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石渠千秋(国家图书馆馆舍变迁)(精) |
分类 |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
作者 | 胡建平 |
出版社 |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以时间为序,对国家图书馆的馆舍变迁历程进行了全景式回顾。其中,对文津街馆舍以及白石桥馆舍两期工程的建设情况做了详细梳理;对国家图书馆常态化的功能更新项目以及院落内部分精美的园林小品也做了扼要介绍。书稿中,与文字同样重要的还有两百多幅插图,它们源自馆史资料、历史档案、老报纸、网络资讯以及个人的工作积累。这有助于通过馆舍变迁影像重温国家图书馆百十年的发展历史。这是新一代图书馆基建工作者献给国家图书馆的一份礼物,也是向百十年来为国家图书馆基建工作做出贡献的前辈们致敬。 目录 前言 事业初创 居无定所 二度合作 共建新馆 北平沦陷 馆务南迁 多管齐下 扩充馆舍 另辟新址 一劳永逸 信息时代 再建新馆 功能更新 常态改造 整体维修 焕发新机 战略储备 以策安全 园林小品 美化庭院 参考文献 后 记 序言 我国图书馆建筑的发展经历了从古代藏书楼到近现 代图书馆的漫长历程。《三辅黄图》记载:“石渠阁, 萧何造。其下砻石为渠以导水,若今御沟,因为阁名。 所藏入关所得秦之图籍。至于成帝,又于此藏秘书焉。 ”说明在距今2000多年前的两汉时期就有了正式的国家 藏书机构。此后,“石渠”便成为国家收藏图书典籍之 所的专称。清末民初,西方公共图书馆理念开始在国内 传播。1904年,清政府颁布执行《奏定学堂章程》,“ 图书馆”一词第一次被官方文件正式采用。至此,延绵 数千年“重藏轻用”的古代藏书楼开始向“藏以致用” 的近现代图书馆变革。1909年9月9日,清政府批准学部 《奏筹建京师图书馆折》,标志着国家图书馆?前身— —京师图书馆正式筹建。此后,一代代国家图书馆人与 国家同呼吸、共命运,恪尽职守、务实创新,写就了百 十年中国近现代图书馆事业从危殆中起步、在奋起中发 展壮大的不朽篇章。而馆舍变迁历程无疑是其中浓墨重 彩的一笔。 京师图书馆筹建伊始,由于政局动荡、财力不足, 从1909年谋划在净业湖一带兴建馆舍到1912年暂借广化 寺开馆,再到1917年搬迁至方家胡同国子监南学,又到 1929年在中南海居仁堂办馆,一直居无定所。即便如此 ,每次搬迁的新址都更趋城市中心,且馆舍条件也较以 前有较大改善。20世纪20年代,“新图书馆运动”渐入 高潮。为了彻底改变无立馆之基的不利局面,在有识之 士的积极运作下,京师图书馆与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 会达成合办国立北平图书馆协议,双方共同兴建的文津 街馆舍于1931年落成并开放。甫一建成,它便成为我国 近代规模最大、设施最为先进的公共图书馆,我国的近 代图书馆事业也由此步入了一段短暂的黄金发展期。抗 日战争时期,为确保馆藏文献安全,袁同礼副馆长统筹 协调国立北平图书馆实施了馆藏及馆务南迁计划,并在 战时形成了昆明、北平两个基地,南京、上海、重庆、 香港等多个办事处的组织格局。 1949年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为缓解藏书和服务 空间不足的困难,北京图书馆多管齐下扩充馆舍,建立 了以文津街馆舍为中心,北海公园、西黄城根、柏林寺 三处分馆共同发展的服务模式。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图 书馆建设事业持续向好。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为 完成周恩来总理的遗愿,一批具有开创精神的建设者, 担负起引领中国图书馆事业由近代图书馆向现代图书馆 转型发展的重要使命。他们积极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现代 图书馆建设的先进经验,以较高水准完成了北京图书馆 白石桥一期馆舍的建设任务。一期馆舍于1987年10月正 式开放。21世纪之交,国家积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北京图书馆更名为国家图书馆,并在21世纪的第一个 十年期间建成了白石桥二期馆舍。二期馆舍秉持“以人 为本”的设计理念,采用大开间、全开放的空间设计, 赢得了到馆读者的喜爱;而同步建设的数字图书馆顺应 了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广大读者搭建起了更为自由且不 受时空限制的数字阅读平台。2010年,为打造交流空间 ,加强社会关联,国家图书馆以白石桥一期馆舍整体维 修改造为契机,进一步拓展了服务内容和范围,如提供 艺术教育、展览展示、讲座培训等服务。这不仅为这座 地标性建筑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彰显了馆舍空间资 源对图书馆事业未来发展的重要价值。2018年《中华人 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正式实施,这是中国图书馆事 业发展史上的重要成果。它不仅有利于促进我国公共图 书馆事业健康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而且 也明确国家图书馆除了具有公共图书馆的功能外,还承 担国家文献信息战略保存等多项职能。借此东风,谋划 8年的“国家图书馆国家文献战略储备库项目”于同年4 月获国家批准。2021年,为保护优秀建筑遗产,更好发 挥馆舍空间作用,国家图书馆全面启动北平图书馆旧址 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其核心工程“北平图书馆旧址修缮 项目”也被列为《“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重 点进行推进。国家图书馆基建事业将在新时代续写新篇 章。 本书以时间为序,对国家图书馆馆舍变迁历程进行 了全景式回顾。其中,对文津街馆舍以及白石桥馆舍一 、二期工程的建设情况做了重点梳理,对国家图书馆常 态化功能更新、院内园林设计等情况也做了扼要介绍。 书中还配有两百多幅插图?,这些影像资料?与文字内容 相辅相成,相信对读者更好地了解这段历史会有所帮助 。 书名《石渠千秋——国家图书馆馆舍变迁》来源于 国家图书馆文津街馆舍文津楼内天花藻井“石渠千秋” 纹饰图案。这是中国营造学社创始人朱启钤先生的设计 ,它充分体现了社会各界对中国图书馆事业的由衷期盼 ——期盼图书馆成为一项利国利民的千秋事业。谨以此 书向所有为图书馆建设事业添砖加瓦的前辈、同人致以 最诚挚的敬意! 胡建平 二〇二一年二月十四日初稿 二〇二三年一月二十四日修改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