐的三种批判意见
12.快乐与实现活动
13.快乐与幸福
14.肉体快乐
第八卷 友爱
1.友爱方面的意见与难题
2.三种可爱的事物
3.三种友爱
4.友爱中的相似性
5.友爱品质和友爱的活动
6.友爱的数量方面
7.不平等的友爱
8.友爱中的爱与被爱
9.友爱、公正与共同体
10.政治共同体的政体形式
11.不同政体中的友爱与公正
12.家室的友爱
13.平等的友爱中的抱怨与公正
14.不平等的友爱中的分歧与公正
第九卷 友爱(续)
1.不相似的友爱中的公正
2.不同回报责任的冲突
3.友爱的终止
4.友爱与自爱
5.友爱与善意
6.友爱与团结
7.施惠者更爱受惠者的原因
8.两种自爱
9.幸福的人也需要朋友的原因
10.朋友需有限量的原因
11.好运中的朋友与厄运中的朋友
12.共同生活对于友爱的意义
第十卷 快乐
1.快乐问题上的两种意见
2.快乐是善的意见
3.对快乐是恶的意见的反驳
4.快乐与实现活动
5.快乐在类属上的不同幸福
幸福
6.幸福与实现活动
7.幸福与沉思
8.沉思与其他德性的实现活动
9.对立法学的需要:政治学引论
附录一 全书内容提要
附录二 亚里士多德生平简表
附录三 关于亚里士多德德性表
附录四 《尼各马可伦理学》的现代校订、翻译、注释本书目
名称索引
术语索引
后记
序言
廖申白同志历时一年半
多,其中在英国牛津大学三
个月,对亚里士多德的伦理
学,作了艰苦的研究,完成
《尼各马可伦理学》一书的
译注工作。这书,就其注释
方面讲,对两千多年来西方
哲学家对亚里士多德的伦理
学著作所作的精细详尽的诠
释,作了认真慎重的精选,
并加上自己颇有创建的新诠
释,可说是在同西方伦理学
大师走在共同的创新大道上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表
示中国人在介绍西方文化方
面,又进了一步。这是可庆
的事。至于本书对亚里士多
德原著的译文,可说是流畅
准确,胜过前人译本,这也
是值得一提的。
译注者要我在书前写几
句话,这是我乐意做的事。
译注者喜欢亚里士多德
的伦理学,我也佩服亚里士
多德(当然,我们都不是完
全同意亚里士多德各种理论
的人)。一个研究西方哲学
或伦理学的人,如果忽略了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乃是一
件大憾事。德国18世纪末浪
漫主义运动的先驱者施莱格
尔(F.Schlegel,1772—
1829)曾说:“一个人,天
生不是一个柏拉图主义者,
就是一个亚里士多德主义者
”,这段话在西方哲学界流
传甚广甚火,直至现在。这
是因为哲学上柏拉图被列为
理想主义始祖,重视“理型”
(Idea)、“理想”,甚至重
视共产的理想国。亚里士多
德重视现实、生命力,主张
返于自然,在自然中逍遥,
反对君主专制(甚至包括柏
拉图的哲学家皇帝
[Philosopher King]),拥护
立宪政体:人民决定国家的
目的,专家依据实行。施莱
格尔的话,充分表明亚里士
多德在整个西方哲学(包括
伦理学)史、文化史上地位
的重要。事实上,从后来的
发展看,施莱格尔的话也是
真的:当柏拉图的学园
(Academy)衰落后,继起
的是亚里士多德的学园
(Lyceum)。亚里士多德
曾明确地说:“我爱我的老
师,但我更爱真理。”可见
师徒二人的理想就不一致。
希腊灭亡后,有新柏拉图主
义出现。罗马灭亡后,基督
教兴起,奥古斯丁
(Augustine,354-430)先
是以柏拉图思想讲基督教义
,后来又以基督教义讲柏拉
图思想。他写下《天城》(
City of God)来发展柏拉图
的《理想国》(Republic)
,这本书在欧洲流行了七八
百年。但紧接着出现了托马
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1225-1274),他
却采用亚里士多德思想来解
释基督教义,这种传统后来
盛行一时。至文艺复兴时期
、启蒙运动时期,柏拉图与
亚里士多德,并立或轮流成
为当时人们崇敬的圣哲。英
国的莫尔(T.More,1478
-1535)写了一部《乌托邦
》,是柏拉图理想国的延伸
;培根(F.Bacon,1561-
1626)写了一部《新大西
岛》,他是想用科学知识来
建立一个理想国,这显然是
受了亚里士多德思想的影响
。所以,从思想史或文化史
的发展情况来看,施莱格尔
说的话,可说是完全真实的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两人
的思想,确实代表了人类思
想和气质的两个不同方向。
指出这个线索很有价值,可
帮助我们对西方思想与文化
作深入的理解。
但是,若专就两人自身
思想的发展来讲,情况却不
这么简单。亚里士多德在18
岁时到雅典师从柏拉图,总
共有18年或20年,直至柏
拉图死。柏拉图晚年有大变
化,亚里士多德也跟着有大
变化,甚至比柏拉图走得更
远,以致他后来独自建立
Lyceum学园。推其原因,
大约一是柏拉图原想借意大
利南部叙拉古(Syracus)
国君实现理想国,两次失败
,悲观失望。而亚里士多德
在马其顿教太子很成功,亚
历山大大帝也非常尊重老师
,老师似乎心境甚佳,觉得
十分得意,处处春风和煦。
但更重要的原因也许还在于
,柏拉图是以数学推演他的
形上学或哲学,亚里士多德
则以生物学、植物学推演他
的形上学或哲学,认为世间
每一事物都是由内部力量所
推动,注意潜在
(potentiality)与现实
(actuality)。神是有的,
但不是创造世界,而是推动
世界,即只是世界的总动力
的简称。亚里士多德也由于
有这种重视外界自然、客观
社会的现实的志愿,所以提
倡到自然界中去,到现实社
会和政治中去。他把柏拉图
晚年自称的“次好”(the
second best)变为“首好”
或“第一好”(the firstbest)

这样看问题,柏拉图和
亚里士多德,又是不可分割
的。两人似对立而又非对立
。难怪后来的哲学家、伦理
学家,以至思想家,虽知理
想主义(Idealism)与现实
主义(Realism)的区别,
但是实际上,极端的理想主
义者很少,极端的现实主义
也很少。这也说明施莱格尔
的话,也对也不对;在抽象
意义上是对的,在具体事例
上却并不对。
……
与许多人交朋友,对什
么人都称朋友的人,就似乎
与任何人都不是朋友,有少
数几个,我们就可以满足了
。②
这是城邦社会中的生活
理想、基本道德,也是他们
祈求实现的快乐和幸福。当
然,我们今天已都听熟了西
方追求的情爱、大同、四海
皆兄弟的声音,也许会嫌友
爱,太狭小、粗浅;但情爱
等思想,确实是从亚里士多
德的“友爱”上逐渐扩大的,
正如中国人从“孝”展开大同
思想一样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2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